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族和1968 作者李大刚_1968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广告 > 1968 > 御宅族和1968 作者李大刚
金鹏远1968 1968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8-05-04 13:05:43

御宅族和1968 作者李大刚

李大刚是通过中国NB的毛片诗人胡子介绍我认识,现在在NB的一些小短片,在对无所谓的文艺热爱上一度是我的偶像,《1968》出后,快递给了他一本,于是有了这篇文字。

前一段时间,我的铁杆哥们儿大叔同学总是很愤怒,很有怨念。原因是,数家报纸又开始不负责任的批评他们眼中所谓的“御宅族”文化、现象和其人群。国内还算值得一看的知名报纸《南都》先拔头筹,祭出一篇报道《广州悄现“御宅族”》 ,把OTAKU描写成脱离社会、拒绝交流,沉迷日本动漫游戏的孤僻青年。
好吧,先假设他们的文章里,描写的族群就是真正意义上的OTAKU;那么,值得琢磨的是,为什么媒体会把这样数量微小,不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任何危害的御宅族当作需要伟大河蟹社会去关爱的弱势群体呢?我个人猜想有如下几点:
1 OTAKU足不出户,性格孤僻,不利于展现我们21世纪大好中国青年的形象,不利于创造社会财富以拉动GDP增长。
2 OTAKU沉迷日式动漫游戏,会阻碍我们民族动画和游戏行业的进良好发展,并对周边同学造成不良影响。
那么,逼着这群家伙们宅在家里的元凶是谁呢?我所知道的是,中国式的独生子女教育、社会无法为青年提供多元化的休闲娱乐环境和选择……如果现在的民族动画能不让年轻人倒胃口,或者国产游戏能让人不至于玩后降低智商,我觉得他们还是会爱上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或者征途巨人什么的吧?
嘿,我知道看到这里,有的同学要骂我愤青了,说我一下子把全部责任推到了社会身上。但是,难道要我把这些罪过扣在这些青年身上么?青年的独立选择有什么错?一个健康而成熟的社会,当然需要各种各样的人存在。你喜欢出门打球,为什么也要逼着我跟你一起去呢?如果逻辑如此,恐怕我们又要回到大家都捧着红宝书上山下乡的年代了吧?
恩,回头看看我们媒体肯定的所谓的主流青年们在干什么吧。在bbs上灌水、骂人、写篇狗屁不通的小文希望获得大多人的认可。这不是个性的流露,而恰恰是对个人需求的贫乏性表达。举个例子,一帮研究IT的人总埋怨为啥facebook在中国做不起来。在一个充满信息饥渴,建立不起分众兴趣的国度,除了用QQ泡妞我们还能干点啥?
继续说,更要命的是,这些媒体连真正的OTAKU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有资格谈论这个话题,并且做出评价的,是各种ACG论坛上的老炮,而不是看了2眼《电车男》就以为自己摸到了冰山全部的愚蠢记者们。有点懒的多说,百度知道都比这些破新闻写的明白,不了解御宅的同学们,劳驾自己敲敲键盘吧。
所以,OTAKU绝不是你通过我们媒体报道看到的一小撮孱弱的,戴着眼镜的手淫高中生,那也只是御宅族中的一小拨儿或者没准就是伪宅;相反,能迷得起各种小众收藏,并能最终琢磨出门道的OTAKU,通常都是有一定年龄、阅历、有非常稳定收入的正常大孩子,而其爱好兴趣也绝非仅仅限于日本动漫游戏。当然,我也不能指着马未都这样的同志说他是个宅男------一般50岁以上的以及醉心于传统艺术的人很少以御宅称呼。
再举个活人例子:我有一个朋友痛楚痛老师,著名本土广告人,70后,沉迷于60-80年代的各国工业设计品收藏,例如奇怪的老式打字机、球面电视、土鳖小厂的半导体什么的。我觉得他就很有爱,很宅,很有资格给中国御宅青年们做代言人。痛老师前一阵子借着自己的收藏品捣鼓出了本画册名唤《1968》,很有琢磨头。把那个热闹的年代,用老物件、照片、文字串在一起,既满足了文化人对一个奔腾时代的追忆感叹,又满足了当下小资青年们的猎奇复古。当然,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让这个领域的宅男同好们,通过玩捉迷藏或者杀人游戏似的猜测和暗示,美美的经过阅读快感高潮了一把,举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你第一次欣喜的觉得读出了毛主席送给江青同志“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另一层意思。
痛老师的画册和博客地址:http://1968s.blogbus.com/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