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00年的时候,我从深圳回到成都。刚好遇到托普招聘。
招聘的地点在建设北路的托普最老的办公地点,在那里排队面试的时候,看见了托普的那张著名的宋如华蹬三轮给客户送货的照片。
人很多,好不容易轮到我。面试很简单,他们看了看我的简历,只问了一下我的待遇要求。
我说了一个数。我看见两位面试官对视了一下。
然后,他们其中一位非常客气的说: 我们会在3天内,通知你。
一周过去了。我没有收到任何答复。
(二)
2000年前,我在深圳的一家外资企业里做软件开发。
我们的香港主管,为了方便开发工作,包租了一幢楼。我们在二楼吃饭,三楼工作,四楼开会,五楼娱乐。最上面的是房东和主管。
每天吃饭的时候,你只要人到餐厅,动嘴就行。汤,早已盛好了,凉在一旁等你。
每年的开年的那天,就大概知道这一年的工作。工作计划到了每周。每个人的办公台很大,你要两台显示器,没人羡慕你。
周末的时候,有专车接送去市里让大家消费。我们戏称为:放风时间。
看上去很美。
我们所有的心思都花在工作上面。也习惯在办公室里呆着,看书、上网、接着工作。
资本家的钱不是那么好拿的。你得到的钱越多,你失去的自由也越多。有不少人,因为太寂寞了,离开了。他们喜欢有更多挑选机会的地方。
这样好的环境,有时就象毒药一样。你以为这不是现实,而是梦境。
然而,它是现实。但有一点,让人无法猜到:现实也会有改变的一天。
终于有一天,香港主管宣布搬家,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搬走的资格。那些在家具上没有找到自己名字的人,被如此粗暴、简单的抛弃了。
我虽然留了下来,但是,我从这件事情上,学到了一件事情:一个人有事情做固然重要。选择在什么地方做事,却更为重要。
他们今天可以这样对待他人,有一天,也会这样对我的。
就这样,我决定离开。一个人的命运,要永远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三)
所以,当猎头公司让我去见见托普研究院的院长的时候,出于谨慎,我答应了。
当时,托普在成都的西区,建立了一个西部软件院。我跟电子科大的学生一样,乘坐的托普的班车去的,一路上晃晃悠悠花了1个半小时才到那里。
土桥周围,以前一直是农田。西部软件园就在那儿。
我和院长,说的有缘,原来是校友。中午请我吃饭。吃饭时,才了解了一些情况:研究院还在筹备中。
“我已经招了10人了,都是博士、硕士。”他说。
我问他:“我来做什么?”
“产品战略研究。”
我差点没笑出声。接着问:“我对托普不了解,你们现在有什么产品吗?”
“托普电脑”他说:“等会儿,我带你去看看我们的生产线。”
“我对硬件不感兴趣。”我说:“你们不做软件,是遇到什么活了吧?”
院长笑了:“我们老总拿了份香港文化博物馆的项目资料回来,让我们评估一下。”
“好吧,把资料给我,我先看看,再说。”
院长答应了。
我走的时候,问了他一个问题:“我两周前,参加过你们的招聘,为什么不录用我呢?”
院长说:“你要的人工是多少?”
我说了个数。
院长大笑:“你把他们吓坏了!比他们管事的待遇都高。”
我说:“我没有做最后决定,试试看。”
(四)
院长分了个同事给我,我们两个划归“产品战略研究室”。同事也是校友,刚博士毕业。不过,对电脑一窍不通。
我们开始分解那个香港博物馆的项目。这个项目,有点类似现在的外包。
在深圳呆久了,你就知道香港人,做事情很专业。他们的文档已经分解到很精确的地步,比如录像机的选用什么品牌,电线要什么型号,多长最合理。
我们主要是对其中的多媒体软件部分,进行评估。因为使用的托普电脑动作缓慢,感觉怪怪的。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第一个冲到饭堂。准备拿起筷子来吃。
大家奇怪地看着我。
“院长,还没有下来。”有人说:“我打个电话吧。”
“院长,您还在吗?”那人说了:“我们一直等您一起吃饭呢。”
我尴尬地放下筷子。很久以后,有人说,在托普的饭堂,吃饭之前要唱歌。我没有看见过。但我看见了这样的阵势,心里都凉了。
下午开了个会,会议发言的方式非常搞笑:按招聘进来人的先后发言,而且学历高的人先发言。这所有的人里面,我最后一个发言。因为我学历最低:大学本科。但我也肯定了一点:除了院长和我,大多数人都在国营企业里面做IT工作,或者只是在学校里读书。
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他们是根本不知道的。
3天后,我把结论告诉了院长。“你们做不了这个项目。托普不适合我。”
院长很吃惊。我想他,准是以为我放弃这样的机会,大概是疯了。
其实,我没有他想的那么复杂:我在国营企业呆过,那种溜须拍马、做和尚撞不撞钟都无所谓的日子,我不喜欢;我也在资本家的企业里干过,我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我更清楚的是:我不会把自己交给一个乱七八糟的企业。我的生命不是你们的实验田,即使要实验,也要让我高兴,并有所成长。
这样算什么:跟一堆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连门都没有入的人在一起,你还能希望什么?
我并不想看不起人,但如果为了那点钱,就委屈自己:我做不到。就是拿了,我也会看不起自己。我不想后悔。
我喜欢真实的成长的感觉。那是一种脚踏大地,远望未来的感觉。我不需要用一个企业的名号来修饰我自己。
(五)
我就这样和托普擦肩而过。
后来,我还遇到很多跟托普有关的人和事情。
我以前招聘过从托普出来的人,说真的,我很诧异:有过2,3年工作的人,基本功都非常差。几乎没有什么项目管理的经验。
有一次,遇到一个自称参加了托普CMM3认证的人,说起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我决定用他。结果,一个月下来,我才明白:这个人只会画流程图,至于怎么推进项目,该如何实施,只能纸上谈兵。我只好请他立马走人。
然后,看见了托普的办公软件,其实,就是收购了一家台湾的软件产品,自己改的,不伦不类。
然后,在成都的街上,看见托普的开发工具:M++ Builder的宣传,不知道能干什么...
然后,又听见托普在各地开了软件园。我和圈子里的朋友都打趣说:这个托普,当起地主了....
然后,在报上看见托普上市了,我怎么也没明白,你们看见托普卖什么了吗...
然后,托普宣布要招聘5000人。我和朋友说:这个忽悠大了哈!能有人相信吗?
事实证明,有不少的人上当。因为托普的豪言壮语,因为托普是一个上市的成功企业。
谁会想到宋如华会跑呢?
我的朋友,一个以前托普的高管,当提前退休的梦想破灭,手中的股票已变成了废纸。
很多年来,我简直养成了习惯:遇到托普搞技术的,我心里就犯嘀咕;遇到在托普搞市场的,我就特别的小心。托普那些年,在全国各地那么大的动静,这些人不是没有本事的。只不过,我不能确认的是真的本事大,还是忽悠的本事大。
要让人失望很容易,但要人信任却很难。
(六)
我在读吴晓波的《大败局》的时候,突然想起我在托普的这点经历。我觉得自己还是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改革开放给了很多人的机会。人们的胆子也变得很大。
以前,我在成都,还遇到一个跟托普差不多发展类似的企业。我跟他们的老总也有一面之缘。这位老总的创新举动在那个年头,简直司空见惯:他到台湾购买了一块芯片,然后在国内谎称是自主知识产权。然后,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企业最后也成功上市了。
在中国,有不少企业通过欺骗这样的原罪起家。有些变得更加贪婪,失去了理智,最后逃跑的有,身败名裂的有。也有一些变得聪明,走向了正道。
其实,在这样变革的时代,怎么样的企业命运都可以理解。但我觉得,一个企业的命运,里面也应该包含身处其中的每个人。
我不知道,当初在托普奋斗的人们是拥有怎样的希望?我也很想知道,他们是否有过对自己选择的怀疑、放弃,或是反抗?
会有人,一直将托普的经历,引以为荣,还是轻轻抹去?
我想,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对我们每个现在的人,都是一种启示。
我们到底要如何选择一个值得信赖的企业?
如果企业背叛了初衷,我们是否可以接受它?助纣为虐?还是你好,我也好?
《大败局》认为企业的灭顶之灾来源于中国的现实环境,比如,法律的不健全,政府的力量过大。
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和经济至上的发展之后,我们的价值标准,已经彻底崩溃。
只要为了发展,我们的企业可以不讲求价值观,我们每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对社会的公害,视如无睹。
我为什么要挡住自己的财路?这才是那些中国式失败的根本所在。
我相信,只要有一天,我们的企业家,不靠市场的体制约束,不重建其职业精神的信仰,那么,象托普这样轰然倒下的企业,就一定还有后来者。
而对于个人来说,有一句话可以给大家共勉:
做一个正直的人,没有坏处;做一个擦亮眼睛的人,没有风险。
首发:喷嚏网 www.dapenti.com
不止在IT领域,其实其它的行业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我跟朋友们称之为“企业文化”---什么精神状态的老板会领导出什么样的企业,都是有迹可循的。有经验的人可以很快地分析出公司的长短处,没经验的人建议多观察上司、领导的人品:卑鄙小人手里出不了良心企业。
写的好好
两年前,一家深圳的企业招聘,他们给的薪资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已经很好。
因为该企业有许多我们学校的校友,所以似乎很容易就能进,
可是,还是留心上网查了一下,发现那个企业真正在做的就是卖一些没什么实际用途的系统,终于放弃了,现在想来必是幸运的。
让我非常触动的一段话,可是只能放在心里,还是得回到现实!
我不会把自己交给一个乱七八糟的企业。我的生命不是你们的实验田,即使要实验,也要让我高兴,并有所成长。
这样算什么:跟一堆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连门都没有入的人在一起,你还能希望什么?
我并不想看不起人,但如果为了那点钱,就委屈自己:我做不到。就是拿了,我也会看不起自己。我不想后悔。
我喜欢真实的成长的感觉。那是一种脚踏大地,远望未来的感觉。我不需要用一个企业的名号来修饰我自己。"
挑战自己,表现战意。我喜欢成长的感觉,我喜欢看着自己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喜欢那种让自己不断进步并越来越好的状态。——写在前面的话
偶然看到了这则评论,也激发了自己对于职业生涯的思考,于是也就有了某种程度上的诉说欲。
至今而言,职业生涯跳过2次槽,每次换工作都是主动的,也是不得不为的工作。去到每个公司的时候,都在跟自己说,我想要什么,我在这里能够得到什么。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其实在每份工作的时候,都特别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去获取能够获取的东西。就像LZ所说的那样,而当自己到达某一个瓶颈而无法再次提升时,就会选择离开,去迎接新的挑战。或者,自己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无法容忍自己停在原地,无法进步。也正是因为这种变化,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周围人相比有了很多的不同,提升更快,获取更多,短时间内就走过了别人职业生涯很多年才走过的路。我想,这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看到了不同的风景。于丹说,生命需要成为一个有效率的生命,这种有效率的生命是能够在30岁的时候获取更多的生命体验。没有刻意为之,却仍然希望有不同的风景。
工作,其实是为了让自己开心,让自己投入,就如同爱情一般。完全没有兴趣的爱情无法维持,正如完全没有兴趣只为了拿工资般的工作。之前以为工作其实都还好,都可以找到兴趣。后来才明白,其实对于某些类型的工作,自己有天然的抵触,所以工作一定要让自己开心。这种开心,对我而言就是有挑战。从职业生涯的初期,一直都是做这种有挑战力的工作,也就一直享受这种工作的状态。于是,当这种状态没有继续保持的时候,个人也就会认为到了结束的时候。
挑战自己,表现战意。与大家共勉!
我更清楚的是:我不会把自己交给一个乱七八糟的企业。我的生命不是你们的实验田,即使要实验,也要让我高兴,并有所成长。
这样算什么:跟一堆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连门都没有入的人在一起,你还能希望什么?
我并不想看不起人,但如果为了那点钱,就委屈自己:我做不到。就是拿了,我也会看不起自己。我不想后悔。
我喜欢真实的成长的感觉。那是一种脚踏大地,远望未来的感觉。我不需要用一个企业的名号来修饰我自己。"
除了文章,俺更喜欢这个比喻
2007-08-05 17:29:23 ZhZi the P
但有个问题,中国现今的大环境,就不可能让你纯粹正直地发展。
打个比喻,一群人都不排队,疯狂涌进门内,如果你始终坚持排队,就一辈子都不用进去了。在中国稍微大一点的城市,坐过公交车的,都应该有这样的感受。大环境亦然。
铂程斋太感谢你了!昨天幸好拜读了你的这篇文章,今天果然遇到了。还好还好,险入虎口。
“我更清楚的是:我不会把自己交给一个乱七八糟的企业。我的生命不是你们的实验田,即使要实验,也要让我高兴,并有所成长。”——此刻的我深有体会。
做一个正直的人,没有坏处;做一个擦亮眼睛的人,没有风险。---说的真好。人就应该如此,即使现实不如意,也应当保持正直的品质,大环境有时候确实让人无奈,却也成为很多人的借口。。。相信未来会更好
!
看大败局,很沉重,有点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工作一年多了,这段话是最好的总结和自省:"我更清楚的是:我不会把自己交给一个乱七八糟的企业。我的生命不是你们的实验田,即使要实验,也要让我高兴,并有所成长。
这样算什么:跟一堆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连门都没有入的人在一起,你还能希望什么?
我并不想看不起人,但如果为了那点钱,就委屈自己:我做不到。就是拿了,我也会看不起自己。我不想后悔。
我喜欢真实的成长的感觉。那是一种脚踏大地,远望未来的感觉。我不需要用一个企业的名号来修饰我自己。"
相信每一个看大败局的人,都会经历一番内心的挣扎和重生吧。
"其实,我没有他想的那么复杂:我在国营企业呆过,那种溜须拍马、做和尚撞不撞钟都无所谓的日子,我不喜欢;我也在资本家的企业里干过,我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貌似我目前的情况也是这样子呢?还在为此纠结着,看了作者的评论,很有感触,完全没必要为难自己啊。不知现在托普的路今天还有多少公司能够重复。
像你这样的人多了,中国才有希望。改革开放后唤醒了老百姓,企业家和各行各业的领头人物就是代表,太多的靠旁门左道发家的暴发户让所有人,明白的,糊涂的,一窝蜂跟上来造就了空前的繁荣景象。
规则的混乱不止在企业里,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现在三岁小孩都知道不按规则出牌了,道德沦丧已经从外到里,从里到外的腐蚀每个人。高尚者简直就是傻子的代名词。但是大部分人依然在这黑暗里听着众人的脚步声前进,其中已然有明白的,糊涂的,像你这样在黑暗里呐喊几声的太少。其实很多人在很多行业或社会经历中都有你似的体会,但太多的人都没有像你似的走高尚者的路。今天看到这么多跟贴的人,我觉得是有希望的。希望你继续呐喊..........
托普这样的公司,不可能有前途的。中国是一个政府力量强大的国家,要搞死一家企业,对政府而言易如反掌。但是,千万不要认为,只靠政府的强力支持就可以成就事业。终归,企业是靠利润生存的。多少国家领导人考察过的明星企业,一昔崩溃。越是有问题的企业,越是表面功夫做的好。企业不是娱乐明星,异常高调炒作自我,往往就是崩溃的垂死挣扎。大胆预言:深圳某家特种计算机“高科技企业”就是下一个例子。
九十年代,稀里糊涂在电子科大读书,然后看不惯填鸭式教育,退学;2000年,稀里糊涂进了托普,2001年,赶在托普大裁员之前闪人。后来,又进了两个乱七八糟的企业……
我怎么总是进入乱七八糟的企业……
而百度,却是我错过的,很久以前,百度还小……
-----
我更清楚的是:我不会把自己交给一个乱七八糟的企业。我的生命不是你们的实验田,即使要实验,也要让我高兴,并有所成长。
-----
此段评论让我对我之前几年的职业生涯有了同样的感触,只不过中国大多数企业都是乱七八糟的,唉。
“做一个正直的人,没有坏处;做一个擦亮眼睛的人,没有风险。 ”
“有事情做固然重要,选择在什么地方做却更为重要”。
不错的书评,很多真知灼见,受教!
脚踏大地的感觉,需要来自正确的“自我认知”——而这包括自身的素养、学识、价值观以及自信心。
修身、明心见性。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需要的是不懈的自我坚守。倘如此,可矣~
很多年来,我简直养成了习惯:遇到托普搞技术的,我心里就犯嘀咕;遇到在托普搞市场的,我就特别的小心。托普那些年,在全国各地那么大的动静,这些人不是没有本事的。只不过,我不能确认的是真的本事大,还是忽悠的本事大。
同感 同感
我不会把自己交给一个乱七八糟的企业.
如果够优秀,,,,,,,,,那是可以选择的...........大多数无法选择...........可是胆子都小,经济是最大的政治....或者说吃饱饭是最大的政治!
做一个正直的人,没有坏处;做一个擦亮眼睛的人,没有风险。
概括了我的想法.可惜我不知道怎样才是擦亮了眼睛,因为我思考不清楚,当我明白的时候,总是过了很久的时候
2007-08-05 23:47:51: licheehuang
我对大败局Ⅱ的感想就是~~~不要得罪政府~~~~切记也切忌
==============================================
我对《大败局2》的读后感与这位所见略同。呵呵。
另,感觉大败局2不如大败局1写得好,或许是写此书之前,吴晓波在赶工《激荡三十年》(上),导致我读大败局2的时候,感觉把《激荡》(上)又重读了一遍。
做一个正直的人,没有坏处,这是相对于人民群从来讲;但对于名义打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实质上资本主义的一个包装修饰出来,没人是擦亮眼睛过活,几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
喜欢这一段话,让我把自己现在做的事情很清楚,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谢谢
"我更清楚的是:我不会把自己交给一个乱七八糟的企业。我的生命不是你们的实验田,即使要实验,也要让我高兴,并有所成长。
这样算什么:跟一堆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连门都没有入的人在一起,你还能希望什么?
我并不想看不起人,但如果为了那点钱,就委屈自己:我做不到。就是拿了,我也会看不起自己。我不想后悔。
我喜欢真实的成长的感觉。那是一种脚踏大地,远望未来的感觉。我不需要用一个企业的名号来修饰我自己。"
顶
做一个正直的人,没有坏处;做一个擦亮眼睛的人,没有风险。---说的真好。人就应该如此,即使现实不如意,也应当保持正直的品质,大环境有时候确实让人无奈,却也成为很多人的借口。。。相信未来会更好
但有个问题,中国现今的大环境,就不可能让你纯粹正直地发展。
打个比喻,一群人都不排队,疯狂涌进门内,如果你始终坚持排队,就一辈子都不用进去了。在中国稍微大一点的城市,坐过公交车的,都应该有这样的感受。大环境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