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一棵愿景的树_创业教我的50件事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创业 > 创业教我的50件事 > 种一棵愿景的树
只是不在意 创业教我的50件事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6-11 15:06:19

种一棵愿景的树


并不一定每个人都会有创业的冲动和经历,但是每个人会做一些以前没有尝试过的事情。比如尝试一个新的工作领域,接手一个新的项目,开发一个新的产品,带领团队走向一个新的目标……王文华的《创业教我的50件事》,就是从一个创业者的角度,来讲述他自己的摸索历程,也给阅读者以经验以启发。
在创业之前,王文华并不是一个青涩的职场新手,而是已经承担了许多社会认可的光环:斯坦福的MBA,美国的工作经历,海归台湾后又在迪士尼和MTV担任总经理。在商业运营的层面上,他并不缺少经验,谋略甚至人脉,但在公益的方向重新启航,他走的也并非一帆风顺。能从对方的成功中学习的课业,固然是有益;但从对方的失败反思中得到的剖析,则更为深刻。以资深商管高手的角度,作者所分享的经历也更有价值和意义。

*****
Why比what重要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一件案子或者项目经过无数次策划,开会,商讨,修改,落实,终于开始启动,团队每个人都为此投入了长久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走偏了道路,所走的方向,已与最初的本意相去甚远,最后的结果,可能也与最初的目标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偏差。
比如,本来想研发一款价格实惠,功能简单的大众汽车,最后的出品却是一台功能虽然完美,但是价格高不可及的豪华汽车。又比如,本来是想速战速决的推广某项产品,占领市场份额,打击竞争对手,结果因为产品的诉求不断修改,最后虽然宣传手法更成熟,对应买家更精确,但是延迟了上架及推广日期,落得不胜不败的打和局面。
这时候,就要在路上不断的问自己:why?
我们为什么去做这件事,当初的本意是什么?什么是最重要的。我们现在做的,是为了达到那个目标吗?
因为,Why比what重要。
紧记自己的目标,让它清楚的始终呈现在道路的前方。在一个团队一起奋斗的时候,这样做尤为重要,它把开小差,走偏路的人拉回来,也让所有人拧成一股绳,往一个方向使劲。
在衡量新的标准,实验新的方法,思考新的策略时,也要多问问当初的Why,来帮助自己做出最好的判断。
“Why是动机,念头,初衷,what是形式,做法,内容
Why重要,是因为它通常不会改变。What不那么重要,因为它随时可以调整。
Way重要,因为它主导着当事人的一切行为,自然也主导着What.”

*******
学习“看事情的五层次”,往高处看
作者引用了彼得 圣吉斯《第五项修炼》,来讲述如何从根本性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事件event: 非计划性的,一次性的,没有前因后果的,未必会再发生的事情
模式pattern:重复发生的事件
结构structure:造成“模式”不断发生整体性的,系统化的原因
心态mental mind:当事人对于这些事件,模式,结构的态度,看法或信念
愿景vision:当事人配合这样的心态,想要采取的行动,达到的目标,看到的成果。
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产品无法如期上市,是“事件”(非计划性的、一次性的、没有前因后果的、未必会再次发生的事情)。
最近三款新产品的上市日期都延误了,是“模式”(重复发生的“事件”)。
原来是因为公司人员流动率太高,新旧人力交接不良,这是“结构”(造成“模式”不断发生,整体性的、系统化的原因)。
老板认为要避免新产品上市日期持续延误,必须从根本做起,解决公司的人事问题,这是“心态”(对于这些“事件”、“模式”、“结构”的态度、看法或信念
老板决定暂时减少新产品,先建立一个拥有共同愿景、高度热情的团队,这就是“愿景”(配合这样的“心态”,想要采取的行动、达到的目标、看到的成果)。

依照这五层次,如果老板只是整天催促员工让产品准时上市,只是从“事件”层次解决问题。如果老板能看到问题的根源是团队缺乏热情,就是从“愿景”的层次来解决问题”。
当然,事件也有它有益的一面,每个人都可以从日常工作事务的锻炼之中,增长经验,提高能力。它就像是健身训练时那些重复的动作,本身意义不大,但却可以锻炼肌肉力量。作者这里强调的,也不是完全忽视事件的重要,而是要更统筹性,更高瞻远瞩的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为事件所困,每天工作的80%以上都在于处理各种各样的任务,电话,email,他人命令或者请求中。“知道愿景重要,却整天忙于事件。也不全是有意识的选择,而是人性就是如此。
因为事件具体,愿景抽象,事件可以很快搞定,愿景需要慢慢探索,所以为了那份虚幻的充实感,我们让自己整天困在喧嚣的“一楼”,在不断重复,永无休止的事件中挣扎。没有看到只要在上层略作调整,下层的问题就轻松,永远地解决了。”
我们只重视物理上的忙和累,不愿意动用心理上的忙和累;只做浅度的思考,不愿意做深度的思考;只愿意做按部就班,做惯做熟的事,不愿意离开自己的comfort zone,去挑战一些没有尝试过的新任务。
这时候,也要时不时的问自己:“Why?”自己的长远目标是什么,这么劳碌是为什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自己或者整个团队走的更快,更远。

*******
找做选择的人,不找搭便车的人
这是作者在为创业组织挑选人才的时候,所秉持的原则。搭便车的人,指的是一直走着社会所期待的,最主流,最安全的康庄大道。而做选择的人,是那些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是那种别人眼中“做的好好的怎么会转去做那样”的人。
选人如此,做事也如此。我们很多时候去尝试新的事物,也同样是一种选择,一种冒险,一种挑战。作者的文笔很好,很清楚的描述了这种境况:
“真正的选择,是选了这个,会失去另一个同等重要的东西
真正的选择,是选了之后,半夜会突然惊醒
真正的选择,事后没机会从头来过
真正的选择,通常是带来更多的辛苦,而不是立即的幸福
真正的选择,从长期来看未必会赢,但从短期来看统统是输。”
自己的人生和职场中,如果全部是做选择,那么应该会很累;但如果全部是搭便车,固然按部就班,但可能也错失了很多可以获得更多成长的机会。
*****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有机会参与一个公益组织的创立,在没有商业盈利压力的前提下,可以先思考出根本性的策划目标,树立高远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打下长远根基后,再来进行具体的行动步骤。这样的一个过程,也让我们分享到作者如何以商管背景,去做出的根基性的创新思考和行动组织。
以《蛋白质女孩》畅销书作者的文笔,这本书读来顺畅有益。虽然书中是根据事件发生先后做的思考,尚没有经过长久的沉淀和积累。但是对于需要阅读一些如何开展创新性思维与行动的题材的人,已经是很有帮助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c0bbca2d0101amxz.html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