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密尔顿--范德比尔特--JP摩根_伟大的博弈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企业史 > 伟大的博弈 > 汉密尔顿--范德比尔特--JP摩根
肥嘟嘟左卫门 伟大的博弈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10-31 00:10:31

汉密尔顿--范德比尔特--JP摩根

固定链接:http://www.saoyuying.com/2010/10/the-great-game/

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业是一个因高收入而令人向往的行业,也是充满激情和神秘感的地方。在公众印象中,这里聚集着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和最密集的资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上演金钱世界的悲喜剧。我认为要想涉足一个领域,必须对这个领域有清醒的认识,而了解这个领域的历史是形成这个清醒认识的基础。《伟大的博弈》是一本不错的完整地专注地讲述华尔街历史的书,由美国经济史学家约翰·S·戈登所著。CCTV最近播放的纪录片《华尔街》显然有以此书作为参照依据的痕迹,本书作者也在其中多次接受采访。

和国内的其他一些畅销书,诸如《货币战争》相对比,本书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是原创,而《货币战争》是“编著”的;第二是系统性,本书从1653 年讲到著书年份1999年,完整地、连续地、均衡地讲述了华尔街的历史;第三是理性和逻辑,本书所有观点和概括建立在翔实的数据和事实基础上,得出的也是理性的结论和经得起推敲的逻辑,没有多少主观评价,更没有煽动性的阴谋论调;第四是文笔,我读的是中文版,作为当代译著,本书难得的保持了一定的文学性,其中不乏精彩幽默的词句,这体现了原作者的水平,也体现了译者的诚意,与当下泛滥的惨不忍睹的如机器翻译般的书籍形成鲜明对比。就是书名翻译的崇洋媚外了一点,"the Great Game"翻译成“大游戏”就可以了,华尔街300余年历史中的大部分都谈不上什么”“伟大的博弈”,充斥着的只有贪婪、欺诈、疯狂与冷血。

本书从1653年荷兰殖民者在此地建立一道墙讲起,经历了300多年的风风雨雨,数不尽的大人物和小人物在此命运沉浮。在诞生之初到20世纪初的 200多年里,这里基本上就是毫无约束的疯狂的投机战场。对于投机行为,本书作者给出了一个中肯的观点:“投机一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名词,投机者经常被看成是资本市场发展中的寄生虫,他们不创造财富却能从中牟利。当然,经纪人很乐于看到人们热衷于投机,因为他们可以借此进行频繁的交易为自己增加大量的佣金。但是这些投机活动也大大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提高了交易量,增加了市场参与者,而这恰恰是有助于确保市场产生最公正的价格。但是“投机者”一向是华尔街一切不幸的‘替罪羊’,他们总是会被指责为每一次市场狂热以及必然随后而来的熊市的罪魁祸首。”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在资本市场的形成之初,各种规范没有跟上是必然的,华尔街在几乎没有约束的环境里疯狂了200余年,伴随着一次次的金融灾难,各种现代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从最早的《梧桐树协议》,到禁止内幕交易,上市公司公布财报制度,独立注册会计师制度等等,一个健康的体系总是伴随着痛苦而生的。而在资本市场刚刚起步不久的中国,各种不良勾当的存在也就可以解释了。由此可见人性并无不同,华尔街也曾经充斥着丧尽天良的骗子,这是社会环境驱使的。虽然这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过程,但绝不是姑息犯罪行为的借口,美国的政治自由和监督机制在现代金融制度的形成上起了重要作用,而中国这方面仍然先天不足。中国的监管部门有很长的路要走,甚至其本身的职业道德也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在这300多年历史中涌现了很多名垂青史的人物,他们中有高尚的理想主义者,聪明绝顶的生意人,也有疯狂贪婪的骗子。我觉得其中3个人需要单独列出,他们是华尔街历史上最高大的3个人物,也代表了华尔街发展的3个时代。他们是华尔街的缔造者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19世纪最老练的投资者实业家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Cornelius Vanderbilt)、将华尔街乃至整个美国金融体系推向规范化和现代化的J. P. 摩根(J. P. Morgan)。和美国其他开国元勋一样,汉密尔顿是一位高尚的理想主义者。同时他也是一个在那经济学刚刚诞生的时代不可多得的经济和金融专家。他将当时相当先进的金融理念和制度带给了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但是作为一个缔造者,他从未想过利用自己的地位谋一分钱私利。范德比尔特是强壮的水手出身的航海家和铁路实业家,他对华尔街本无兴趣,但自从他被迫卷入这一场大游戏之后,他高超的技法和惊人的老练将华尔街的大小投机者杀的尸横遍野,他无疑是华尔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最强玩家,他取得了“之于金融,正如莎士比亚之于诗歌、米开朗基罗之于绘画”这样的地位。J.P.摩根从小天赋异禀,在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然而他并非为了赚取无穷无尽的财富而生,他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他的推动下,华尔街走向了规范化和现代化,给美国带来了20世纪的繁荣。作为天下无双的摩根银行创始人,他去世时的个人财产只有6000万美元。

华尔街的历史就是繁荣与萧条的周期的历史。市场繁荣的时候,人们争先恐后,丧失理智,当疯狂达到顶峰,只要有人率先唱空,市场便会一落千丈,一跌到底。1837年,1857年,1873年,1893年,1929年,1969年,这个周期少则20年,多则40年,人的非理性从来没有改变过。同时在这一次次的灾难中,华尔街脱胎换骨,终于蜕变成了世界金融中心。从诞生到今日,在这里混迹的人们并无太大不同,他们贪婪、疯狂、唯利是图,本书中不止一次的出现这句话:“x年x月x日,交易大厅成了疯人院。”不断进步的是制度和监管,让金融业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也让全世界都看到了金融的巨大力量。而这一切疯狂历史中最具代表性和戏剧性的无疑是范德比尔特和德鲁之间的伊利铁路大战。这一时期美国政府腐败的如此彻底,所有的政府官员、议员、法官和各种法案都是投机商人的工具,这是当时的政治报酬体制造成的。在证券法规严重缺失时,投机商无一不环氧和控制忠于自己的法官,事实上股市投机者的搏斗很大程度上编程了腐败的立法管院竞相订立和随意篡改股市规则的游戏。股战的结果更多取决于立法官员侵害公权的无耻程度和技巧高下。本书在描绘这一段故事的时候语言的生动和幽默也达到了顶峰。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历史中,华尔街自律性的建立了很多现代制度,因为其中的玩家们明白他们有超越各自利益的共同利益,需要大家共同维护。

同时在这本书里,我也第一次真正从本源上理解了许多耳熟能详的金融词汇的由来和含义:卖空、逼空、对敲、蓝筹股、庞氏骗局、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除良币)、套期保值、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开放式/封闭式基金、杠杆收购……

下面是我按照本书的脉络整理的一个华尔街历史的大人物、大事件表:

1653年-1789年
人类有记载的最早的投机活动—“郁金香泡沫”。
荷兰人建立新阿姆斯特丹殖民地,其商业气质和商业文化传承至今,是为华尔街精神。
弗雷德里克·菲利普斯(Frederick Philipse)的贝壳珍珠串投机。
唐提式保险:参股者公用一笔资金,每个参股者死后别人即可分得他的份额。直到只剩一个参股者或某个时间之后剩下的人获得全部所剩金额。是寿险和赌博的混合物。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扶持鼓励商业活动,强调政府在建立金融体系和维护经济秩序中的积极作用。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则憎恶投机,主张让投机者自生自灭,自食其果。两人的理念极其后继者的斗争绵延了其后数百年的北美金融史。
汉密尔顿做的三件事:寻求建立完善的联邦税收体系;以政府信用为担保发行新债券以偿还独立战争的旧债;建立了中央银行那个—第一合众国银行,以及纽约银行。

1789年-1807年
第一只大盘蓝筹股–第一合众国银行。
证券经纪人的诞生;防止场外交易而签订的《梧桐树协议》,建立纽约股票交易委员会。
威廉·杜尔(William Duer)—第一个大投机家,利用公职得到的内幕消息投机。
杜尔引起的美国第一次金融恐慌,汉密尔顿领导财政部通过购进大量联邦证券第一次救市。
亚伦·伯尔(Aaron Burr)以建立纽约供水系统为幌子开设了大通曼哈顿银行。
有限责任制度的奠定和各州普通公司法的通过。

1807年-1837年
伊利运河贯通,使美国西部物产得意便宜运输到纽约,造就美国经济大繁荣,对运河股票的追捧启动了华尔街第一次大牛市
雅各布·利特尔(Jacob Little)—不依靠内幕消息或骗取他人钱财的新一代投机者。
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总统厌恶欠债和中央银行,他偿清国债而刺激债券价格飙升。他再通过《铸币流通令》(Specie Circulr),规定购买土地必须用金币或银币支付。铸币需求激增导致银行面临大量银行券持有者兑换金银铸币,银行因此被迫收回和减少贷款,经济因此刹车。杰克逊最终关闭了尼古拉斯·比德尔(Nicholas Biddle)的第二合众国银行。
杰克逊的政策和1835年纽约大火终结了大牛市,导致了1837年萧条。

1837年-1857年
铁路出现,彻底改变了交通运输形势,使得各种生产规模化工业化。同时修建铁路的巨大融资需求也促进了华尔街的再一次繁荣。
电报出现,彻底改变了信息传递方式,报价传递时间锐减,华尔街对其他地区证券市场影响力大增,确立美国金融中心地位
丹尼尔·德鲁(Daniel Drew)从贩卖牲畜起家,成为这一时代的投机家代表。
淘金热带来的大量黄金支撑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华尔街的繁荣。随着黄金产量趋于平稳和欧洲需求减退,沉醉于纸面富贵的美国经济收到重挫,好望角160万美元黄金沉没雪上加霜,爆发了1857年危机。

1857年-1867年
南北战争爆发。战争筹款主要通过税收、印钞、国债。北方政府发行了大量不能兑换黄金的绿背纸钞(Greenback)。华尔街为北方政府提供了大量融资,帮助北方取得胜利,同时在战争带来的巨大需求和巨额国债催剩下走向繁荣的牛市。
杰·库克(Jay Cooke)帮助北方政府向公众发行了大量战争国债,这一既能融到大量资金又防止通胀的措施和南方只能印钞的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公众第一次大范围参与证券市场,纽约成为仅次于伦敦的全球第二大证券交易市场。
繁荣下的华尔街经纪人忙的没时间吃午饭,促使快餐诞生。
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Cornelius Vanderbilt)水手起家,成为大航海家后并没有裹足不前,年届七旬的他发现了铁路这一新生事物的价值。他涉足铁路事业,依靠无与伦比的财力和超人的智慧,从未涉足华尔街的范德比尔特在华尔街最大的股票围歼战中傲视群雄,确立了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在这场战役的决胜回合,当被问到下一步他会怎么做时,范德比尔特怒吼道:“让股价升到1000美元。”

1867-1869年
为了稳固的经营铁路,掌控着纽约中央铁路的范德比尔特决定攻击玩弄伊利铁路股票而无商业信义的丹尼尔·德鲁集团,包括杰·古尔德(Jay Gould)和詹姆斯·菲斯科(James Fisk)。
范德比尔特大量购买伊利股票,同时指使他控制的法官发布法令不得增加伊利股票总量。德鲁则无视禁令不断滥发新股来稀释范德比尔特的份额。狂怒的范德比尔特指使法官和警察逮捕德鲁等人。德鲁等人席卷了范德比尔特的700万美元后迅速逃窜。
范德比尔特和德鲁最终平手和解。这时候德鲁的同盟古尔德和菲斯科悄悄的袭击德鲁,诱使德鲁吃进伊利股票而又通过大开支票威胁兑付而使银行被迫留存现金,自己再用这些支票作为抵押申请贷款,从而压缩资金供应。股价下跌,德鲁卖空伊利股票,这时候古尔德和菲斯科又放开资金大吃伊利股票,股价应声而涨,德鲁亏损130万美元后一蹶不振。
这场大战后,华尔街自律性的出台了监管条例禁止董事会私自随意发行新股,确立了现有股东对新股的优先认购权,上市公司必须登记流通股总量记录,并随时接受检查,这些规定也适用于发放股息。

1869年-1873年
这个时代的代表投机家古尔德和菲斯科胆大妄为到了新境界:尝试操纵黄金市场,以期从国际贸易商的套期保值卖空黄金的行为中获得暴利。为了防止联邦政府将国库的大量黄金投入市场,古尔德设法结识并蛊惑了格兰特总统。他们由此制造了1869年黄金恐慌。菲斯科则在1872年传奇般的因为感情问题而遭刺杀。黄金恐慌的根源是金币和绿背钞的双本位制引发的“劣币驱除良币”。在此之后美国逐步回归金本位。
杰·库克铁路经营不善遭遇财务危机,在接下来的承销政府债券也进展缓慢,最后破产,由此引发了1873年大恐慌,华尔街第一次无限期休市。范德比尔特指出此次危机的原因是铁路过度扩张。

1873年-1884年
市场崩溃促使欧洲投资者将证券低价抛售给美国人,美国人由此变相洗劫了欧洲人的财富。同时股市周期性崩溃也将繁荣时期积累的泡沫挤出了经济循环,使得经济体更加健康。
19世纪最后20年,美国完成了工业化进程。
J.P.摩根登场。他代表的华尔街人为美国的工业化进程筹集了所需的巨额资金,他创立的摩根银行至今是全球主要金融机构之一。
华尔街史上最有名的守财奴海蒂·格林(Hetty Green)。
内战英雄、前总统尤利西斯·S·格兰特(Ulysses Simpson Grant)被投机家斐迪南·沃德(Ferdinand Ward)骗光了财产,破产后被迫依靠写作回忆录赚钱,无意中造就了《格兰特回忆录》。

1884年-1901年
美国回归金本位后,国会在银矿工人罢工压力下重新允许铸造银币,并规定了银币和金币的价格比。然而由于白银供应量激增而贬值,劣币再度驱除良币,黄金不断流出国库。
J.P.摩根在欧洲成功销售债券,并通过套利、从伦敦拆借英镑然后在纽约出售以支持美元等手段,将美国国库黄金储备稳稳的维持在1亿美元以上。摩根一手挽救了美国,华尔街地位进一步上升。
《华尔街日报》创始人查尔斯·道(Charles Dow)和爱德华·琼斯(Edward Jones)创立了道·琼斯指数。
华尔街自发推行了对上市公司强制实施公认会计准则,遏制了假账。注册会计师出现。
J.P.摩根和雅各布·谢弗(Jacob Schiff)之间爆发了华尔街最后一场铁路股票投机大战。摩根和谢弗竞相购买北太平洋铁路股票导致股价暴涨,此股的空头们被迫抛售其他股票来履行交割,由此引发其他股价暴跌。

1901年-1914年
美国取代英国,华尔街和伦敦分庭抗礼,同时一体化。
J.P.摩根出面组织辛迪加以4.8亿美元并购了安德鲁·卡耐基的钢铁公司,新成立的合众国钢铁公司资本额达14亿美元,创历史之最。
F·奥古斯塔·海因兹(F. Augustus Heinze)通过探矿知识和诡计夺取了华尔街大佬在西部小镇比尤特的铜矿,随后来到华尔街。在这里却被老对手打的一败涂地。他试图逼空的股票价格一落千丈,引发多家银行连环挤兑,金融恐慌再度蔓延。
摩根再度出马扮演中央银行角色,调集各方资金,包括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的,来解决货币供给问题,最终通过动用清算中心存款增加了8400万美元供给解决了挤兑恐慌。
这一事件促成了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

1914年-1920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大战爆发之初全球股市暴跌,伦敦交易所暂停交易,全世界的卖单都集中到了纽约,华尔街别无选择,历史上第二次闭市。
随后战争创造的巨大军需和农产品需求大大刺激了美国经济,华尔街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牛市。
德国意欲以2倍于市价收购美国军火命脉伯利恒钢铁公司,英国破译密电后迅速提出同样价格,该公司总裁查尔斯·施瓦布(Charles Schwab)毫不犹豫选择了英国。
摩根银行为协约国筹措了大笔款项,也使得美国从世界上最大债务国变成最大债权国。
1920年华尔街发生爆炸事件,40多人死亡,130多人受伤。

1920年-1929年
艾伦·A·赖恩(Allan A. Ryan)控制了斯图兹汽车公司(Stutz Motor Car Company of America),并在对垒当权的纽交所空头时成功逼空股票。气急败坏的纽交所管委会宣布将此股票摘牌。在公众愤怒下,纽交所被迫屈服。后来纽交所对赖恩的其他股票展开袭击并最终使其破产。
威廉·C·杜兰特(William C. Durant)创立了通用汽车公司,并使之壮大成为一代名企。然而当汽车股票下跌的时候,他却一厢情愿的试图一个人托市,并通过保证金形式放大购买力,最后在股价继续下跌后深陷其中。摩根银行和杜邦公司处于自身持有的通用股份利益出手相救,但杜兰特失去了全部通用股票。此后靠经营一个保龄球馆为生。
亨利·福特带来的汽车时代,财政部长梅隆的低所得税政策,以及电力的运用和信用支付手段的诞生使得美国1920年代空前繁荣。而同期华尔街的涨幅甚至远远高于经济,在不断飙升的股市中,所有人忘记了什么叫风险,走上了不归路。
美联储主席本杰明·斯特朗(Benjamin Strong)依靠低贴现率(美联储基础利率)来吸引投资,欧洲黄金涌入。后来他意识到投机活动已经过多时,却突然去世。群龙无首的美联储无所作为,维持低贴现率直至股市崩溃。

1929年-1938年
1929年秋天,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股灾。10月29日道·琼斯指数单日下跌22%。到1932年底,道琼斯指数较1929年最高点下跌了89%。随即美国经济也进入了大萧条。
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D·Roosevelt)上台施行新政:废除金本位;颁布《银行紧急救助法令》(Emergency Banking Relief Act),赋予总统控制信用、货币、黄金的广泛权力;颁布《联邦证券法》(Federal Securities Act),要求新股发行注册并披露特定信息;颁布《1933年银行法》(Banking Act of 1933),成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为5万美元一下存款保险,以避免公众挤兑,同时严格限制金融机构不得同时从事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摩根银行被一拆为二。
投机家出身的约瑟夫·P·肯尼迪(Joseph P Kennedy)成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他在华尔街推行了金融新政,通过非凡的改革艺术使华尔街步入正轨。
理查德·惠特尼(Richard Whitney)作为纽交所总裁站在了肯尼迪的对立面。他穷奢极欲和理财低能促使他走上破产和犯罪的道路。他的覆灭使得华尔街的运作方式彻底更改,开始真正为公众投资者服务。

1938年-1968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结束了大萧条。美国经济再次蒸蒸日上,战后被压抑的民用需求再度爆发,催生战后经济大繁荣。
查尔斯·E·美里尔(Charles E. Merrill)建立美林证券公司(Merril Lynch and Company),将连锁经营模式开创性的引入经纪业务中,他严格培训了具有金融知识和诚信意识的新一代经纪人,这些人将股票第一次带入美国中产阶级家庭。
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开创了现代证券分析业,提出了运营资本和现金流等概念,他使得“投资”这个概念在华尔街出现并逐步取代“投机”而成为主流。引用书中的话,“格雷厄姆的投资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是耐心—这是有一种在华尔街极为少见的美德,在华尔街上,往往本季度末似乎就是时间的尽头了。”
1954年华尔街迎来新一轮10年大牛市。一大批包括养老金、共同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出现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新的股票自动报价机和数字计算机投入使用。
1962年-1963年,商品投机商安东尼·D·安吉利斯(Anthony De Angelis)组织了一场囤积色拉油活动。虽以失败告终,但华尔街两家大经纪公司陷入困境而被清盘,公众随即对他们的证券安全但偶,开始证券挤兑。肯尼迪遇刺使事态雪上加霜。华尔街经纪公司团结起来自救,交易所出面承担了这两家经纪公司的破产责任。1964年纽交所第一次建立了风险基金。

1968年-1987年
机构投资者迅速崛起,巨大的交易量使得后台压力激增。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改善了这一情况,华尔街进入电子显示屏时代。
对资本金的更高要求使得一些华尔街的证券公司放弃合伙人制转而对公众出售股份,美林证券成为第一家上市的交易所会员公司。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通胀、越战、石油危机等等使得美国社会动荡,华尔街股市也陷入低迷
随着机构投资者力量不断壮大,1975年纽交所放弃了经纪人的固定佣金制。
《证券法修正法案》要求全国证券交易所和三板市场连接形成统一市场,纽交所占据了主导地位。后来新兴的纳斯达克渐渐对纽交所形成了挑战。
石油大亨亨特兄弟进行了一场白银囤积活动。这是以在60年代面对白银供不应求,美国放弃了银本位为前提的。银价高企之后,数以万计的美国家庭将陈年银器出售。唯一的买家亨特兄弟最终撑不住,银价暴跌,囤积失败,亨特兄弟损失10亿美元。股市也随之暴跌,但各大银行和美联储及时救市。

1987年-1999年
卡特时期通胀严重,里根继任总统后,支持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大幅提高贴现率从而提高其他利率而将经济狠狠刹车。在通胀压力减退后,美联储再行低贴现率,经济和股市蓬勃发展。
这一轮上涨持续到了1987年股市危机,联邦政府和以亚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为首的美联储坚决介入,通过开闸放水成功救市。
伊凡·博斯基(Ivan Boesky)靠风险套利赚钱,他依靠内幕消息而投资将要被并购的公司的股票。用钞票交换内幕消息的行为使他最终入狱。
迈克尔·密尔肯(Michael Milken)则拥有非凡的分析能力,其特长是从垃圾债券中寻找具有价值的投资。其用垃圾债券为杠杆收购提供融资的行为至今仍处于争议中。他受博斯基牵连而入狱。
1990年代,华尔街股市一日千里。
互联网进入金融领域并带来巨大影响。

本书讲述的历史止于1999年,作者坦言“里根时代还未结束”。而在此之后华尔街在2007-2008年再次经历了某种意义上史无前例的危机。按照索罗斯的观点,这次危机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本书并没有包括这一段历史,但是在结语中作者预言了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资本如若缺乏应有的国际监管,终将酿成重大危机。这一观点和索罗斯一致。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