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行刘永好首富长青》的前言_刘永行刘永好首富长青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创业 > 刘永行刘永好首富长青 > 《刘永行刘永好首富长青》的前言
Putin 刘永行刘永好首富长青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12-21 11:12:36

《刘永行刘永好首富长青》的前言

备受关注的黄光裕一案,在经过长达一年半的时间后,终于将在3月底进行非公开的庭前质证。此前,检方指控黄光裕涉嫌的罪名有: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及泄露内幕信息罪、单位行贿罪。
  从牟其中到赖昌星、从刘晓庆到仰融、从杨斌到周正毅、从顾雏军到黄光裕,一系列民营企业家的落马,说明积累多年的问题终究将会爆发。种种迹象表明,当前中国民营企业正面临历史性变迁,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正经历一场历史性的筛选和分野。一个个富豪的陨落,实际上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完结——那就是资本原始积累的疯狂阶段正在被历史的强有力的巨手画上句号。不管富豪们是否愿意,曾经的疯狂、无序、血腥、欺骗必然遭到强力整肃,继续铤而走险的富豪们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将不会有未来。
  民营企业是中国的希望,中国制度创新的巨大成就和民营企业的成长分不开,包含了企业家的无数辛苦与心血,因此没有任何理由否定中国民营企业家们的功绩。但我们同时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到,许多民营企业的发迹有着深重的原罪色彩——那迅速壮大的民营企业未免有些先天不足,那迅速致富、拥有天文数字身家的富豪们未免有些下盘发虚,那可歌可泣的所作所为未免敢于拿到阳光下来晾晒!这就是中国转轨期的严酷现实,这也是几乎一切发展中国家(如“裙带资本主义”的东南亚)难以避免的副产品以及残酷的历史与现实。
  然而,将所有的脏水泼向民营企业家们却也是不公平的,“原罪”的讨论更是不应该地遗漏了其中复杂的社会背景。事实上,笔者早就指出,改革实际上意味着对原有种种法律法规以及制度的打破。因此以原有体制而论,改革者必然有“原罪”;但以改革者而论,却是传统体制有“原罪”。中国的“问题富豪”也是这样,他们事实上是长在“问题制度”之树上的果子。“问题制度”缺陷太多,“问题官员”太腐败贪婪,这些无疑是导致民营企业家“出事”的重要背景。
  但没有办法,民营企业家必须一方面向前走,另一方面要学好,从野蛮生长走向文明生长,而这一条路注定将是狭窄的,并且人们不太愿意去选择。正如《圣经:新约马太福音》所告诫的一样:“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7章13-14节)。
  但如此洁身自好、自律前行的道路有谁去走呢?财经作家张小平,在出版了畅销书《首富真相——黄光裕家族的财富路径》以后,又推出了最新财经力作《刘永行刘永好首富长青:希望集团三十年》,试图记录“走窄路”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标本。在书中,作者把希望集团的刘永行、刘永好兄弟喻为“贫瘠土地上长出的商业奇葩”,足见其道路之曲折艰难。
  在中国改革开放前30年的过程中,我们遗憾地看到:那些踏足原罪捷径的民营企业家,其实往往不一定深陷黄光裕似的囚境,很多人一直悠游在法网之外,甚至轻易逃逸、凭着非法敛聚的巨额财富在国外过着神仙般的日子;而当初像刘永行兄弟一样严以律己、拒绝官商勾结、跻身道德窄门的企业家们,却无异于自绝“时代机遇”、自废武功,而能够硕果仅存、创造30年基业长青传奇的刘氏兄弟算得上是少数甚至异数。
  中国民营企业家的行为畸变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不违法,就别想发财;想发财,就要不择手段、铤而走险。前30年的中国社会,不靠贿赂等非法手段想要成为富豪简直寸步难行!基于此意义上来讲,中国许多民营企业家的诞生本身就像是一根木炭——如果你硬要去把它洗白,那么最终的结果是把整根木炭都洗掉,木炭还是洗不白。所以中国人必须从制度上进行思考:如果不创建一个好的他律性的制度,如果政府官员不能被迫约束自己,所有的民营企业家都有可能全军覆没。
  当然,中国民营企业家们容易出事也不能完全推在制度头上,还与其自身跛足的商业精神有关。对比西方清教徒从信仰出发的“荣神誉人”的商业精神,中国的企业家可以说是先天不足。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普遍缺乏信仰,缺乏成熟的价值观,当然也没有良好的商业精神。
  事实上,西方清教徒企业家是从“禁欲”开始走上商业之途的,我们的企业家则是从“贪欲”走上发展之途的。大多数企业家对于自己的经营目的并不明确,攀比心态、“江湖”心态严重,表面上是民营企业家,骨子里其实是“江湖豪客”,很少有人想到要通过创造财富而获取财富、最终达到兼济天下的目的。许多人想的是钻制度的空子,通过“分配财富”、“转移财富”的办法,去实现一夜暴富的贪婪目的。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冒出来的这些“转轨富豪”?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如果中国社会不能建立起一整套理的财富伦理,中国下一步的经济改革就有可能陷于社会矛盾的泥淖不可自拔。
  从历史的长镜头看,以经济改革单兵突进的中国改革至少存在三点明显不足:一是在经济建设层面,财富的积累迄今未能建立起完善、成熟的游戏规则;二是在社会平衡发展层面,缺乏收入分配的应有调节,导致财富鸿沟不断加深,社会上出现“仇富心理”;三是在精神规范层面,变革的意识形态在为私欲正名的同时,却缺乏对市场伦理和财富伦理这一远大理想的扎实建构,因此陷于另一个极端,日益将社会引向物质崇拜、金钱崇拜。 ·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