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摆在科学与艺术之间_关于策略我有看法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广告 > 关于策略我有看法 > 摇摆在科学与艺术之间
萧秋水 关于策略我有看法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1-10 21:01:06

摇摆在科学与艺术之间

在《悬崖边的贵族》一书中,我曾经摘录下两段话:

Jimmy花了很多的时间,双管齐下地做两边的思想工作。他把橙果的设计师依不同的才能分组,让迈克杨可以在不同的领域与不同的设计组合作。同时,Jimmy也把迈克杨的艺术创意和设计技巧变成像玩具积木似的,使之成为可以拆开再重组的模块,并尽量把这些在一般人眼中不可说清楚的艺术,转化成可以系统化地用文字来表达的科学。这样一来一去的磨合,橙果所有的设计师恍如有所开窍,很快地消化并吸收迈克杨的设计才能。

在整整一年时间里,蒋友柏周旋在迈克杨和Jimmy之间,一边观察并解构他们如何把设计从美与艺术的概念,转化成可以被执行的行动,再转化成可以被销售并获利的商品。一边建构属于自己的一套有关设计的艺术面与技术面的思维逻辑,这样的思维最后发展成他自己的橙果工作模式。

因为,我没有弄懂。这里面,虽然说把艺术创意和设计技巧这类偏重于右脑的东西,拆开成为能够再重组的模块,即,偏重于左脑的东西,二者之间成功地进行转化,从而使橙果具备了更好的发展,但是,怎么做到的?书里没有说。

在《关于策略我有看法》一书中,我约略明白了。

如果一个人说,创意、广告策略这些东西,玄而又玄,可意会难以言传,那可能是他还不具备描述的能力,也可能是他根本不想告诉你。黄文博,这个广告人,他有很强的总结归纳能力,并且,愿意公开他的结论,于是有了这本书。

对于地球上的火星人,那些俗称为广告人的家伙,通常来说,他们的典型形象是:奇装异服,发型前卫,言行出位,永远不要指望他们穿正装,恨不得每根手指上都有一只奇形怪状的戒指,耳朵上会穿不少于三个耳环眼,戴一串耳环,神情是睥睨众生的,对于凡人不屑一顾的,至于手机,当然,他们永远只用苹果。

而广告,是图形、文案、设计、是不容易探询规律的东西,似乎和逻辑完全无关,天马行空,讲究的是思维无局限。

但是,它真的是无章可循吗?

那么,广告人如何成长?假如这些全是隐性知识,那么传递的成本可能会非常高,广告人依靠的,不是书藉而需要自我摸索,而广告业本身是一个高耗费行业,黄文博说一般一个广告人的职业寿命是20年,其中5年还是属于“苟延残喘型”,对于广告公司来说,应该需要怎样的知识管理才有效?

当然这本书并不是讲知识管理,只是我自己做了一下延伸。在书中,黄文博揭示了精通策略的一个关键和六大心法。一个关键是思辨能力的高低,六大心法分别是:
1、架构、数据靠边站;
2、辨识问题与机会;
3、点燃创意爆发力;
4、切入点非要不可;
5、不简单的简单主张;
6、常识比知识重要。

针对这六大心法,分别给出了阐述,作为资深的广告人,黄文博的描述精当,方法到位,对于我这个门外汉来说,也并不难懂,当然,我相信,懂是一回事,精通是另外的一回事,其中还是有很多术语,我不明白何意,但因为我的目标并非进入广告业,所以也没有追根究底,我主要关心如何描述这些“know-how”,即:把隐性知识显性化,把看上去艺术的东西,用科学的方式描述出来,其实,已经有较多人做过这样的事情,比如《象艺术家一样思考》的系列。

黄文博所抽取出来的这些心法,其实不只是用在策略方面,至理相通,对其他事情,尤其是与行销有关的事情,都有启发。在这六大心法中,我特别关注第6条,也就是常识比知识重要。知识不是越多越好,有知识无常识,多流于教条甚至是卖弄,而常识则接近技能,智慧在某种程度来说,其实也就是拥有较多的常识并据以待人接物。“知识为体,常识为用”这个说法是很准确的。

黄文博也给出了如何吸收知识、具备常识的途径,其中,读书学习当然还是最为重要的方式。自然,死读书不是办法,还是需要活学活用,需要化为己有。对于广告人来说,多看别人的创意和策略,从中思考、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和常识,是比较快速的成长途径,而从艺术的层面来说,多看、多听、多知,广泛接触美好之物,触发灵感,自然也会使自己的思辨不断进步和升华。

书中的语言除了一些术语外,大部分都很浅显,用了很多比喻,如厨师做鱼,如创意人要青椒牛肉饭,其实创意说白了也不神秘(一如策略不神秘一样),拥有创意未必一定要用在专业场合,在生活中,具备多些创意,也会妙趣横生。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