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森父子与IBM王朝》_沃森父子与IBM王朝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企业史 > 沃森父子与IBM王朝 > 《沃森父子与IBM王朝》
Vincent 沃森父子与IBM王朝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7-07-24 10:07:10

《沃森父子与IBM王朝》

在IBM工作了1年多,这几天抽空看了一本讲述IBM历史的书——《沃森父子与IBM王朝》。《沃森父子与IBM王朝》是哈佛商学院的泰德洛教授写的,讲的是老沃森与小沃森统治时期下的IBM。

托马斯沃森曾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他把推销看作事业的目标,人生的理想,他是美国商业史上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管理者之一。他独具特色的企业价值观与传统是IBM日益成长、壮大的动力之一。关于老沃森,有些东西不得不跟大伙儿分享:

老沃森在从事第一份推销工作的时候,曾经几个礼拜发不了市,后来是跟着他的上司去推销,才算入了门。而老沃森在上司身上学到的推销技巧就是——不要想着你自己的产品,陪客户聊天,聊到他开心了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老沃森在NCR(国民收银机公司)做到了销售总监,二把手,成绩十分优秀,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NCR对市场垄断,从而遭遇了联邦政府的调查,NCR几乎所有的高管都被起诉。但是老天垂青,一场大的洪水让NCR公司成了救灾的英雄,作为回报,所有的高管都在签下了认罪书之后获得政府的赦免——唯独老沃森。他是这样一个固执的人,坚持认为自己没有进行任何商业贿赂,坚持不肯在认错书上签字。NCR只能把他炒掉,息事宁人。
        
老沃森进入IBM前身——CTR公司的时候已经40岁,担任CEO。此时小沃森刚出生。之后他统治了IBM 40多年,退休后不到6个星期,就与世长辞。(没有了寄托的老人最容易死去…)
        
沃森方式——个人认为,老沃森的专横独断与他的商业远见一样伟大,甚至到了变态的程度。他是一个思想家,他的远见无人能敌,同时他也是一个专横独断的人,不然不会把股份公司当作自己的家族企业来管理。还是那句话——只有偏执狂才可以成功。
        
二战的时候,IBM坚决不发战争财,所有供给军队的设备只保持1%的利润。而且,老沃森坚持给每个去从军的IBM员工发25%的工资,无论在战争结束之后他回不回IBM。老沃森是一个花钱没有什么概念的人,他出手阔绰大方,这一点到现在仍然在影响着IBM的企业文化。
        
老沃森推销员出身,但却能够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深刻洞悉到:要想营销成功,营销的产品必须能让市场接受,甚至疯狂。推销的艺术并不是不考虑消费者是否需要而说服其购买,良好、和谐的推销关系中不应该包含任何愚弄、欺骗或者诱骗的成分。推销是一门帮助顾客弄清楚他确实需要,并且有意购买你所推销的产品的一门艺术。
        
老沃森对产品质量、技术非常看重,这一点深深地影响了IBM的企业文化。以至到了今天,IBM的产品质量仍旧是同类型行业中最好的。
小沃森呢?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没错,年少时代的花花公子,不学无术,娶了一个好老婆,二战的时候参加了空军,退役后回到了IBM工作,成为了老沃森的接班人。小沃森身上最大的优点——也是我们很多很多很多人都没有的特点,也是决定我们能否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远的优点——还是偏执,极度有主见。他从小就不盲从他的父亲,无论任何事情都与自己的父亲争论,甚至时刻反击他的父亲。我想这给我们很多当父亲的人很多启示吧。对于那些似乎“离经叛道”的孩子,我们不要过分的打击他的主见,打击他的偏执与自信,也不要用自己的价值观去改变他的价值观。而是要有远见一些,合理的去引导他,鼓励他有自己的主见,鼓励他做一个为自己的事情负责任的人。学习成绩不能代表任何东西,把孩子教育成为一个能做事、肯做事、会做事、愿意承担后果的人才是教育的真谛。毕竟一个有主见有自信的孩子,才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的积极、走的勇敢、走的坚强吧。

小沃森在IBM的管理乏善可陈,最成功的事情——也是唯一值得称道的事情,就是顶住压力,推出了创世纪的IBM S360系统,这套系统也帮IBM在业界重新树立了领先地位,确立了IBM蓝色巨人的地位。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沃森父子与IBM王朝》”的回应

煙花易冷 2008-11-17 01:46:17

十年前 有人能够 向你提起IBM,国际商用机器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
那是不会忘记的。。。

franc 2008-06-11 17:23:59

刚读过,赞同楼上观点,但个别事实表述似乎与书中不同——如老沃森被炒事件。

最大体会:
伟大的公司背后必然有一个伟大的企业家。

这就是联想可以收购IBM PC,但是无缘于伟大的原因。阿里巴巴、万科相对而言最有希望,但在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界标杆方面似乎还太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