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一个怎样的中国?_后望书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企业史 > 后望书 > 留下一个怎样的中国?
carol 后望书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2-06 16:02:58

留下一个怎样的中国?

       上下五千年、四大文明古国、地大物博,这是读书时常出现在课本中描述中国的形容词。可是随着长大的我们却发现世界开始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先是三峡大坝“后遗症”频出,再是历史古迹破坏严重,更有“南水北调”等举国决策受到明显质疑,不禁我要问,国家怎么了?何以一处处“文化摇篮”糟蹋成“遗迹”,何以现阶段的发展除了GDP就是房地产?今天是明天的历史,我们这代还能留下一个怎么样的中国?
       原本想在春节期间挑些题材轻松的书来阅读,可是当我读完《后望书》的作者自序后,我就知道这是一本有深度,有思考的书。知道作者朱幼棣时,他还是新华社的记者,经常能在《人民日报》上读到他的文章。但是,这种题材的书,对我来说还真是第一次。
       整书基调略显忧伤,仿佛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错误的重复却无能为力:从潼关的毁灭到北京建筑根的动摇,从巴米扬大佛的无厘头克隆到孩儿巷98号的保存风波,从坎儿井的消失到居延海的干涸,一件件一桩桩,历史如此残酷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就如朱先生自序中提到:“社会每前进一步,再回过头来看看历史,总会有新的遗憾、新的理解和新的发现”。看到这些,现在的我们如此遗憾,如此叹惜。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居被拆,同时牵连旁边金岳霖故居也被破坏。故居之殇在于今天的北京仍然如此平常,让我们何以奢望那些远在偏远地区的文化古迹呢?建设,肆意的建设,大兴土木,形象工程,多少古城为此地动山摇,黯然神伤?有人问,谁在主导?谁在支持?我想说,总有所谓专家在“指点江山”,总有开发商能启动拆迁的推土机,总有骇人的规划能依法行事。相比梁林的故居,书中的孩儿巷98号是幸运的,一位老人的坚持,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一个学校的扩建,看的我潸然泪下。
       吴晓波先生称朱幼棣是“现代都市硕果仅存的士大夫式的传统知识分子”。按理说,如此儒雅的作者何以会写下如此铿锵的文字?唯一的答案就是现实如此残酷。如果集体意识继续麻木,我国的文明与生命的血脉将继续流失殆尽,“生态难民”将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将来。
合上书,或许弱小的我们做不了什么,但是心存一个爱护文化、保护历史的理念,落实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相信在很多年以后,如果再有这样一位充满智慧的学者著“后望书”时,或许那时的遗憾和叹惜会比我们现在少一点。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留下一个怎样的中国?”的回应

everybody007 2012-02-27 23:55:13

这样的学者值得学习和推荐~现在的人太浮躁,好大喜功

长尾夹控 2012-02-27 23:48:06

这样的中国真有点可悲

糊涂的生活日记 2012-02-15 22:07:36

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