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行的几点思考_引爆点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策划 > 引爆点 > 关于流行的几点思考
Yion 引爆点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11-22 17:11:33

关于流行的几点思考

暑假的时候粗略读了一遍,前段时间又拿出来,断断续续认真地看了一下。
读完《引爆点》,并匆匆翻看过一次《异类》,个人觉得格拉德威尔的书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一本书就是围绕一个话题的几个观点,用一大堆的事例去分别论证自己的观点,然后再来两三个综合事例,告诉你“你看,的确是跟我说的一模一样吧!”。

先来说说《异类》。这本书我仅仅是从一个朋友手里抢过来匆匆用两个小时翻看完,好多细节都不记得了,anyway,最后留下来的东西或许才是真正的精华。
《异类》告诉你,成功之所以是成功的,之所以genius成为genius,之所以有人成功站在金字塔的顶端而有人永远只能蜗居在最底层,是“机遇”和“传承”的作用,在我的理解看来,格拉德威尔所谓的“机遇”和“传承”,其实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
谈天时,举了几个很典型的例子,典型到我想要在这里和你分享这几个事例。
一是某国棒球队(或者其他什么球)的队员的生日(单从观察力这一点就对格拉德威尔佩服地五体投地),他发现某国的棒球队员的生日都集中在某个月,也就是说,你的出生日期就决定了你能不能成为出色的棒球队员,成为赛场上的焦点。原因是某国的少儿棒球队、青年棒球队的选拔都是在一年之中的某月一日,而且参与选拔的人必须在某月一日达到一定的年龄。那么在某月一日后几天出生的人就比某月一日前几天出生的人多了整整一年的训练和成长,而且青少年时期恰恰是一个人生长发育最快的时间,也就是说,你如果在某月一日后几天出生,那么无论在体格、技能、经验上都比某月一日前出生的人要优秀,如此以往,最后剩下的都是在某月或者后面两三个月出生的人。【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让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都要夺走。】
二是目前福布斯富豪榜榜上有名的人当中,有一半都是在某个年代,准确说应该是19世纪40年代(?)出生的,如钢铁大王、铁路大王等,因为在他们出生之后二十年,1860年左右,正是工业时代发展最快的一段时间,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同样的,如今IT界大佬级的任务,如比尔盖茨、乔布斯等人,都是在1955年前后出生的,20年后,个人电脑出现并进入了发展最快的时代。后来我默默去google了一下,发现像谢尔盖布林,哈里佩奇,陈士骏(youtube创始人)等人,都是20世纪七十年代的人,20年后的90年代,正是美国网络普及,互联网发展最快的时代,同样的,时势造英雄。
另外,格拉德威尔还提到了【10000小时定律】,同样是比尔盖茨的例子,这些人中都是其中有条件在电脑概念刚刚出现的时候,在他们真正开始自己创造之前,有了极好的条件让他们可以夜以继日地锻炼自己的编程能力,早早超过了10000小时定律,当条件符合时,一切便水到渠成。(我个人非常崇拜一万小时定律,可能是因为自己比较懒的缘故。)
后面谈地利,举了一个地方的例子,细节我不记得了,应该是那个时候刚刚好进入了阅读的疲劳期,想有更深的了解的同学这里有链接:txt版: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7947758.html ;PDF版: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2785523.html 。
然后后面讲人和,主要是讲身边的人怎么样去影响你自己。与优秀的人在一起,你会变得更优秀,之类的。
总的来说,就是一本看看也无妨,不看也没什么损失的书,但感觉看一下会给你别的地方的思考一点启发,所以,无聊的话还是推荐一读。

后面来说说《引爆点》。之所以读两遍不是因为他有多好,仅仅是因为我买了这本书,而第一遍读的时候收获甚浅,希望第二次读可以榨出一些东西来。
介绍一下他的流行三法则:Law of the few, Stickness factor, Power of context.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以及环境威力法则。
你不得不承认,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某些人的确比其他人更为关键。而格拉德威尔所提到的个别人物法则,说的就是这一类人,他称为——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
关于联系员,书中提到一个实验,在验证“六度分离法则”时,研究者发现被试者最后都是通过某一个特定的人联系到实验对象(被联系的人),这一个特定的人,就是书中所说的所谓联系员。如果你仔细去看你的交际圈,你也会发现你身边总有一个人,你是通过他才认识到更多的人的,他似乎无所不能,从清洁工到某某大领导,什么人都认识。而这个人,就是站在你的金字塔式的交际圈顶端的人,是把你和世界联系起来的人。如果没有,或许你就是格拉德威尔所受的联系员。
另一种个别人物即是内行,或者称万事通。这样的人似乎对每一件事情不摸根究底一番就会浑身不舒服,并且热衷于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别人,而他周围的人大都也信任他的说法(因为他的消息往往是newest and true)。要流行,你需要这样的人来告诉大家,“这个是好的,去买吧”。
再一种即是推销员,他们天生精力充沛且具有超感染力。提到一个小窍门,“微妙的暗示”:通过暗示的动作让人们产生不同的感觉做出不同的决策。我觉得这点大有可为。里面举到的例子是美国大选期间,电视播报员播报candidates时不同的态度直接影响了投票,但感觉这个东西还能再深入挖掘,欢迎交流。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