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而言,生活就像山间的青草,就像野地的鲜花,曾经那样的繁茂。当微风吹过又吹远,大地知道一切都已改变 --圣经 诗篇
记得我初中时,有一次与父亲在过年时一起放焰火。我们买了几个大的,看上去非常精致的焰火。我点燃焰火,跑到后头,头蜷缩在厚厚的羽绒衣帽里,等着焰火升空。绚烂的烟花在空中骄傲地展现着自己转瞬即逝的芳华与美艳,路人驻足了,邻里探出头来,小伙伴们骑着车也来围观。一场视觉盛宴后,一切归于平淡。我记得他跟我说:真美。然后骑车远去。那夜的美好,永藏心间。
我一直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这件事的记忆会如此深刻。后来,我旅居国外。我在康大修的第一堂文学课,阅读的第一篇文章,是波德莱尔写的。我早已不记得这篇文章的题目,只记得波德莱尔提到的“人群里的人”这一概念。他说,一个艺术家,生命如白驹过隙,异常短暂。一个真正优秀的艺术家,他总是压低着帽檐,躲在人群中等待,窥私,瞭望,祈盼。他静静地观察着身边的一切,他是"man of the crowd",他真诚地,用心地,融入自己情感地记录下自己所见的一切。他的记录,无疑象征着某个时代的惊鸿一瞥,而那一撇,背后眷隐着的,却是永恒。
原来转瞬即逝的芳华也好,指间溜走的盈盈岁月也好,疾风暴雨中的嘶吼也好,寂寂黑夜中的从容燃烧也好,这些倏忽之间的身后,永恒都在撇嘴微笑着。
想我出生的那些年岁,多少优秀的企业来来往往,有的功败垂成,有的步步高升 -- 而我,竟曾浑然不知。直到有一天我发现,透过浩瀚的资产星空,这些企业星罗密布,就如夏日的银河系一般引人入胜,却又让人望不到尽头;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这才是我毕生所向往的东西。即使我知道时间的潮水时涨时落,终会冲毁这世上最牢固的沙的城堡,我却无比明白我依然会愿意恭敬地跪在沙滩边,用我的生命雕铸一座最让我梦寐以求心驰神往的沙城。在这本书里,每座企业沙城都曾风光一时,又如海边沙城般悄然泯灭,然而纪录下的,却是一个个时代瞬间背后的永恒。
读着前辈们的故事,我时而掩卷深思,时而扼腕叹息,时而振奋不已,时而跃跃欲试。在这片土地上,如同任何一片其他土地一般,有一群又一群优秀的个体在试图创造奇迹。无论他们的结局如何,就如同飞越疯人院中那句经典的"at least I tried"所说的,试过,就没有遗憾;试过,便是值得过的人生。此事何尝不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只祈求我的领悟和自觉,不算来的太晚罢。我会更加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