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经济学家一样理解“管理”_跟《西游记》学创业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创业 > 跟《西游记》学创业 > 像经济学家一样理解“管理”
潇潇 跟《西游记》学创业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10-07 13:10:09

像经济学家一样理解“管理”

    管理畅销书已经在中国火了超过20年了。这20年间介绍企业管理经验的书籍层出不穷,尤其是每当有企业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那么就会又推火一批由此衍生出的“管理秘籍”。“管理学”的门槛似乎如此之低,以至于人人都能谈论上几句“木桶原理”、“鲶鱼效应”、“末位淘汰”;“管理学”的门槛又似乎如此之高,以至于真正学习和从事管理的人在众多“法则”和“定律”前晕了头:每家企业的成功之道都不尽相同,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管理金律”呢?“汝之蜜糖,吾之砒霜”,为什么别人的成功之道却成了我的滑铁卢呢?
    这些问题恐怕需要经济学家来解答。如果说管理学家擅长于通过众多纷繁复杂的案例来提炼出简明的经验的话,经济学家的工作则是运用复杂的算式和建模以及理性的分析来告诉读者这些经验背后的机制和成立的条件。事实上,在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教授开创了制度经济学这个经济学分支以来,众多经济学家将目光转到了管理学领域。他们使用博弈论、契约理论等经济学分析方法来研究组织中的激励、权威、决策、人事、关系等问题(也称为“组织经济学”),并取得了重大成就。如今,组织经济学已经成为微观经济学领域的一颗明珠。当然,对于普通管理者来说,艰深的经济学理论就好比天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聂辉华教授则为这本天书提供了“翻译”服务。在他的新书《跟<西游记>学创业——一本人人都要读的管理秘籍》中,聂辉华教授讲中国传统名著《西游记》中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与组织经济学的前沿理论结合了起来。
    如果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读者眼中也有一千部《西游记》。近年来,如红学研究者探究《红楼梦》般,《西游记》爱好者们也对这部古典名著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包括宗教之争、揭露讽刺、修心养生等各个视角。当然,其中也不乏管理学爱好者从中提炼出来的“N大管理法则”。 遗憾的是,这些管理法则都没能跳脱流行管理理念的弊端,即讲故事而不讲原理、讲利而不讲弊,因此只能算是给流行管理理念披上了西游记故事的外衣。《跟<西游记>学创业》这本书其实也只是披了件西游记故事的外衣,不同的是外衣下藏的是前沿的组织经济学理论。
    本书第11回的故事“唐僧的困惑1:多劳不该多得吗?”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体现了组织经济学和流行管理理念思维方式的不同。基于企业管理经验的流行管理理念对于企业激励机制的认识非常统一,即多劳多得、鼓励竞争、高薪留住优秀员工并实行末位淘汰制。然而,企业激励机制的设计远远没有这么简单、生搬硬套别人的成功经验更是会带来严重隐患。例如,流行管理理念宣传的末位淘汰制在GE、华为等企业得到成功使用并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但是一些案例却表明随意使用末位淘汰制给企业带来了优秀人才流失、团队关系紧张等问题。那么,什么时候能够使用末位淘汰制、什么时候不能么?本书的故事给出了答案。根据组织经济学理论,末位淘汰制事实上是一种“锦标赛”,即不考察当事人的绝对业绩水平、完全根据当事人的相对业绩排序来决定报酬和奖金,并且只有当参与者起点公平、并且所有参与者公平竞争时才能使用。一旦起点公平的条件不能满足,既打击了弱势员工的积极性,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内耗;而如果所有参与者没有公平竞争,而是强者与强者赛跑、弱者与弱者赛跑时,“瘸子里面挑将军”而留下来的弱者甚至不如被淘汰的强者!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流行管理理念与组织经济学思维方式的不同。流行管理理念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而天生专注于成本收益分析的经济学家更关心的是利弊权衡。他们相信,任何“好”的事情都是有条件、有代价的。评价一个管理方法的好坏,既要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因为不同的客观条件将导致不同的结果、世间没有适用一切的法则,又要兼顾分析它可能带来的弊端——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利弊都如一把双刃剑般共存。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如果只学习流行的管理理念而不学习一点组织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的话,“管理”的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对于经济学研究者和学生来说,这本书是给他们天天打交道的公式、定理“接了地气儿”;而对于管理者来说,这本书的意义则更为重大:既能从轻松愉快又搞笑的《西游记》故事中向他们讲述进行企业管理的方法与技巧、又能帮助他们学着用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来理解这些和那些、主流与非主流的管理秘籍、以及其背后的原理。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