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向时代心脏的手术刀_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技 >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 刺向时代心脏的手术刀
[已注销]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9-05-26 11:05:14

刺向时代心脏的手术刀

和波普尔一样,波兹曼提醒人们要警惕电视这个二十世纪的宠物,有所不同的是,波普尔焦虑的是电视中暴力、色情等内容对儿童的腐蚀,为此,他甚至建议政府牺牲言论自由立法对电视制片商进行管制,而波兹曼瞩目的则是电视造就了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令人恐慌的不是所有严肃话题都以娱乐的形式在公共话语空间狂舞,而是娱乐本身就成了严肃话题的一部分。
娱乐成了电视时代人们的刚性需求,它对严肃话题的颠覆过程堪称“润物细无声”的经典演绎。当2009年的我们还在为老大哥迷人的斗鸡眼心烦意躁时,安然度过1984的波兹曼早已
放松了奥威尔替自由世界绷紧的神经,使他忧心忡忡的是阿道斯•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里描绘的可怖图景“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这场“娱乐起义”运动的吊诡之处就在于此,娱乐踏着印刷术时代的尸体借助电视媒介这把充满隐喻力量的利器,轻而易举地刺破了人类脆弱的思考防线,兵不血刃地攻占了人类苦苦经营几个世纪的启蒙圣殿,但娱乐的政变并没有为自己赢得合法性,它在消解严肃话语体系的同时,始终无法建构起一套新的有价值的认识论,因而,莺歌燕舞中的芸芸众生只是为了娱乐而娱乐,而对于如何生成一套解释和认知世界的理论,娱乐无能为力,早已缴械的人们更是无所适从,当世界在黑暗的语境中难得地安静下来时,焦虑和无力感将如鼠疫一样蔓延,只有当下一次娱乐狂欢降临,人群才会告别墓地般的安静,这种恶性循环已经成为一种稳定的机制,也是我们时代病灶所在。
波兹曼精准地剖析了娱乐的篡位过程。在印刷术统治世界的时代,报纸和图书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当时的人们通过阅读报纸获得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行动与信息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一切随着电报的发明而改变,电报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即时性,全球各地的新闻穿越时空距离被罗列到人们眼前,这迫使人们在无形中修正了信息的定义:它不再是对人们生活工作有着巨大影响的要素,而只是一大堆看上去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实际却毫无意义的文字符码;而接下来的这次“图像革命”则是如精确制导炸弹般击中了印刷术时代的七寸,随着摄影技术的发明和大规模应用,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开始统治人们的眼睛,从这个时候起,工具不再是中性的,照片重塑了语法体系。与字词句子不同,照片无法提供给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观点和概念,除非我们自己把照片文字化,所以文字展现的世界是一个概念,照片展现的世界则是一个物体,它失去了被记录内容在真实世界中的语境,任何一段文字或者另外一张照片与它配合都可以奇妙地衍生出一段新的信息姻缘,从这个意义上讲,图像革命之后的信息已经毫无诚信可言,它可以被制作者和阐释者任意歪曲,信息接受者们不再需要如同对文字一样通过自己的抽象思考来获取知识、价值和观念,在自由世界的商业社会里,信息制作者们为了取悦大众获得不菲利润,一场盛大的娱乐盛宴必然开幕。而在铁幕之背后,它就必然成为独裁者们心爱的玩具;电视的出现终于引爆了信息原子弹,电报和照片以动态的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娱乐不再遮遮掩掩,它名正言顺地处死了严肃话题,大众甚至津津乐道这次弑君行动,人类臣服于电视机前,心安理得地慢慢退化。
波兹曼的时代电脑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可替代,但他也已对可以预见的电脑时代提出了警告,而今日的事实比他猜想的更让人悲观。互联网表面上集合了印刷术与电视机,为两者提供了貌似公平的决斗舞台,实际互联网上的文字信息多是电报的升级版,只不过它努力做到“更快、更黄、更无趣”,网络阅读和电子书虽然延缓了人类智力的退化,但它们依然阻止不了娱乐对人类宣判的死刑,只不过是用凌迟代替了枪决,更加缓慢而痛苦,在思想的监狱里,没有死缓,没有保外就医,也玩不来躲猫猫。原谅我对中国互联网上“公民社会”的建设不抱希望,匿名的正义在我看来比冷漠还要致命。至于幸存的少数人如何面对无处不在的娱乐组织起一个抵抗组织来捍卫我们可贵的价值,我的观点与波兹曼一致---大学,只有大学这座人类最后的真理堡垒才能帮助不甘自毁的人们发起反攻。其实,当年的波兹曼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西方文明会被娱乐轻而易举地攻陷,读过甘阳的《通三统》中对美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体制的介绍描述之后,我们会发现西方社会已经建成了一个牢不可催的文明传承机制,在两年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中,我的同龄人将接受高强度的学术训练和文化熏陶,在第一流教授的指导下,他们回到古希腊古罗马,细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罗多德、吉本、索福克勒斯这些圣哲的经典作品,甘阳对经过这样训练的学生有过如下的描述“芝加哥大学大一的学生进来都傻傻的,水平完全不如我国优秀的大一本科生,而四年之后,则完全脱胎换骨,成了一个“enducated person”,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是精英”,一个每年都会培养出几百万熟读《理想国》、《荷马史诗》,有着深厚人文社科素养公民的社会,怎么可能会输给娱乐?思想建筑起来的高墙任一万个好莱坞、一万个《美国偶像》也是击不破的。不幸的是,在中国,这道防线已经全面失守。我的心里有一个既定不变的标准,当有一天北大给予周星驰的掌声竟然超过李泽厚,对不起,我不愿再说什么。
我们这个时代没有波兹曼,不是因为出不了,也不是因为没有手术刀,只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心脏。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刺向时代心脏的手术刀”的回应

在电脑前打喷嚏 2015-10-03 13:41:33

well, 过于悲观或者过于乐观的人都要警惕幸存者偏见

thinker 2014-12-28 16:49:15

在我的学校,学生们上课就是趴在桌子上看手机,有什么办法?
图书馆人都少的可怜了,几乎达到了没人状态,隔壁的网吧人满为患,有的人还在排队着上网,几乎一看全是魔兽data,我不知道全省全国,是什么样子,仅就我知道的我们学校,文学名著没人看,很多的书黄了,也没有人看,各种网络垃圾穿越,言情,玄幻小说不断,多少年去图书馆的经验我自己发现,哲学书根本没有看见有人阅读,反之我见到的很多中小学高考教材卖的多,北京上海,广州各大地铁,火车上人们拿着手机看电子书,听着音乐,视频,没发现有几个人看书的,
在网络上面一搜索,各种火影忍者,动漫,玄幻网络小说,群内部,有几十万用户,魔兽世界是中文第一大群,
电视剧方面,国内的穿越,婚恋,抗日剧,很多人说他不好,但搜索率仍然的占到了上亿的,排在了最前面,
好多好莱坞商业电影片搜索率达到了上亿的水平,
反之文艺片有多少人看?

反过来,你一搜索庄子,老子,连金庸小说阅读的人都少了。
手机,微博的流行 ,微博上有几条消息是真正严肃的大家讨论一个有意义的事情呢?qq的几亿人的流行,从qq群中可以看到,有多少的人建的是讨论名著的群呢?而网络游戏的群那就多了去了
各种乱七八糟的古装,穿越,庸俗电视剧还在播放,小时代都能出到了3,可见一定有一大批的脑残观众在后面支撑着看啊,看起来这个人数一定不少。

电视节目虽然多,有几部《中国国防生》《士兵突击》的激励人心的好电视剧呢,恕我孤陋寡闻,美剧韩剧,日剧也看了不少,但说实话,没几步打动了人心的
莫言的小说,冰心,鲁迅,老舍,矛盾,
当年的《牧马人》还有谁在看?文学中,世界经典名著有多少人讨论的?
今天的京剧,诺贝尔奖文学奖的作品,有多少人知道?
人们毕竟是现阶段,网络世界只能反映现实社会的一小部分内容,

反正在我的身边,没人看什么名著,更多的人根本就不看,
从我自己初步的一个判断,我不敢说没有没有多少人在看,阅读经典故事,但是我认为至少有相当多的人在看着各种短消息,网络游戏,国产电视剧,垃圾的手机游戏,今天的人们,文化价值变了,更多的人喜欢那种不过脑子,简单直接的
文化,而不是非要经过苦苦思考,来进行看书本的时代。

文化致死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曲高和寡
,我认为是岌岌可危的,

冰机灵 2014-08-27 20:51:43

波兹曼把教育当作希望,只可惜中国的大学做不了这些,不能说楼主情绪化

昨夜星辰昨夜风 2014-07-25 19:36:32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大学成了娱乐业的发展中心,却没有任何教育体系中的人对此采取任何措施。
中国的大学对于任何批判早以习惯了,因为他们的任务不是让学生成为一个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理性批判的人,而是成为流水线上亘古不变的产品,对了,不是亘古不变,产品的质量变得越来越差了。

漫道 2013-08-12 15:56:54

我要说的是,我的同学很多都读了这些书,而且中国越来越多的孩子出国学习……大家看电视,就像大多数人看小说当做消遣之用而已。如波兹曼所说的是,要小心公知,公共知识分子应该承担起责任来。而对多数的普通老百姓,凭什么觉得他们不懂呢?能大雅能大俗的气量,我觉得是一个知识分子该有的。

andy 2013-01-17 22:15:15

当今社会,全民娱乐化倾向和逐渐丧失的独立思考意识,是值得我们深刻警惕的!

没有人像你 2012-11-27 01:34:31

时代的心脏

欲の井 2012-07-21 20:52:56

@体制问屁民亏
很同意你的看法,美国建国初期的主流就是资产阶级知识阶级(书里有提过,印刷品蔚然成风),以印刷品为主要文化传播手段确实有利于民智的提升社会的发展。
相较而言,中国确实需要电视网络之类低廉的媒体确实需要ccav7
但是也需要更好的基础教育和哲学课而不是政治课。。。。
 另:我喜欢读书,也喜欢好莱坞,更喜欢电影·动漫还有你的观点---至于你的调调,我也不喜欢

和平超人 2011-08-22 10:31:10

2009-06-09 23:56:51 浅草
  前面分析很精彩
  可最后落到中国大学批判,而且很片面和情绪化,反而削弱了整篇文章的力量。
  即便在美国,即便大学生都自觉站到娱乐对立面,那也得enducated person成为“大众”,才不会输给“娱乐”呐
=============================================
看到沙发就把我想说的说了还是很欣慰。。。我们的大学教育不输美国的

小列巴 2011-04-17 23:33:57

写得痛快淋漓!
我觉得自己已经离“娱乐至死”不远了……也许某一天,真的会娱乐至“死”……

打不死的熊猫 2010-11-21 12:00:00

娱乐至死,究竟是说的什么?
我们如今的中国又堕落到了什么地步?
所谓的“一个无法严肃的时代”,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体现得尤为明显。但是,我们的社会并不缺乏道貌岸然的严肃,在我看来,这不过是当权者用以迷惑(或者说强迫)公众的一个工具罢了。由于我们的公众话语权从未存在,也就无所谓失去。
这样看来的话,今天的我们并非不懂的严肃,而是我们被教导不许严肃、不许三俗。只能在***的指引和领导下“娱乐至死”
这是奥威尔和赫胥黎对未来预言的结合,更让人觉得毛骨悚然

少年锦时 2010-11-09 11:38:56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Lucifer.Mai 2010-08-23 19:47:29

我看完这本书,觉得明白到哪些事情是没法改变的,哪些事情是需要改变的,哪些是正在改变的,哪些事情是不需要改变的,哪些事情是时代的,哪些事情是自己的,就够了~~

[已注销] 2010-07-21 22:54:44

这是一个不可能得出结论的话题。忧天的杞人总得面对一群反智群氓的谆谆告诫:这世界上麻烦不少,你何必再去为他们找。所有人都能愉快的结局只可能在乌托邦里寻到,抑或是它的反面。

取舍万殊 2010-06-05 23:33:44

不能痛快地生,那就愉快地死

eizao 2010-02-03 22:23:39

其实要表达意思,没必要说很多疑似精英的话,这样容易引起反感和争议,同学你该引起注意了,多大了还老这么说话,我都审美疲劳了。
至于楼上有的说不喜欢这种调调,我想这只是爱之深责之切吧,其实我们的心里有同一种调调的。

乐群的孤僻动物 2010-01-15 22:50:58

"匿名的正义在我看来比冷漠还要致命" 不知道网络会不会是中国的思想启蒙之地 如果真是这样 我们的网民还是太少了 但正如阁下所说 匿名的正义 很残酷

dami 2010-01-14 09:59:57

很有意义的讨论。在我看来,不在于现代视听媒介的广泛的传播力量,而在于我们如何来对于它做因势利导的运用。当然,其前提,必须不是建立在全民包括媒体的“一切向钱看”的“金钱至上”的思想基础上。

双人鱼 2010-01-13 18:21:49

如此说来,我无法理解鄙校宿舍里摆放的电视机和引入的光缆。

谭远谋 2009-11-25 14:49:26

很明显可怜的楼主又受到了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的修正主义操蛋媒体观的消极影响。你得知道为什么这世界上有一个计划叫做给每位学龄儿童一台他们负担得起的10美元廉价版笔记本电脑……(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世界名著,当然你我这样的文青都需要)更多的时候,更多的人需要的是免费获取即时公平高效的共享信息,这和为什么农民们一边骂CCAV还要一边关注CCAV-7一个道理。人们愿意去读名著自然更好,而方式也可多样化化。我认同豆瓣丫们关于电脑的部分观点,具体到我身上就是用电脑看书不容易记住和理解久了还眼睛疼。但要真去计较最纯正的方式,我还以为是竹简呢,这样不更能感受文化的所谓厚重博大吗?很多东西包括名著对大众来说只要知道了解就行了,所以用电脑看看完事儿也罢,如果像您这样的对每本名著都要力求有非凡掌故的精英太多,文艺之路将人满为患……

fateface 2009-09-24 11:55:56

拿芝大做例子有点不恰当,芝大一年最多招300-500个本科学生。像芝大这样有能力开合格通识课的学校在美国不会超过100家,算起来最多也就是三五万精英,其中大部分还是毕业拿了文凭,梦想赚钱去的,何来每年几百万?太夸张了。

Cherry 2009-09-21 17:15:31

enducated person? educated……

十指道人 2009-09-17 16:18:33

一个无法严肃的时代伴随着道德沦丧,纸醉金迷,耗竭式的生产和挥霍式的消费并行,这是崩坏前的亢奋,盼着毫无代价的HIGH下去的人都是自我欺骗。
电视也好,网络也好,都只是工具,我们不该批评工具,但工具本身的价值不代表内容的价值。如果在媒体上只剩下娱乐,不再有关于心灵和道德的知识,那这样的情况就是不好的,虽然还有一些技术性的有用信息。
关于主食和零食的观点,说不通。以我的个人经历而言,我活到二十八岁了,在生活中遇到像我这样热爱艺术和哲学的人少得可怜,一肚子的思想只有偶尔遇到同类和在豆瓣这样的地方才能讲,要放一般情景,所有人都会说我是傻的疯的。读艺术学院两年,专业水平高的人遇到不少,就是没有一个真的打算以后搞创作的,全是想写些口水歌卖钱,或者做手机铃声。练一辈子琴,写伟大的古典音乐???熊猫啊~~
总的来说,至少在我们这个国家,大多数人是不接受经典的。

修心指南 2009-09-16 08:12:03

一个无法严肃的时代,只会越来越痛苦。零食太多,把胃都塞足了。

谭远谋 2009-08-27 22:56:36

以前总是有人一窝蜂批评电视媒体批评后现代的娱乐气息,我也跟风,但后来发现无论是电视还是后现代,其存在必定有其理由。后现代也许让人变得无所谓,麻木傻乐,但一个无法严肃的时代也许更容易持久和平繁荣。电视也许暴力色情。但更多的它快速地普及了公民社会所必须的各个层次的常识,一场直播的法律审判,一次恰当的专家心理咨询,国家形势政策的及时传达,这都是电视无法被取代的功能。我们需要永恒经典也需要即时信息,我们需要主食也需要零食。

彐火 2009-08-20 20:21:14

匿名的正义在我看来比冷漠还要致命
这又是偏执。关键是主语。这个时代,定语是奢求。我相信冷漠更可怕。没有痛觉的比较危险。
我并不觉得虎头蛇尾,人们太需要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批判是谁都会做的事情,差别只是力度、深度和角度。
“互联网带给人们的廉价知识真的有用吗?”
知识什么时候可以估价了?论斤卖吗?还是和交易场所相关?廉价不廉价是由谁决定的?

“唯一不喜欢的就是你的这种调调”
我们同一种调调,凡事都自己主导,决定穿什么外套~其实穿什么外套这种事情,不应该拿到这里来讨论的啦~

十指道人 2009-08-16 01:55:54

动漫中还是偶尔有值得一看的,虽然稀少,但仍然是有的,比如《14岁》《剑风传奇》《花之庆次》《浪客行》等等,都是漫画中少有的严肃作品,毕竟每个领域里都会有几个死硬派,你可以尝试一下,

[已注销] 2009-08-14 20:30:47

楼上的,  我喜欢读书,也喜欢好莱坞,更喜欢电影,但不看动漫---至于你的调调,我也不喜欢

谭远谋 2009-08-14 12:32:16

我喜欢读书,也喜欢好莱坞,喜欢电影,也喜欢动漫——唯一不喜欢的就是你的这种调调……不爽……非常不爽。

黑的很透明 2009-08-13 19:10:50

有情绪化的偏向

但是确实有这问题

鲜血の信仰 2009-08-12 15:50:47

深陷娱乐当中的大概已经麻木,痛苦的是那一群清醒这的人。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会深陷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互联网带给人们的廉价知识真的有用吗?

[已注销] 2009-08-10 09:53:51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好深刻

自由引导人民 2009-08-05 16:23:19

中国大学的崩溃是个很严重的现实,我们不能期望大学能救我们,只能期待娱乐别害我们太深。

大头pig 2009-08-01 11:07:30

匿名的正义在我看来比冷漠还要致命,说的精彩

林小PP 2009-08-01 10:39:51

当大学成为技术学院,电脑,手机,电视成为的人体器官,真的没什么好说的,生存论依旧是每个时代最严刻的音调

牛童的四季 2009-07-27 20:27:55

确实有点虎头蛇尾

浅草 2009-06-09 23:56:51

前面分析很精彩
可最后落到中国大学批判,而且很片面和情绪化,反而削弱了整篇文章的力量。
即便在美国,即便大学生都自觉站到娱乐对立面,那也得enducated person成为“大众”,才不会输给“娱乐”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