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雷的黑房间--Dan Briody的一次努力尝试_铁三角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企业史 > 铁三角 > 凯雷的黑房间--Dan Briody的一次努力尝试
苹果大桃子 铁三角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7-12-22 17:12:28

凯雷的黑房间--Dan Briody的一次努力尝试

有没有这样一种关系经济学,即靠着政治关系在军事领域获取经济利益的学问?毫无疑问,凯雷集团就是这样在政治军事经济的铁三角中发家致富的,而且今天成为了世界顶尖的私募投资公司。

随着凯雷在中国的几次并不成功的尝试,终于让我了解到还有这样的一个世界级的玩家的存在,也正是由此产生的好奇心让我找到了Dan Briody的这样一本书来读。

为本书写序的Christopher Byron说Briody”已经不邀自来地步入这个(最为黑暗的)房间,轻捷地按亮了灯光,将一架雇用退休政界大佬的高速运转的庞大机器整个暴露在人们眼前“。

很诱人,不是吗?很遗憾的是,Dan Briody完全无法做到这一点。本书的写作素材大部分来自各报章的公开报道,小部分来自对于相关人士的不记名采访。Dan Briody在后记中已经公开表示了他在写作本书时从凯雷得到的诸多阻力。是的,谁会愿意自己的黑屋子被陌生人轻佻地点亮呢?唯一有力的故事来自昔日的局内人后来的局外人,斯蒂芬·诺里斯,凯雷集团创始人之一。虽然这个被迫出局的前公司大佬没有什么保密协议要遵守,但他愿意向Briody透露的大部分只是他如何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和排挤,对于那些从零开始的精采发家细节,诺里斯竟少有叙述的兴趣。

Dan Briody只有根据公开的那一点点素材,很细心的穿针引线,力求为读者拼出一副凯雷的图画来。他出色地做到了这一点,可是这个图画的分辨率还是低得可以。黑屋子不用说是没有被点亮了;本书的副标题Inside the Secret World of the Carlyle Group也沦为了出版商的一句噱头。Dan Briody在结语中也不得不承认:“在2003年写一本有关凯雷集团的书,可能有点为时过早。”

毕竟凯雷不是安然,后者轰然倒下的时候,你可以上去尽情地点亮每一间黑屋子来满足最大的好奇,看个够拍个够谈讨个够。可是对于凯雷,不要忘记他正如日中天,是没有任何机会留给我们这些好奇的窥视者的。

当然,我不得不说即使没有点亮一切,他对于凯雷的脉动还是把准了,所以把好奇心放到一边以后,你会发现他的叙述和见解还是会让你有读下去的兴趣的,即这个靠铁三角发家的故事。对于这一点,已经见到别的豆友的肯切评论了,在此不再啰嗦。

时代不断发展,凯雷的发展也超出了Dan Briody在2003年能够谈论到的一切。看上去,凯雷集团完成了不太光彩的资本积累后又开始走上商业竞争发展的正途。但是,屋子还是黑着,真是不敢就这样下断言。

有意思的是,在2007年,凯雷的两位同级对手做出了不同的选择:黑石选择了公开上市,而KPCB选择了在全世界大出风头的阿尔·戈尔。是不是能说黑石走向了新生活而KPCB还是在试图向凯雷的昨天看齐呢?

天晓得啊,对于我们这些黑房间外的人们来说。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