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伟大的博弈》,颇受启发。
两次世界大战让美国抓住了后起的超越欧洲的机会,成为世界霸主。根据戈登对经济史脉络的描述,我觉得金融在美国崛起中发挥了核聚变的作用。
早在南北战争其间,北方政府就是因为利用华尔街的金融优势,将战争债券转化成了枪炮,从而战胜南方的种植园主们。尽管战争期间也出现物资短缺核通货膨胀现象,但北方比南方撑得更久。他们挨过了黑暗的艰苦的时期,把战争的成本摊到那一代人以及受益的子孙后代身上。为了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和经济大市场,就需要调整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接下来的一二次世界大战,更是造就了华尔街的光辉形象。在美国扩大军工生产以支持前方战斗的同时,金融领域内无形的资源正填补着浩大的消耗。战后,伦敦金融中心的地位衰弱,纽约冉冉升起。最大的赢家是华尔街。
一方面,金融为战争融资,另一方面金融又依靠战争获得迅速发展扩大规模的机会。金融也体现了一个国家战时动员潜在资源的能力,如果无法在短时间内融到大量资金添置战争资源,那就只能靠战略纵深躲到深山老林里小米加步枪打游击了。中国的金融体系不知道能不能承受的起一场战争,一场多方卷入的持久战。也许它会因此噎死,也许它就此崛起,成为中国的核心竞争力。
相对于美国日本,中国的金融在战时能够起到冲锋引擎的作用吗?
陈水扁最近搞个什么废统,帮助大陆增加军费开支,相对于真刀真枪的玩,金融体系改革更能”隐蔽地为中国军事现代化作出贡献“,美国不是指责中国军费开支激增吗?那好,我裁军,我增加单个战斗单位的投入,我去欧洲借钱买军火去。正像《战争之王》演绎的那样,五大常任理事国是最大的军火商,而国际关系上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现在明白了打一场战争要牵扯到那么多东西,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还不止是军事力量。不像愤青们说的那样轻松容易。孤认为,台海战争一旦爆发,应速战速决。
http://smallsmile1984.blogb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