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买寿险,不要买房子_普通百姓的致富之路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理财 > 普通百姓的致富之路 > 不要买寿险,不要买房子
BOA-C 普通百姓的致富之路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6-07 16:06:26

不要买寿险,不要买房子

一.不要买人寿保险:

  我建议想投资的人不要买人寿保险,并不是任何人都不要买。对于只会把钱存到银行的人或者能预见到自己十年之内一定有很不幸的事发生的人还是可以买的。

  为什么我建议“想投资的人”一定不要买人寿保险呢?因为买了保险并不就是保证你“不出险”了,还是说你“出了险”之后保险公司怎样赔偿你。所以买人寿保险不是一个“保险问题”,它仍然是一个“经济问题”,如果你有一种更好的方式能够得到比保险赔偿更高的回报,你认为还要买保险吗?

  就拿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推出的“康宁终身保险”来说,一个20岁的男性一次性交97800元保险费,不管任何时候任何原因身故可以得到30万元的保障。对于一个不会理的人来说,好合算啊!但对于一个会理财的人来说却吃了大亏。因为买这个保险的人不管任何时候任何原因身故,得到的最大回报系数为300000/97800=3.0674,如果按投资年收益率12%来计算的话,即(1+12%)n=3.0674,这个n≈10,也就是说,他在快30岁的时候身故就恰好买保险等于不买保险,平均每早死一天可以捡到大约55元的便宜,但如果晚死一天得到的损失就不是55元了。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如果活到40岁将一定损失64万元(97800×9.65-300000=643770),如果活到50岁将一定损失263万元(97800×29.96-300000=2630088元),如果活到60岁将一定损失880万元(97800×93.05-300000=8800290元),后面的我就不算了,因为越算越吓人。也许你会说,谁能有12%的年回报率呢?那我要告诉你,现在中国民间借贷的平均利率就是这么多,而且那些借钱的人付了这些利息之后同样能得到丰厚的利润。另外,如果你认为得到12%的年回报率没有保障的话,我来告诉你一种有保障的回报率,即年回报率7.2%。如果按投资年收益率7.2%来计算的话,即(1+7.2%)n=3.0674,这个n≈16,也就是说,他在36岁的时候身故买保险等于不买保险,平均每早死一天可以捡到大约35元的便宜,但如果活到40岁将一定损失93000万元(97800×4.02-300000=93156),如果活到50岁将一定损失48万元(97800×8.05-300000=487290元),如果活到60岁将一定损失128万元(97800×16.14-300000=1278492元)。也就是说,买人寿保险得到好处的可能性极少极小,只有活不过36岁的人才能捡到一点点便宜,而绝大多数能活到60岁以上的人将至少损失128万元。这样的保险你还买吗?

数量越多,越可以为自己提供保险
我在十五年前开始研究保险,当时看了一个有关威尼斯商人开办保险公司的故事。据说他通过多年的调查了解发现,出海航行的商船每年出险沉船的概率约为5%,于是他开办了一家保险公司,保险费率为商船总价值的10%。他的保险业务很快红火起来。因为船主们虽然知道航海利润很高,但风险也很大,一旦沉船将倾家荡产。而如果买了那种保险,一旦沉了船就找保险公司赔偿,如果没有沉船,他也只少赚10%的利润。
    5年以后,有一个拥有100艘商船的大老板发现他自己干了一件很愚蠢的事――5年来他每年都给自己所有的商船买了保险。他的愚蠢之处在于他一个人就拥有100艘商船,每年沉船的数量(出险沉船的概率约为5%)都在4-6艘之间,而现在买保险却每年花掉了10艘船的钱,买保险比不买保险还要多支出6-4艘船呢!其实这是因为那个老板的商船已经足够多了,他已经足以自己为自己保险了。
    而寿险与上面的故事完全类似。现在我们中国的一个“家庭经济共同体”一般不少于7人,即一对夫妇、两对父母加一个小孩。最少的“家庭经济共同体”也不少于3人。而出现英年早逝的可能性——1个人中出这种险的最大可能性为1人,2个人中出这种险的最大可能性也是1人,3个人中出这种险的最大可能性还是1人,100个人中出这种险的最大可能性仍然是1人。
    现在我来证明一个3人以上的“家庭经济共同体”只要学会投资理财,只要年投资回报率大于或等于5%,就可以象上面提到的那个威尼斯船老板那样不需要买保险了。并且这个“家庭经济共同体”的人数越多越可以自己给自己提供保险。

二.借钱给别人的原则


1、他必须是守信用的人
2、他必须是有能力用我的钱去创造更多财富的人
3、他必须是有一定实力的人,我借给他的钱,只占他自有资产的小部分
4、我一般每人只借给10万元以下,超过这个额度必须实行担保或双倍财产的抵押
5、我绝不将钱借给炒股和有赌博吸毒经历的人
6、逾期归还必须支付双倍的违约金

三.千万不要建房子或买房子住
要学会尽可能地把“死钱”变成“活钱”
尽可能在自己有足够的钱之前,特别是35岁以前,千万不要建房子或买房子住,千万不要买人寿保险,千万不要去作传销,千万不要乱花钱。

不要建房子或者买房子:A。买房是一件负债,透支了信用,将来投资贷款,银行不会愿意借钱。

B。买房不如租房:中国民间融资月利率为千分之6~千分之30之间,最普遍的为 千分之十。50万的房子,每月利息就5000,而租房则只要1200.

买房以后,手里没有余钱,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只有干瞪眼。

C。过早买房浪费时间:一般买在郊区,离工作地点很远,几小时车程,相当的浪费生命。

D。浪费精力:路上颠簸以后只想睡了,哪还有精力去思考,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去享受生活?

解决办法:租房,租20分钟车程以内的房子。

不要关注“所有权”,只要关注“使用权”和“收益权”。

案例:因为拆迁获得50万元的房子(这房子当地租金为1200元),一个号称“50万元资产“的人家却过着不是人过的日子。后来我给他出了一个主意。把房子作价50万元卖掉,然后再大路边买了一个49万元的门面。虽然那个门面只有10多个平方,并且形状也不规则,很多人都看不起眼,但我告诉他只要关注”收益权“,结果他买的门面每个月可以收租金4000元。然后用1200元在原来的住房隔壁,租了一套跟他原住房一模一样的房子住。这么一改变,使他在住房标准并没有降低的前提下,收入却增加了2800元,从此过上了好日子。

在我国,年轻人尤其是女性,总以为结婚就一定要买房子,只有买了房子才觉得稳定,才有安全感。这也是很多有创业能力的年轻人,仅仅是因为没有”创业起步资金“而最终终生只能为别人打工赚钱的原因,也是当前中国 ”房奴遍地“的症结所在。

上述的误解在于:不把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当作稳定安全的依靠,而只把拥有自己的住房当作稳定安全的港湾。殊不知,更高的收入 才能让你自由而体面地生活,房奴在脱身之前永远没有尊严可言。

1.买房是房奴彰显自我价值的愚蠢手段之一。
2.买房是一个有志青年沦为物质奴隶的最佳典范。
3.买房是窝囊男人讨不到老婆的后路之选。
4.买房是”缺乏安全感人士“的自我安慰
5.买房是”炒房“的盲目跟风,越跟风造成房价越有可能上涨,越上涨就越有可能早日导致”房市泡沫破灭“,最终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6.买房是”感情受挫的女人“所寻找的物质替代品

7.买房是以讹传讹的”高档享受“之一

8.买房从长期来说是并不经济的投资方式,当然短期内也许能够投机赚钱,但只要你能赚钱就是硬道理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