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望无可望_后望书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企业史 > 后望书 > 后望无可望
Shirleysays 后望书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2-11 22:02:04

后望无可望

文/Shirley

我未必热爱旅行,有时却迫不得已。旅途兜兜转转,江河湖海,名胜古迹,游得不少。三门峡、北京城、杭州城、武当山、河西走廊、敦煌、新疆和奉节县。这些地名,在游人眼中皆为热门的旅游景点,除此之外,貌似没什么内在联系。而在朱幼棣的《后望书》里,却将它们共同的命运重新集结,梳理成一条今日的生命线,岁月在延伸,历史需回望。后望,顾名思义,回头看。回首来时路,奔流的江河湖海,高耸的崇山峻岭,刻满历史痕迹,消亡与破坏是它们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本书作者朱幼棣,他新华社记者的身份是我始料未及。一般地,我们以为喉舌的功能都倾注于“发展才是硬道理”,创建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极少有反思,有异样的声音,且公诸于众,言辞犀利,更是少之又少。由此可见,朱幼棣是位有理想的新闻人。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世界有目共瞩。很多老外羡慕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尤其在欧美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有位在奔驰中国公司工作的德国朋友,他被调回德国的消息困扰许久,原因是德国的热水很贵,他担心负担不起每天洗澡的费用。然而,当在电视中看到希腊人排着长队领取救济面包时,还有考虑到这位德国朋友的痛楚时,我们是否反思过今天中国经济发展所付出的代价?我们的心灵是否早已被贪婪享乐的人性扭曲得不成样子?

前几日读报,说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除了,北京文物局却称不知情。我曾去巴黎城中闲逛,感叹于历史保存之完好。每一块石头,每一扇门好像都在代表法兰西民族的古老在说话。巴黎的开发区之现代建筑却令人耳目一新,前卫而且富于创意。我不禁想起北京陆续被拆迁的牌楼、四合院,哪一块砖头都比巴黎城年岁久远。就像朱幼棣在书中所说,北京丢失的是根,我想,或许也包括民族灵魂。我们的城市规划总是以摧毁为代价,“保护” 这个字眼儿就像天外来客。“新”字并不永远都是褒奖。

读到坎儿井正在快速消亡时,我吃惊不已。吐鲁番,我曾去过两次。“坎儿井”是独一无二的中华民族智慧结晶,其精湛实用令人感叹。而消亡的原因是大量的打井机让地下水位越降越低。西部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令内陆河枯竭,沙漠横行无忌。也许有一天,在我们子孙后代的词汇里“坎儿井”只是名称与图片,“缺乏水资源”已经是他们解决不掉的问题。

朱幼棣以新闻工作者的良知,及其渊博的知识,透彻的分析将那些详尽的事实呈现在我们面前。“生存与发展”是我们向前的目的,“合理规划与利用”却应是我们发展的前提。回望不仅仅是为了忏悔。从现在做起,一切都还来得及。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