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对茅侃侃还不了解的时候,我丝毫不怀疑他是北京孩子,因为一般来说北京孩子会比较贫,喜欢侃大山,然而又十分自谦毫无架子,喜欢用自己开涮,并不会给别人招惹任何麻烦,这一特质在茅侃侃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应该说茅侃侃这北京孩子非常适合搞IT,很多网络术语可谓是妙笔生花,很符合80后读者的口味。很难想象一本成功励志类的图书会被我看得像郭德纲的相声书一样,在地铁上都如饥似渴地手不释卷。
人都说《红楼梦》是一部罕见的奇书,是人生的镜子,鲁迅形容人们对《红楼梦》的观感:“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闺秘事。”说明这部千古奇书能照出人们心中所想,那么对于茅侃侃的这部书,在某种意义上也令我感到了丝丝“找出心中所想”的意味,因为我不仅从中看出励志的味道,更是以一种看搞笑图书的心情在愉悦自己,事实上茅侃侃这个孩子也确实不失北京人的幽默,在励志了一把之后确实愉悦了广大读者,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想过会像一本幽默小说一样去看励志书,因为多年来这类书的泛滥使我对其十分不屑,严肃、说教、大谈自己经验型的励志书对我这种相对挑剔的人来说早已不入眼了。其实茅侃侃这本书一开始我也没看上,是朋友极力推荐加上书封那个有点像史努比的小人无辜又无奈的小眼神吸引了我,决定只是翻一下就好,不过那开篇的序言之幽默一下子便抓住了我的眼睛,一个词来形容——“太逗了”。
通篇看下来,我觉着侃侃这个小孩很好,虽然在创业的过程中不断经受着非人地折磨,但最终还是没有丧失骨子里的幽默感,仍然拿自己“挨打”的经历调侃以博得众位看官一笑,这说明他虽然在创业的路上经历太多的“挨打”甚至是倒吊起来打,跌进坑里无数,仍然是个开朗自信的人,还没有丧失信心是个纯爷们儿,这种心态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其实往往有些道理我们都明白,只不过真听不进去,或者是到需要您英明决策时,您真不知道该怎么做,于是侃侃同学在他的这本书里用传统的经典名著《西游记》做依托,用诙谐时尚的语言,在讲解了自己是怎么回事,自己栽坑挨打的经历后也顺便告诉了读者某些管理上的决策其实没那么难做,或者您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不管做生意还是做人都得夹着尾巴……诸如此类,原本是枯燥乏味的道理,经侃侃这么一描述居然能当一本单口相声书来看。而且在我看来茅侃侃的《在那西天取经的路上》并非是一本绝对适合创业者看的成功励志图书,其间也谈到了很多适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技巧,当然这种学习贯穿于人的一生,不仅仅只是坐在教室里的学习,譬如说英语口语的学习。总之茅侃侃虽然似韩寒一般向应试教育挑战了一把,并且还成功了,但并不代表他放弃了学习,实际上他是个自学能力相当强的人,这点是需要指明的。
不过在读完这本书后我个人认为,侃侃的经历可以学习,可以思考,可以借鉴,但是不可以盲目复制,不得不说,茅侃侃这孩子还是很幸运的,当然前提是他很努力也很聪慧,但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您光有人和也不行啊,况且人和还排在最后一位,侃侃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还拥有特别适度的机遇,这可不是每个人都能赶上的,所以通读完《在那西天取经的路上》我认为聪明的人是要好好衡量自己是否具有茅侃侃的一切条件。总之,侃侃这本老幼皆宜的书您想怎么看都行,您把它当什么看都行,看完之后您准保意犹未尽,不过预知后事如何,只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