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过去在西弗吉尼亚的一同事,给我转来一篇关于翻译的文章,作者是科琳·麦吉(Corinne McKay)。我顺滕摸瓜,找到了麦吉写的一本《兼职翻译指南》 一书,从网上买了下来。这书显然是写给新手的,但是我自己也发现颇有用处,很多地方我根本没有想到。最大的启发,是她把兼职翻译,当成了一门生意在做。我过去做了很多年兼职翻译,一直以文艺中年自居,没想到自己当了很多年生意人居然都还不知道。我在想,如果我把角色反过来会怎样?假如我把它当成生意来做如何?哎呀,那我岂不成了一个徽商?
她这本“生意经”面面俱到, 写到了兼职翻译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营销、收款、资源、办公设备等等。她笔下,做翻译和经营一个小本生意没什么两样。美国做这种活,每年报税的时候,还可以把各种成本报上去,比如在家办公,家里的电话与网络,如业务需要,费用都可以抵税。有时候甚至家里除虫之类的开销,都可以按照一定比例上报,作为业务成本的一部分。当然,如果太离谱,也会引起税务管理部门的怀疑和检查。在报税的时候,业余爱好和生意,二者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基本上要看各人自己去算帐。如果当成生意来做,有的人把各种开销都放进去,结果年年亏本。连续几年亏本,税务部门就不准你继续拿这事当生意来报税。
麦吉还在书中介绍了如何向客户、向翻译机构推销自己,如何利用网络扩大自己的资源,等等。她甚至介绍了如何写简历,如何写自我介绍信件。比如简历部分,她还分别介绍了美国、欧洲、亚洲人写简历一些不同的地方。在亚洲的简历上,大家会提供不少个人信息,比如年龄、婚姻等,甚至提供个人照片,而在美国,这些信息是不需要提供的,雇主更不能去索要,否则涉嫌歧视。
看了看这书,我又找到她的网站上看了看。这位麦姐还真能折腾。除了写书写博客扩大自己在业内影响之外,她还开了业余翻译网络课程,学费每人三百多,确实是生财有道啊。除此之外,她还提供一些咨询服务,帮助新手整理简历等。她是把自己的自由职业往纵深里做了,做得很是专业。既然她有客户,说明在美国从事此营生,还是颇有些前途的。其实在美国,翻译和写作,都有成熟的市场,这个市场还有相关的衍生市场,比如业务代理和职业规划咨询等。
只不过我觉得她的很多建议到了中国行不通。国内的翻译,虽然业务很多,但是市场比较无序,也很浮躁,难找到麦吉这样职业化思考的从业人员。过去我在一管理顾问公司当翻译,我们当时的中国翻译组人员,分别来自北京、上海、香港和台北。我们四个办公室的翻译经常会开些电话会议。我们发现,台湾和香港的翻译,做事情都一板一眼,好像一辈子都在做翻译,而且接下来还要一直做下去的样子。但是我们大陆的几个都各怀鬼胎,都想着怎么去考GRE, GMAT留学出去学MBA然后转换为其他职业。在我们的职业思考里,翻译不是终端的职业,而通常是跳板。秘书、行政助理也一样,在美国有人一辈子从事这样的职业,但是国内这些职业一样是“青春饭”职业。
到了美国,反倒觉得人们可以做这门小本经营的生意,不觉得这个职业有什么不妥。这个现象我跟国内一朋友交流过。他回答说,也不是翻译这一行特殊, 国内哪个老老实实做事的行当被人当回事?
不过情况在慢慢改变,因为市场一直在变。写文章过去也是不怎么赚钱的,但是随着出版渠道的增加和媒体竞争的激烈化,现在写作也变得有利可图。未来翻译我希望也能这样,市场日渐合理、有序,让优秀者能得到应得报酬。会不会因为懂外语的人多了,翻译的市场就会缩小?恐怕也不会,首先,交往的渠道、场合都在增加,需求的蛋糕越来越大。另外,精通与粗通之间的落差还会长期存在。所谓职业安全,就是因为世间存在着知识和技能的差距。一个人的无知,便是另外一个人的饭碗,世事从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