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与成就优秀企业无关,与心理学,成功学,如何写一本畅销之作有关。_基业长青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企业史 > 基业长青 > 本书与成就优秀企业无关,与心理学,成功学,如何写一本畅销之作有关。
大麦 基业长青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12-21 15:12:08

本书与成就优秀企业无关,与心理学,成功学,如何写一本畅销之作有关。

读毕,我表示很诧异,这本书居然这么高分?
两个作者提出了一个自己的观点,然后花了好多年,用了好几十万字来证明这个观点。
简单来说“观点正确,证明完整,毫无帮助”“
报时人、敲钟人,企业对比,发展对比,企业文化等等很多东西,都很正确,但是对于一部分想要从中学到东西的读者来说,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帮助,除了能给我们来一针强心剂“看看那些初期破烂不堪的公司,但他们后来都成功了,伙计,你可比他们强多了,放下疑虑,去战斗吧!”是很激情,问题是当你静下心来想想,除了兴奋,你还得到了什么?
作者把企业初期遇到的那些困难写的好像过家家一样,好像对照公司前期的CEO一个个都是“乔布斯”后来全成了天朝的富二代,败家败业~放下了书,喝杯茶,听首歌,过后再仔细想想,你是不是拍着脑门说,“妈的,我被这俩货骗了~”!


但我想说的是,它确实仍是本经典,毕竟看过书的人我大致分为两种:
A现阶段还算比较成功的人。他们会告诉自己,“瞧瞧吧,我比那些对照公司的笨蛋CEO们可强太多了,现在我又知道了我要制定规则,要造好钟,这下我的公司可真的要基业长青啦!”
B现阶段相对失败、困惑的人。他们会拍下脑门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我想要看得东西吗!我还要推荐它给我员工,让员工知道我们是多么的有前途,既然像宝洁,3M这些公司初期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我现在无知就更可以原谅了,甚至是一种好兆头啊!太棒了!我还要推荐它给我对手们看,让他们知道我是多豁达,多有潜力,别看扁我了!”
经典的如何写一本畅销书的典范之作。

个人意见,或许片面,辛辣,但希望有人喜欢苦口的药,辛辣的餐。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本书与成就优秀企业无关,与心理学,成功学,如何写一本畅销之作有关。”的回应

仗剑狂歌 2016-10-17 15:08:30

里面不光摩托罗拉吧 还有其他公司发展的也是逐渐陌路 比如惠普和索尼。。

律子会长 2014-09-13 22:28:08

期待一本讨论Soft skill的书中告诉你们Hard Skill的具体操盘方法到底是谁逻辑有问题呢…… 这世上有无数本管理教材告诉你们P6和MSP的操作方法,有无数本管理教材告诉你们如何导入PMIS,有无数本管理教材告诉你们如何将策略和日常运营挂钩的具体实践案例…… 楼主乃这是在恶意卖萌么?

那啥,这年头萌已经不值钱了……

你真的以为你从你所谓“有用”的教材中学来的SOP有用么?

别搞笑啦伙计,玩管理和博弈最重要的是一开始把三观摆正(我觉得这正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没有正确的三观,学了再多的SOP最后也只能落得个武功尽废,充其量也就是王语嫣这样满口武功招式手无缚鸡之力的萌妹子罢了233~~~

龙猫先生 2014-03-05 14:48:49

赞同楼主的观点。我也是实在讨厌文中频繁的引用各公司的案例。还不如一个公司一个章节的讲清楚。

豆豆放的火 2014-02-25 16:35:11

因为它不是教材。

雲苇 2014-02-14 17:26:10

其实我倒觉得这本书的定位就是“建立高瞻远瞩企业的一些重要原则”。它不是一本实务手册,所以它不会手把手教你怎样克服企业面临的困难。你可以觉得这本书比较空乏,说白了,就是目录上的几条内容,但是你不能说它毫无帮助。
我觉得本书的最大价值在于它从千头万绪的企业管理注意事项、方法、原则等等中提炼出了一个框架(这里且不论这个框架是否完善),这个框架的核心是“保存核心,刺激进步“。其他诸如自主培养经理人、设立胆大包天的目标等都是这个核心的具体运用。有了这个框架,企业管理者就可以像作者所说的,抓住最本质的东西,而不被不断变化的管理时尚所迷惑。别看这个框架似乎很简单,但仔细想想看,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有多少人能有这么清晰的思路?
综上,本书更多的是”务虚“,不应该用实务手册的标准去要求它。

[已注销] 2013-12-11 22:37:26

呵呵,上面好多人真牛逼

ZouTX 2013-12-04 20:00:39

你期望一个很复杂的答案,但是答案就是这么简单。

Alpha 2013-12-04 01:08:47

又一本著名的烂书,废话连篇

风继续吹 2013-11-05 05:34:46

这本书顶多打6分

[已注销] 2012-06-07 09:22:26

错了,还有另外一种人,就是正在路途中,不断追求向上的人。美国很多的书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理念很简单,例证似乎也理所当然。整个一本书下来,似乎你只用看目录就可以了。这样的问题在美国式的的社会学研究也一样,提出的问题在中国人看来几乎完全没有必要论证。但问题在于,真正懂得践行这样的理念,融于生活的点滴的人有几个?即使是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

villa 2012-05-10 09:55:46

其实就是第一章说了造钟强于报时之后,其他的就是不厌其烦的举例了。

不知道作者看到摩托罗拉被google,一个才10年的公司收购是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