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不愿做奴隶的消费者们!_绝对价值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营销 > 绝对价值 >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消费者们!
[已注销] 绝对价值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7-18 11:07:21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消费者们!

作为大众传播的一种,营销必然也是双向的互动行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变形金刚3》和《小时代3》里铺天盖地到有宣兵夺主之势的广告,淘宝上那闪闪惹人爱的皇冠信誉度,或是纸醉金迷、集高大上于一体的奢侈品营销策略,各个社交媒体上层出不穷的品牌信息,在信息的狂轰乱炸下,消费者是否如同传播学中法兰克福学派所描述的那样消极被动?他们如何才能避免傻傻分不清楚的处境反客为主? 基于笔者是个普通的消费者,所以此文大多数立场偏向消费者角度,在感叹于书中的对于大量真实案例的统计、分析和论述的同时,也觉得此书对于一个普通消费者和营销者都具有借鉴意义。以下也只是个人对书中提及的一些观点的理解,希望能对读这篇文章的人有帮助。

        “给他一张面具,他/她就愿意说真话?”
在淘宝上创业不断的当下,很多年轻一代尝试下海从商,但是由于道德缺失或是迫于生计的需求,虚假评论还是存在的。《绝对价值》中也提及了国外的案例,如亚马逊和评论网站Yelp存在着虚假评论的现在。看样子奥斯卡王尔德的“给他一张面具,他/她就愿意说真话”的论断真是下得图样图森破了。在阅读此书的时候,本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原则,笔者还假扮了淘宝买家,去联系了所谓的“刷钻”和“删差评”业务。刷钻老板还向我展示了他们的业务。还规劝我不要用软件去刷,不然会被淘宝查,并且保证手下有一定数量的买家来给我评论,此公司已开了7年了。
 
因此,评价可以是假的。在淘宝上还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只有五星,没有别的多余评论。根据笔者的一个朋友爆料自己的淘宝经历。曾经发现购买来的产品跟淘宝照片不符合,于是和卖家协商,卖家给的回复是,要是想收到退款,就必须给卖家一个五星的评价并且不能给任何不好的评论抱怨产品的问题。为了能够快速拿到退款,她就只能够就范了。
既然陌生人的评论如此层次不齐,那么相比之下,专家的意见就很重要了,这个相当于意见领袖。在此书中也提及了品牌资产的鼻祖大卫·艾克的例子。他在给自己妻子选购电脑的时候,根据当地电脑专家的意见,选购了自己从未听说过的华硕。但是这个专家最好要靠谱,不然张悟本的绿豆闹剧就又要重演了。同时张悟本的事件也是绝对价值的演绎,在这个专家传播了绿豆的神奇功效之后,由市场和媒体去检验,然后大家再次给出自己的“绝对价值”。对于绿豆而言,它本身没有任何品牌,只是出于人们想要健康长久但又缺乏理性思考和判断的心理,这个闹剧就上演了,还有抢盐风波也是如此。所以专家的意见,好像也是可以被别的一些未知因素扭曲的。综上所述,搜集信息,并且搜集“大量”信息去形成自己的判断很重要的。但是同时书中也提出了消费者喜爱走捷径,就是懒啊,谁不喜欢简单快捷呢!

        甩给法兰克福派一个大耳光!
此书作者还说了,在传统的营销理念里,忽视了消费者搜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人人都有手机,博客随你开,照片随你po,视频任你玩转的当下(当然并不是用来干些违法的事情了),每个人都有发言权,每个人都是“公民记者”。书中提及的一些关于虚假评论的黑幕,也是由网络公民利用博客这个平台爆出来的。“绝对价值”理论其实还是对媒介传播里的法兰克福派的一记耳光。在新闻传播里,法兰克福派深信,受众的大脑是被动消极地等待信息植入的,传播者占据主动地位。把这个理论放到市场营销里,消费者真的那么手无缚鸡之力吗?微博、人人、豆瓣、淘宝、微信的兴起,给了很多的人发言的机会,我们可以在朋友圈里吐槽自己消费的不快经历。所以,每个人都要好好珍惜手中的平台。在撒播人间欢乐和真善美的同时,我们也要利用好手中的资源,在告诉别人“奶茶妹妹,你好漂亮”的同时,别忘记配张图告诉你的朋友,街边摊的小贩又在用地沟油,来好好跟营销者做一场博弈。但这个情况中,消费者其实是借助于自己朋友圈的力量,被动看到信息的。根据书中提及的“创新扩散理论”,“事情远不只陌生人写写评论这么简单。在扩散理论诞生的环境中,朋友、家人和邻居是促成模仿和采纳行为的关键人群。尽管这些亲密关系在扩散中仍然发挥重要作用,如今的消费者却往往会更多地从‘弱关系’中获取信息。”比如,你现在正在读我的文字,正是基于网络这个平台。根据作者分析,网络帮助我们找寻和自己‘思维方式类似的陌生人’,即“最熟悉的陌生人”,获取他们的使用心得。这个也确实得利于网络帮人们突破现实人际圈的限制。在寻找新的评价的同时,我们对于产品的不确定性也慢慢消失。

        “审慎即大勇”,不该出手就别乱出手
为什么要去收集那些陌生人的声音呢?买产品难道不是爽快大气地该出手时就出手么?中国的GDP彰显着国人的消费水平,看看欧美国家奢侈品店,以及伦敦Harrods(奢侈品购物中心)里一张张亲切的中国营业员的面孔,也让不少人沾沾自喜了一把。“品牌医生”李永铨将高端消费归纳为“三个阶段”:1.狂热阶段。中产阶级兴起,寻找身份认同;2. 认识阶段。消费群逐渐由不问缘由,演变成讲究对产品的认识。这阶段的消费层更了解每个品牌背后的独特文化背景和理念;3.成熟阶段。物有所值,每买高级品牌必经思量,更重要的是购买投资价值,消费者已达到专家水平,选择顶级品牌,顶尖需要。(此处引用了《森林x再生品牌》原文)而后,李医生认为中国消费者还是处于第一阶段。但他在自己书中并未提及如何帮助中国高端消费水平进行过度。而“绝对价值”中,对于理性消费的强调,是有助于中国高端消费市场的成熟。通过互联网去搜集信息,达到第二个阶段-“讲究对产品的认识”,但是并不是只是单向地被来自营销者的信息操控。在消费者爱上产品理念,爱上其辉煌历史的时候,理性地思量一下这个对自身的实际价值,根据网络评价中发现的“最熟悉的陌生人”的体验中再决定自己是否购买。最近在阅览一些杂文的时候,还看到了有人提及,在欧洲的某奢侈品店中,服务员允许中国顾客在商店里拍照,却不允许本国游客这么做。假设这个现象发生在国内,而笔者手头正好有闲钱想要追求一把高端消费,笔者是绝对不会去这样的不讲究服务的奢侈品店的,即便该品牌的历史和文化是多么好能多么巧妙地帮笔者伪装自身的社会地位,这样的钱是不值得花的。


        过于“审慎”不是变成处女座了么?
在本书第九章,作者提到“消费者不太可能把时间花费在重要性不高的事情上。买电脑比买纸巾重要得多,因此我们前面所说的很多内容更加适用于笔记本电脑而不是纸巾。”所以如果什么都去弄个绝对价值是不是有点处女座龟毛的特质(我真的没有在黑处女座,真的。)?
但笔者认为,其实一包纸巾还真的是有差异的,比如有印花的,有多层的,有一擦就粘你一手白屑子的,有广告里播放的即使弄湿了还可以弄干在重复使用的等等。无论是什么产品,只要质量不高或者不符合自己的生活习惯,就必然会造成相应的麻烦。这个不是价格,而是个人对自己生活的在意程度。如果不去搜索信息,那么吃亏了,就别抱怨。本章节中还提到了人们在高度时间压力下的盲目购买行为,人们会受到价格的蒙蔽而购买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产品。因此,审慎是为了理智和物尽其用,花钱花在刀刃上。倘若消费者不揭竿而起,去自主搜集信息来自卫,那么营销者就真的可能为所欲为了。

总之,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真诚而冷静的爱,而不是去靠发发“马克”和“+1”去加入集体主义的狂欢,五毛党的虚伪面具也会被撕破。作个真诚而有良心的消费者,揭竿而起,去告诉全世界你的“绝对价值”吧!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