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在那西天取经的路上》是自己迄今为止看到的最真诚的一本关于创业的好书。取自真材实料,侃侃而谈;文风犀利幽默,读来酣畅淋漓;飞扬跳跃的思路,更是唤起青春的荷尔蒙,让人冲动不已。
维特根斯坦说,不要看一个人说的和做的,要看他怎么说和怎么做。从这个角度,茅侃侃说和做的够真诚,且好玩儿。这年月,名人很多,但做事好玩儿且做人真诚的不多,创业者中更是寥寥,茅侃侃就是为数不多的一例。应了王朔小说里的一句话: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说的是像个战士,嬉笑怒骂中不失英雄本色,年少成名,快意激情,挫而弥坚,好比斗战胜佛,虽不敢说东成西就,却也塑得金刚不坏之身,百毒不侵。
一半是海水,源于创业的悲催。80后新富标杆,高调出镜,或出名或现眼;商海浮沉,梦想照进现实,才得低调做人。拨开浮云,方见一轮明月挂当空。
“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茅侃侃就是韩荆州。
侃侃童鞋说,这本书写给所有在生存与创业路上的80后们,也写给即将上路的90后。作为70后的自己,不免诚惶诚恐,忽地想起那句诗: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但创业似乎并非年轻人的专利,时间总能证明一切。好书如镜,捧卷研读,也许沿途未必尽如人意,但或喜或悲,都是历经岁月的打磨,真实而存在。
大城市的创业,压力与动力,如大城市车流一般纠结。感动于侃侃和好友分享老徐的电影《当梦想照进现实》的故事。为理想而坚持总是好的,然更多现实感受则是这个世界悲催的一面,沧桑和无奈,一如K歌厅里的歇斯底里。最终学会的是理性和客观:金融机构从来不雪中送炭,更多只会锦上添花。
客观的讲,《在那西天取经的路上》书中记录了太多茅侃侃们的血泪史,其中包括红极一时的80后新富李想、高燃、戴志康,当然也有书中提到的李元、闫磊等。如同侃侃所言,神话只存在电视“炮制”和传说中,不要迷恋哥。虽然有些“三俗体”口水话,但总结得确实入木三分,形象传神。
张爱玲说,人生如一袭锦袍,里面爬满了虱子。一切冷暖自知,特别对于创业者。“少看贼吃肉,多看贼挨打。”我相信这是作者内心的真实写照:创业这件事,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很苦,实现起来很难。茅侃侃的“贼挨打纪实”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失败是成功他妈,从头再来是成功他爸,到头来机遇竟是不期而至的意外,前提还是剩者为王。
在我的眼里,茅侃侃如同唐僧和悟空的混合体。坚定如唐僧,偏执而投入,不达目标不罢休;同样悟空般精神,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这就涉及到创业者的基因由来。
历史大家许倬云先生讲过,真正好的人才,从来不是在教育体制里面教出来的,真正有出息的人都是自己学出来的。天养得住,人养不住。从这一点来讲,茅侃侃、李想们都是能力、机缘和运气的完美结合,很早就拥有了立足行业的一技之长,这无疑是偶然中的必然。
学历未必是神马浮云,茅侃侃在书中坦承,自己和李想都属于个案,高等教育在创业的路上很重要,尤其体现在灵活掌握知识,用系统的学习方式为创业者提供学习技能的手段。接受科班高等教育,这几乎是大多数青年创业者的不二法门。
西行取经路上,没有是万能的孙悟空,聪明的创业者善于向生活学习,细腻观察生活,主动发掘并满足需求,卓越成就如乔布斯扎克伯格周鸿祎等业内大牛。同时收束狂放不羁的内心,学会搭班子,形成优势互补创业团队,合力最大化。
过去的成就会成为未来成功的桎梏。茅侃侃清晰的看到了这一点:如若成功必先自宫,颠覆过去,赢得未来。同时创业路上险关重重:短期的投机和长期投资的平衡、人脉的积累、政策的若即若离以及创业模式打造,委实考验年轻创业者的神经。
欣慰的看到,茅侃侃的一系列的系统思考:管理决策、执行评估、制度与人性;少年老到,小步走频率高,实践出真知。你无法在精神上战胜年龄大于你的人,就永远没有希望领导和管理比你岁数大的人。侃侃深谙此道,三“识”而立:学识、见识、胆识。IQ、EQ、AQ,一个也不能少。
茅侃侃的真诚就在我们的面前:一半火焰,绚烂至极;一半海水,清澈见底。相信这份真诚会切实影响并助力80、90后的创业征途,标杆示范,生生不息。
期许并祝福茅侃侃的未来,这注定是一个有故事的人。黎明前的黑暗过后,总有你人品爆发的那一刻。茅侃侃,加油!
(刘军元,职业培训师,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