第二颗棉花糖的滋味_The Richest Man in Babylon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投资 > The Richest Man in Babylon > 第二颗棉花糖的滋味
kuss ® The Richest Man in Babylon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1-10 00:01:13

第二颗棉花糖的滋味

四十多年前,Stanford大学的Walter Mischel组织了一群四岁左右的小朋友开“茶话会”。Mischel给小朋友们每人一颗棉花糖,并跟他们说,他要走开20分钟。如果小朋友们在他离开期间不把棉花糖吃掉的话,等他回来后,他们可以再得到一颗。可这是让人垂涎欲滴又好看又好吃的棉花糖啊!他前脚走开,大多数小朋友后脚立马把棉花糖吞下肚,然后在一边心满意足地咂吧嘴巴。只有少数在那里翻来覆去盯着手中的糖看,苦苦抵抗着来自粉红色棉花糖的诱惑。20分钟后Mischel回来,只有为数不多的小朋友得到了多一颗棉花糖的奖赏。十多年后,Mischel在跟踪实验的结果中发现,当年能够忍耐等到第二颗棉花糖的小朋友们比那些没有耐心的同伴在SAT考试中平均高出210分。这个美国版的“三岁知老”就是儿童心理学上著名的“棉花糖实验”(marshmallow experiment)。

我怎么忽然会想到棉花糖呢?因为今天又读了一点Clason的The richest man in Babylon。他对欲望(desire)的分析让我忽然想到上面那个著名的实验。

Clason 在书里说:All men are burdened with more desires than they can gratify. 无论是月入几千的小白领,还是坐拥城堡的大贵族,人永远都有暂时无法满足的欲望。俗话说,赚得多,用得多。好不容易加薪了1000块,却发现“必要支出” 竟然也如影随形地水涨船高,一个月下来,存款没增多一分钱,加了等于没加。

如果你仔细想,那些忽然多出来的支出真的必要么?这更像欲望在作祟,更像下意识里,你跟自己说,加薪了就要好好奖赏自己下。只是,这“当下的奖赏”跟那些马上融化在嘴巴里的棉花糖有什么区别?第一时间掏出口袋拿去血拼的工资,和第一时间塞进嘴巴里的棉花糖一样,是银行存款的头号杀手,也是积累资本的大忌。

第一口被吞下的棉花糖可以代表一笔刚到手的奖金,也可代表一个十个月的速成学位,一段“相见如故”打得火热的人际关系。在这个速食时代,这样的棉花糖到处都是,随时诱惑着我们活在当下,享受近在咫尺的奖赏和虚假的繁荣。

也有一些人,能压下心中暂时的渴望,忽略身边骚动的人群,不冲动,不躁进,一步步坚实前行,深思熟虑,放眼于长线投资,渴求更大的回报。马拉松还没开跑,他们就已经在耐心,自制力和意志力上胜出对手一筹。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delay of gratification,已成为判断一个人在心理上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大多数成功人士的共同特征。

所以,下一次当你有冲动要拿一个月工资去换一个LV包包,或是急着在新来的上司面前表现自己时,可能该想一下:如果现在忍耐下,那第二颗棉花糖滋味是不是更甜美?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