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一记] 世界是平的&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我要写书评,而且要评《世界是平的》,你信吗?熟悉我的,或熟悉我的blog的朋友,都肯定不信。但这次,各位非信不可。呃,先声明一句,这本书,我现在只看到第9页。
我要评的这个版本,是很新的2006年9月版,译者是何帆、肖莹莹、郝正非,文字编辑叫龚绍石。
看到第5页的时候,出现了一个人名,Infosys的Nandan Nilekani,译为南丹·奈利卡尼。不过,第6页的一个段落中,在引述Nilekani同一段话的时候,说话的人被分成“奈利卡尼”和“尼乐卡尼”,继而,在第7页上,依然是两个译名混用。
在第9页上,"光缆(允许大家能够接角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电子内容)",“接角”当然是个很奇怪的词儿,倒是可以从这个词儿推断出,文字录入人员用的是五笔输入法。
这两处咬文嚼字可能显得挺较真,也显出我特矫情。但是,我还想再引述一大坨文字呢。在第9页上,有这么一个段落:
当然,它们还是发展了,在我睡着的时候发展了。这就是为什么我在这本书里要论证我们在2000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全球化3.0版本。3.0版本将这个世界从小号进一步缩小到微型,并且将竞争场夷为平地。如果说全球化1.0版本的主要动力是国家,2.0版本的主要动力是公司,那么3.0版则是新发现的合作完成全球化的个人的能力,这种动力也赋予全球化3.0版本以唯一的特征,这种容许和强制个人和小的集团,使其轻而易举、天衣无缝地融入全球化的现象,就是我说的扁平世界的平面形式,对这一现象我在本书中将详细论述。
紧接着,是下一个段落:
当然,它们还是发展了,在我睡着的时候,与其他东西一起。而这正是我在这本书中想要讨论的问题,2000年左右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全球化3.0.全球化3.0使得这个世界从进一步缩小到了微型,同时平坦化了我们的竞争场地。如果说全球化1.0版本的主要动力是国家,全球化2.0的主要动力是公司,那么全球化3.0的独特动力就是个人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竞争,而这赋予了它与众不同的新特征。我们把这种使个人和小团体在全球范围内亲密无间合作的现象称为平坦的世界,而这正是我在书中所要详细论述的主题……
我从卓越网订货之前,看到这本书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的,没犹豫就下了订单。忘了从买哪些书开始,应该是一些科普类的书吧,多年来我一直对这家出版社比较有好感。从今往后么……当然,假如我想学点翻译手艺的话,看来它的译著还是蛮能提供教学案例的。
还值得提上一提的事情,搜索版本的时候,发现东方出版社最近也出了一本《世界是平的》,不过书的副标题唤作“‘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视角”,还有个“肩题”:“《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姊妹篇”。从豆瓣的资料中可以得知,这个译本其实就是Thomas L. Friedman更早一些时候的著作,出版于1999年的《了解全球化──凌志汽车与橄榄树》(The Lexus and Olive Tree: Understanding Globalization),之所以也译作“世界是平的”,乃是因为“出版方为迎合托马斯的另一本著作《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而改了标题”。
在我长久以来的心目中,东方出版社是比湖南科技出版社更值得信赖的出版机构。
(2006.9.14)
我想说,版主买的书是盗版的吧。 我按着你所说的,看了一遍,根本没有发现你所说的尼乐卡尼这个名字。。。 7页上也是样的。 看到上面部分人的舒平,很不负责!如果大家在看到这样的书评,有书的人应该合适一下!(强调,我买的书也是版主所说的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最新的一套)。
我在看东方出版社的,看的我直冒火,翻译实在是太对不起读者了,我都怀疑是用机器直接翻译的了,怪不得L说中国的翻译界太浮躁。这验证了弗里德曼在书中的看法,全球化,哎。。。
东方出版社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这两本书的出版是有其内幕故事的。湖南科技版的翻译质量不高,也是由于被逼无奈、仓促之间为之。不过书本身的理念和内容还是值得一看的。
一直摒住没买,今天在书店看大前研一的《无边界的国界》后,还是带了一本回来,看到评论,赶快根据楼主说去翻看,都改好了,看看版本:2006年11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不知道是错得太多,不得不很快出新版,还是销量实在太好了,我估计是后者,呵呵。书店里倒看到过英文原版的,不过实在英语水准有限,还是要吃二手的阿。
http://www.douban.co
这里是转载的Paul Krugman 与Anna J. Schwartz, Edward Nelson 关于佛爷的争论。
The english version book is quite good as the author is really a good writer..
Highly recommend that...
你现在就是在东方出版社的这本The Lexus and the Olive Tree的界面上评那本湖南科技的The World is Flat啊,看来lz真是搞得晕头转向分不清楚地方了。
说实话,这种畅销书+外国刚出版中国就紧跟+不怎么样的出版社+作者自己跑到中国来做宣传还要中国出版社给钱,我强烈建议再享受两年中国在知识产权上的第三世界地位——
兄弟们,买盗版吧,两本合在一起才十五块啊!
> 删除
与托马斯·弗里德曼吃烤鸭 [2006年11月13日]
1.
在全聚德满桌的酒菜面前,《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显得食欲不佳。
他抱着DELL笔记本电脑,不停问各种问题:中国自主研发的技术水平如何?有多少值得美国公司copy的商业模式?中国人如何看待美国人?……虽然他说自己在过去15年里大概来了11次中国,但很显然的,他对中国的了解仍然比较简单,以至于听到很多观点时,他小声嘀咕着:interesting(有意思)。
作为当今政商两界第一显学的缔造者,弗里德曼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罗素或萨特——这一年来,孤陋寡闻如我,已见过两个微软公司的副总裁,以及KPCB的传奇投资者John Doerr用“我的朋友Tom”称呼这个长着两撇小胡子的家伙——虽然他只是名《纽约时报》的记者。
他有着狡猾但不失可爱的眼神,中年发福的大肚子,以及松松垮垮的衣着。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公众知识分子的形象?
2.
见到“大家的朋友Tom”之前,我特意重读了另一头全球化专家John Gray对《世界是平的》的书评:《世界是圆的》,里面的观点是:全球化影响人类的生活,是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写共产党宣言时就感受到的,和马克思一样,Tom同学是个技术决定论者,相信技术、全球化以及两相结合的产物:全球经济一体化,将让人类进入一个空前乐观的世界,告别贫穷饥谨与战争…… John Gray同学的结论是:这论点实在太simple了,以至于对于有着simple minded的Tom,他根本不知道如何把阿富汗战争这种问题放入自己的理论体系。
实在是太切中要害了。看《世界是平的》的最大感触是,作者对于全球化的进程和结果实在过于乐观了。但无论是NB学者,如John Gray,还是参与到具体实践中,同时也是NB学者的Stiglitz,都意识到,全球化是个复杂、不容乐观,甚至也许不会有好结果的进程。
无论在演讲时,还是饭桌上,Tom都在说一个问题:世界是平的,世界是不公平的,世界是残酷的。比如,如果中国不能解决好环境问题,那么未来投资就会快速转到其他国家去。没错,过去2个世纪里,作为世界工厂的英国和美国有着漫长的时间改善自己的环境,但中国没有这个机会了——饭碗和环境必须兼得,否则就什么都没有。
他的假设也许是对的,但问题是,这的确不是一个可以乐观对待的问题:想两者兼得实现软着陆,几乎是没有可能的,或者一定会带来大量的“不满”,以及接下来的连锁反应。
饭后,我问Tom:你不觉得你自己太乐观了吗?他说我的确乐观。再问:既然全球化的结果这么残酷,你真的该如此乐观?他说:也许……然后他就被开复老师拉走了……
3.
今天上午,李开复“的朋友Tom”去到了Google中国办公室,进行了一个小时的演讲,以及半个小时的问答。
仅从内容角度说,他不过是在大段复述自己书里讲述的观点和案例,天知道他已经重复了多少次,而接下来的问答虽然有趣很多,但天知道这些问题他被问了多少次了。
Q:第十一个抹平世界的推土机是什么?
A:我猜是纳米科技。
Q:世界是平的情况下,国家如何形成自己的竞争力?
A:四点:基础设施、教育、政府和好的环境。中国在前三方面做的都很好,不过环境是个灾难。
Q:世界是平的情况下,生活怎么随之改变?
A:我不用Google和technorati.com搜索自己的名字,那里面也许能搜出200万条看了我的书然后说垃圾化的帖子,没有人有这么强的自我跟他们交锋。我也几乎不用手机,完全不用blackberry,在这个不停被打断的时代,让自己集中精力的方式是少用电子设备,而不是多用。
Q:世界是平的情况下,怎么教育子女?
A:四点。1、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2、CQ+PQ>IQ,C代表好奇,P代表激情。3、学会发掘信息而不是简单的记忆。4、开发主导创新的左脑,而不是以往强调的理性支配的右脑。右脑再发达也发达不过电脑了。
让我冒昧补充一句:Friedman来中国一行,由某家全球巨型跨国公司出资邀请(不是Google),其费用,至少应该不少于10000美元。说实话,就像翻译的很烂的《世界是平的》中文版要价56元人民币一样,这一切都实在太“不平”了
yes,if your english is quite good, it's better to read the original language book not the target language book.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思想全球化的今天,在语言开始全球化的今天,翻译的价值越来越被低估,也越来越遭到贬值了。
建议还是学好英语看看原版。
。。。。。。。。。
在卓越上订购的,到手三天,看了不到100页,确实有一些比如楼主提到的翻译上的硬伤。但是不影响对意思的理解。书中关于信息的发展对于世界经济和形势的影响有着较为全面的阐述。
湖南科技出版社的东西,还是不要相信其水平。
其最臭名昭著的东西就是那所谓的”第一推动力“包括《时间简史》。翻译的漏洞和错误不知道坑害过多少个人。
俺鄙视这种投机取巧坑蒙拐骗的流氓!
所以,还是看看原版的吧,大不了整个金山什么的,全当补了一次英语。
翻译都是别人“嚼”过的东西了,不过对我等英莽(盲)来说又只能是依靠这些翻译作品。
但说实在的,阅读这些翻译的乱七八糟的书,实在是味同嚼蜡,而且浪费时间,实在是晕~如果是一些应用类的书籍,还真的是误人子弟啊。
是啊,翻译的问题很大。好在便宜的书价,能在短期内扩展知识的范围,就像盗版一样的。
发来一份吧,行行好。suxian.chen@gmail.com
thanks
我刚翻了第一章(当我们在睡梦中)就发现了上述几处奇怪的文字,好像吃了不太干净的东西,非常的不爽.
最早看到书的封面的时候就觉得编辑处理得相当的随便和不讲究,由于并没有找到更好的版本便买回来看,内容的翻译果然烂,也说明现在的出版社,为了赚钱对责任及职业道德二字已完全失去兴趣.(这本书价格不菲).
现在翻译的书很多都这样莫名其妙的。自己也翻译过一两本书。如果不是本着喜欢和学习的心情,千字50的稿费相比较于几个月,甚至更唱时间的翻译,校对,做索引,实在是太可怜了。所以好象很多专家学者的翻译作品都是请学生代劳的。估计学生们也一肚子怨言。
fishee,可不可以把TXT也发到我的邮箱。多谢了!
这个书的两个译本居然同时出来了!看来第二次译著的时代到来了!
大哥,你的述评真够专业的,希望你早点看完此书,虽然并不比很多博克文章有埂新鲜的东西,但是好歹也是不错的科普书籍。
谢谢楼主的仔细阅读.刚刚开始看.译者有三个名字,但介绍的只有一个.我不惮于揣测说:本书其实主要是后两个学生译的,又一个学术社会任职广泛而精力不是太强的人挂的羊头!
前几天去广州,在机场买了<凌志汽车与橄榄树>,也发现里面有很多翻译上的错误......现在的出版社,真是没得说.
如果能在国内购买到原版的就好了.
买本好书不易.即使现在是太平年代.即使现代名家荟萃.即使你很小心.
书如果都这样,一定启发人的思维,一定陶冶人的性情,一定每个人都可以学会辨别是非.
知书达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