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后乱评_我在大众汽车40年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企业史 > 我在大众汽车40年 > 阅后乱评
我是男人 我在大众汽车40年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3-24 18:03:07

阅后乱评

    生意上的事,还得生意人讲。有一天在图书馆找书,找了半天没找到想要的,就去传记区域随便看看,一开始不是很喜欢书本上的光亮大额头,加上我对神车的某些反感,也没很在意这本书,后来想想就当床头读物好了,于是就借了出来。
    结果看完了才知道,真是一本好书,或者说我非常佩服卡尔.h.哈恩先生。其实传记这种书,也好写也不好写,每年对于成功和失败人士的剖析和褒贬都有无数,找点题材和观点凑凑就可以出一本传记,比如乔布斯啊,李嘉诚啊等名人,借他们的名字有无数作者和公司在圈钱。同时也有牛逼的传记,比如春秋 史记等等,这个年代要写这样一部书不容易,或者说不可能了吧。
    其实不是本人写的传记在我看来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不够客观 有些事不是本人经历的,叫别人写真是会变味,大家想想自己平常生活中的事情就知道了,别人认为的和你自己想的往往会有偏差。更何况传记的时间跨度和事情数量都非常多,想要尽量客观的记载往往是不可能的。而且作者出于赚钱或者其他目的,肯定会投某些人所好的写一些东西,这样的行为实际上对整本书的伤害非常大。
2 外行人写内行人的故事,这个见仁见智吧。就好像让我去写一个资深电工一辈子修各种电路的故事,我真想不出我能写出什么来。而大部分作者都没有亲身体会过他所写的工作,特别是深入的体会,所以有时候为了获得所谓的效果难免会放大困难和成功,而真正的重要的细节却不一定能展现出来,至于效果嘛,就好像看新闻联播讲领导指挥救援矿难一样。

    当然,本人自己写传记也不可能完全客观,不过我认为重要的是从记载的故事里去思考,去体会,完全指望拿书里的成功模式生搬硬套到现实里我建议去看例如 人生成功信条xx条之类的东西。
 
    对于这本书,我想从两方面来评价
    第一是对于卡尔哈恩博士,第二是对于大众汽车在这些年的战略

一 卡尔哈恩博士
由于是在图书馆借的书,虽然印象深刻,但是只看了一遍,如果有不妥的地方还请大家更正,谢谢。
作者的主题职业生涯我认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美国的经历,另一部分是作为大众领导人的经历。对于这些经历我不评价,我认为卡尔哈恩博士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同时还能顶住压力执行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这两点让我非常佩服。初期的时候大众公司主要依靠甲壳虫一款车支撑公司(从书里感觉到的,具体的数据没查),在甲壳虫热销的时候卡尔哈恩博士坚决建议公司扩展车型体系,并最终成功的开发出最为牛逼的车型之一高尔夫系列。而回想我们身边的商业案例,有很多曾经依靠单一产品牛逼的公司没能及时找到新路或者说就没想找新路。其实世界每天都在变,只不过变得幅度不是那么大,可是也有量变到质变的那一天,要是生存就必须适应这个规则,不能总是做一成不变的事情,而能在下坡之前选好路子并成功过渡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由此可见卡尔哈恩博士的牛逼之处。
而奥迪品牌的保留和发展(如今发展非常牛逼,如果当年去掉大众现在要多后悔啊)不能不说不体现着作者的牛逼执行力和意志力。

我就挑要点写了,不罗嗦,因为要睡觉了。。。
二 大众战略
1 甲壳虫之后的细分市场战略
甲壳虫的热销带给大众非常多的利润,但是天下无不散的宴席,继往开来是必须的事情,大众早在甲壳虫仍旧热销的时候就开发了高尔夫系列车,并由此衍生出polo等车型。由此我总结,公司初期必须有拳头产品带来现金流和知名度,这是后期细分市场的前提,注意的是,现金流和知名度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单纯为了钱而放弃质量导致口碑变差的话做不了长久的生意。
而奥迪的故事稍微有些曲折,还是大家自己去看吧,但是也属于细分市场的一个战略,虽然差点被砍掉。

2 开拓市场战略
a 去其他国家建厂 具体案例 美国 墨西哥 巴西 中国
优点 迅速建立成本优势和本土化优势 同时借助当地的政治力量来进行辅助
缺点 投入巨大,风险较大(按照作者的说法巴西工厂似乎一直盈利状况不佳)

b 收购其他地区的品牌
案例有西亚特和斯柯达 都非常成功,收购的不仅是品牌和工厂更是收购了政治资源和客户资源,只要能够很好地整合原有资源,降低系统成本,可以说是非常划算的选择。但是同样也面对很大的风险,当处于政治不靠谱的国家的时候风险就非常大。


我对于本书的最后一部分非常喜欢,实际上总体来说,卡尔哈恩博士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远都能居安思危,不断地思考立足之本和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而不是怎样享受的更好。世界在永远的变化当中,当你一出世便处在一个较高的位置,往往会丧失很多原本优秀的本性,尤其是努力向前的那种属性,任何的福利都是前人辛苦努力地结果,今天的世界金融危机很好地说明了这一切,我们今天的享受都是在一战二战之后的辛苦工作前提下得来的,对于实体经济的创新与发展是未来必须要努力地方向。
实际上个人认为大众截止目前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欧洲二战之后的发展,而今天中国企业的发展也主要借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跟上节奏,保证质量,但是任何发展都会有一个速度和时间问题,每一个阶段都有他独特的特点,我们必须符合这些特点才能确保企业发展壮大,但是一定会遇到转型的时期,谁能够高瞻远瞩并强有力的执行相应的战略,谁才能获得一个未来发展的可能。今天的中国尤其如此,特别是在通货膨胀和社会老龄化的背景下,谁能把握这个趋势,谁才有机会站上未来的舞台,不妨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谁能跟得上这个节奏。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