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整理_在超市遇见亚当·斯密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 在超市遇见亚当·斯密 > 综合整理
虫二亮 在超市遇见亚当·斯密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1-03 21:01:59

综合整理

经济学的爱好者,文中观点整理了多人的评价,供自己常复习。

亚当•斯密知道,即使没有人负责自上而下强加秩序,秩序也会自己出现。
  
  在经济生活中,价格在引导资源的走向,从而鼓舞制造商和消费者以非常有秩序的方式应对变化。
  
  价格自然地出现,并对生活中一直变化的情况、一直变化的口味和欲望及新产品发明时的创造性作出响应。
  
  那些企业主和公司CEO本来想保留更多的利润,但是竞争使他们把部分利润拱手相送了。
  
  我希望不良的企业----运转不良或经营不佳的企业----亏本,使其他企业能对释放出来的资本和资源做更明智的使用。
  
  王尔德说过,愤世嫉俗者是一个知道所有东西的价格,却不知道它们价值的人。
  
  经济学家并不知道一切东西的价格。没有人知道一切东西的价格。
  
  市场不是完美的----价格和利润提供的激励不是完美的。
  
  如果只以利润或金钱为生活标杆,你的灵魂就会枯萎和死亡。但如果经济不以利润或亏损为标杆,就会造成很多苦难。
  
  我们不应该强迫或游说沃尔玛提高工资,而应该设法让技能低的工人提高技能。

亚当 斯密的市场有双无形的手使得铅笔的供应正常
  使得你街角时刻都有充足的面包圈
  24小时加油站能让你在凌晨3点也有油加,不会影响你正常生活
  可是政府一开始限制油价就会出现油荒
  ....
  无形的手就在调整着这个巨大的产业链,
  不会让石墨多的做刹车片
  不会让中国的小孩因为多数用铅笔而导致石墨上升
  也同时强调了
  在自然的状态下,这个无形的手也不是万能的,
  要求作为政府的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干扰

《在超市遇见亚当·斯密》的笔记-第142页
"如果技术和知识是达到繁荣的关键,为什么各国不是一样富裕?"
"富国拥有更多的实体资本,如机器、工厂、电脑。富国的人们拥有更多的人力资本、更多的知识以及利用实体资本的技能。富国的政策鼓励人们承担风险,也鼓励这两种资本的积累。在富国,经济控制权和政治权利是分散的。在穷国,更可能是恶棍在管理,而且他们能捞就捞。恶棍的存在使人无法承担风险。较穷的国家更可能有集中的经济利益集团,它们抵制任何会带来竞争的变革。

阿根廷在1920年是全球最多的国家之一。什么出了问题呢?有些人喜欢担心在美国是富人制定一切规则,但他们从未研究过阿根廷。据我猜,阿根廷1920年的首富家族如今依然最富有,而且和美国的首富家族一样奢华。差别在于,该国的首富家族并不多,而且他们抵制一切有可能通过竞争均贫富的改革。富国有更开放的边界,允许产品、服务和人员自由进出。较穷的国家更可能限制贸易。自给自足是走向贫穷之路。更好的做法是,利用他国民众的技能,买进你无法有效生产的产品。富国实行法治,民众可以买东西或做交易,同时知道交易的成果不会被强行剥夺。尤其是,富国有一种人要互相信赖的文化,不一定把一切都写入合同。

如果我要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富国有更多的自由----更多的革新自由、更多的竞争自由、更多承担风险的自由、更多失败破产的自由、更多贸易自由。

《在超市遇见亚当·斯密》的笔记-第168页
你在大学刻苦学习,拿到好分数,然后去研究院读书,梦想未来能做很好地研究。你做了很好地研究,至少很像回事,写了你认为能改变世界的论文,然后你发现世界很难改变。只有一小批学者有那种才华,其他人只能为知识的整体增添一点皮毛。最顶尖的学者会得到威望、光荣和不菲的金钱报酬,但只有最最顶尖的学者,才能作出真正有意义的研究。

在你22岁时,你觉得,或者坚信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后来,你更成熟了,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你想当一个成年人,还有更重要的教训要充分理解吗?

地震的时候超市涨价,我以为这是超市在趁火打劫,在发穷人的才,超市充满了恶意。但是现在我却知道,涨价弥补了爱的缺失。涨价鼓励人们不要购买,而是让愿意付高价格的陌生人买到需要的商品,而且涨价使商人有了积极性,愿意就关键的商品品种多备一些货,并愿意承担成本。很多人以为地震的晚上,没有涨价的超市很公正,但是却买不到必须的商品,因为早就被抢光了。假设有一位小孩的母亲急需给孩子买食品和尿布,那天晚上很多人也去涨价的超市了,他们也想存一些小孩的食品,但被涨价吓走了,涨价使他们不敢买了,于是那位母亲就能买到。那么如何确定那些人是需要这些商品的那些不是?这个时候涨价的作用就出来了。如果不涨价买到的就是那些先到达超市的,所以再不涨价的超市那些商品就脱销了。涨价的超市提高了商品的价格,那些家里有了蜡烛,,就不买手电筒了。这样那些急需的人只要愿意付钱就能买到他们需要的商品。涨价影响了他们的行为,这就好像你问过他们一样。某个家里有蜡烛的人不买手电筒了就好像在说:我放弃购买手电筒了,把它留给他最需要的人吧。涨价确保了急需的人买到了他所需要的商品,这不是更加公正吗?由于不确定下次还发生地震能否赚到钱,所以没有涨价的商店就没有积极性去多备一些商品,而那些涨了价的商店知道可以涨价,就愿意承担多备货的成本。这就是涨价的商店与不涨价的商店的差别。一个涨价的超市它能提供你需要的商品并且愿意承担下次地震多备货的成本风险,你却不高兴,一个没有涨价的超市他没有提供你急需的商品,你却觉的它好?这不是很奇怪吗?我们可以在假设的更深一点,假设涨价的是可以挽救你生命的商品,你还会觉得涨价的不妥吗?

是的,富人的确更富了,他们有钱购买更贵的商品,穷人只能购买便宜的商品。但是与一百年前相比,普通人的生活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呢?正如布尔费墨说的没有郭台铭的富士康,你连跳楼的资格也没有。普通人的生活毕竟提高了。我们今天用上了电脑,电视,电话,高铁,可以听音乐,只需要一个MP3,但要是在100年前,只能雇一个小提琴手时刻跟着你。在1900年,只有15%的美国家庭有抽水马桶,只有25%的美国家庭有自来水,妇女大多数是家庭主妇,洗衣服只能用搓衣板,洗衣用的水来自水井,小河或者经济公寓的水龙头。这意味着每年要担10000加仑的水,每天要用十二小时干家务,其中做饭六个小时,没有冰箱,没有微波炉,没有手机,还要工作更长的时间。但自1900年以来的美国成功,并不是金钱,而是室内抽水马桶和青霉素的发明,后者不会使人感染而死。妇女不会再因为生孩子而死,在一百年前,妇女生孩子的死亡率是千分之八,而现在是十万分之八,生孩子比一百年前安全一百倍。这种成功还源于人们的工作时间更少了,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其他的技能,比如学习吉他,拉小提琴,可以更好地休息。每年出版更多地书籍,与一百年前相比,人类生活所需要的物品极大的丰富了。


 金钱显然并不是一切动机的源头。金钱与激情会和并不意味着激情来自与金钱。人们把一切动机想成不是A 就是B,非此即彼,但现实人的行为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喜欢某些东西,喜欢某些工作,有时候并不是金钱。创业者和上市公司的老板对利润的追逐,并不见得金钱对他们多么重要,而是他们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喜悦和感激,比如生产可以治疗心脏病仪器的商人。

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再怎么多也不算多

亚当·斯密,比如价格机能,经济自由,还有追求利润具有正当性

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并不能让所有人都理性自利,不被短期利益蒙蔽,市场只能够让那些眼光长远的人获益更多罢了——即你所谓的“换取长期利益”,以一物换取另一物是什么?正是市场行为啊。市场即人类自愿交换行为的总和,如果说市场永动,那只不过因为人类的自愿交换行为永动罢了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