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不是你想当,想当就能当_引爆点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策划 > 引爆点 > 网红不是你想当,想当就能当
12ddmm 引爆点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8-02 15:08:42

网红不是你想当,想当就能当

最近看了本书,美国人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写的《引爆点——如何制造流行》。英文名叫Tipping Point。
看完之后就想,挖槽,想当初还在从事制造流行的工作的时候怎么没有觉悟看看这些书呢?
闲话少说,直奔主题。运用这本书中的三大流行法则——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来谈谈现在火炎焱的网红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百度式的人物。
如果这个人在我们周围,我们往往会懒得去问度娘。甚至有的时候他会主动向我们传播信息:
买笔记本?看颜值追求轻薄选择MacBook,追求性能选择MacBook Air;琵琶巷里进去拐两个弯的那家烧烤店好吃不贵还送啤酒;甚至于新来的前台用的是菲拉格慕的香水!OH MY GOD!
你会觉得这样的人物可有可无吗?如果你这么想,高估自己的能力,并且认为没有这样的人物自己能百度或者GOOGLE搞定一切,生活依然便利快乐,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不管你是有意或者无意,只要你听从了周围百度式人物的话,你距离你的目标方位就少了非常多的曲折迂回,甚至于,你开始有了目标。

要知道我的第一台苹果设备ipod touch,就是在一位高科技新设备迷弟弟的推荐下购买的,他甚至都没有推荐,只是向我展示了ipod touch的神奇妙用,加上他口若悬河的叙述我就被深深吸引了。那是在2009年,触屏设备刚刚开始走红。
看过《引爆点》,回忆起这段往事,我的这位弟弟应该符合推销员加内行的角色,同时,据我所知,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同学朋友有近十位用上了ipod touch,所以他也具有联系员的特点。换句话说,这位弟弟就是我生活中的特别人物。

那么网红是什么呢?
就是生活的高度集中和凝结——十个我弟弟这种水准的威力乘以爆点再加上推波助澜的热血粉丝。
首先作为个人应该符合联系员或内行或推销员的个别人物法则。(三种品质都具有者为上乘,如果不能,至少要居其一)

联系员:马尔科姆在书中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那就是具有非凡吸引力的人——擅长社交、精力旺盛以及在同类中具有足够影响力的人,能够将艾滋病广泛地传播开来:一路一带带出一百个。艾滋病?你有没有搞错?我知道有人一定会吐槽,不过如果把艾滋病转化成视频、文章、图片,这就离我们当今社会的网红内容不远了。(圆回来了,擦把汗)网红首先需要有一定的朋友圈,在现时代就是那些人脉广,粉丝数量多的人。那么那些刚刚踏上社交媒体希望成为网红的人,没有人脉和粉丝怎么办?这就是国民老公王思聪魅力飙升的原因,想想看有多少网红争着喊着要抱老公大腿。实力联系员的一次转发,一次吐槽能够引发大量的围观。这也是很多不入流小明星希望借助与大明星的绯闻上位的原因,通过大联系员博关注。
内行:微博上的大V,微信的知名公众号,社区的活跃灌水者……不过最集中的体现就是知乎的大V了。他们是各行各业的能力者,具有本专业的深度知识和强大的号召力。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乐于分享,助人为乐是网红内行的天性。比如设计师阿门,公众号庞门左道;育儿专家崔玉涛;营销专家李叫兽等等……内行是最实力也是可以长久红下去的网红。内行们了解内情,也有能力把信息迅速地传播出去,这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一下一旦发生事情,比如疫苗事件,比如老虎咬人事件,比如逃离北上广的营销事件,多少内行在第一时间整理思路发布消息附带分析和预测或是建议。
推销员:在微博上你一定遇到过这种人,他们不一定有很多原创,但是他们疯狂刷屏,把内容资讯推荐给朋友,他们最大的乐趣就是转发分享。这些人擅长说服他人,精力充沛。在微信上也有很多这样的推销员。有原创也有转发。说实话,我觉得走在时尚尖端的石榴婆和资深小龙虾爱好者咪蒙就是这样的原创型推销员——前者在推销一种时尚观(其实是生活理念)而后者在推销一种价值观。正如马尔科姆在书中所说高手推销员具有”催眠能力“,他们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超越语言本身,让人们乐意赞成他们的观点。这是推销员的朝气、热情、魅力的综合。同时推销员会有微妙的暗示。好的,我决定写完这篇再去好好看几篇咪大大的文章洗洗脑。


说网红怎么能不提大名鼎鼎的papi酱呢。
来了。
如果仅仅是美,怎么能在美女如林的网红界一路高歌猛进呢?
话说在papi酱成为短视频网红之前,她已经是网红了,只是没有现在红得这么彻底这么痛彻心扉(我都在说些什么,咳咳)。
作为五年前的豆瓣资深潜水员,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papi酱从前就是豆瓣红人,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她发几张自拍,底下有一票回复的人。点赞无数。
那么papi酱是怎么变成我们现在所喜闻乐见的papi酱的呢?
我想以《引爆点》里举到的第二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来讨论下。
大家都知道,任何观念要对人产生震撼作用,关键之处都在于其内在质量。当我还是电视人的时候,我们反复谈的一点就是内容为王。
确实是这样,但是papi酱用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我们真正需要改变的不是内容,或者说不需要在内容上做出巨大的转变,让信息得到广泛接受的方法只不过是在意思表达上做出一点边缘修改。
《引爆点》这本书中举到的例子是儿童节目《芝麻街》和《蓝狗线索》。(多么亲切的领悟)《芝麻街》的首创人员在遭受失败后,并没有全盘否定自己的制作思路,他们只是把大鸟增补了进去,大鸟的参与改变了一切。
回到papi酱。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网络上吐槽段子手一抓一大把,其次会做视频的段子手也一抓一小把。但是能够持续地根据附着力因素法则不断修进的,恐怕就没有几个了吧。(以下内容参考西奥马尔《大数据解读papi酱如何从3分钟短视频做到在百度半小时直播》)
2015年中,她通过吐槽和模仿视频开始探索大家的口味偏好,到2015年8月27日公布《男性生存法则 第一弹》,papi酱开始了套路化地发展。话说这个视频的回复转发和点赞达到了3万左右的量级。
从2015年9月开始,papi酱继续通过模仿与搞怪继续试探观众洗好,大多是网络桥段,保持一定的更新,维持粉丝关注。标志性原创视频是《台湾人说东北话》,直到2015年 10月16日开始使用电音。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使用电音,使用电音,使用电音。正是声音,将papi酱与所有其他的吐槽类视频区隔了开来。也让人们更有兴趣关注内容,观看的时候自带high感。
这个的意义大概就相当于《芝麻街》中的那只大鸟。(我又开始发散脑洞了,中国好声音的转椅有同样的功效)
时刻准备着,papi酱要爆炸了!
2015年10月27日,她发布了《美女的烦恼你们根本就不懂》,引发爆炸!
接下来的故事你们都知道,已经摸到粉丝痛点的papi酱一方面通过选择社会热点作为话题,一方面通过各类电影观后感吐槽表明自己的专业性(中戏导演系研究生),OK。
好几次我一边啃鸡爪一边看papi酱的短视频,就差一边看一边举手了,我也是,说的就是我!可见,papi酱对于内容的把握是多么贴近当下年轻人,贴近我们九零后!~
当然,很重要的一点是,papi酱内容的投放策略,全平台,只要你能想到:微信、微博、B站、爱奇艺、优酷……
你看,附着力给我们的教训是,在适当的情况下,总是存在一种简单的信息包装方式,使信息变得难以抗拒。
在我看来,电音是papi酱的魔法棒。当然,这是在她的内容具有吸引力的前提之下。

最后,来说说环境威力法则。
话说最近我一直被一句话洗脑,是说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的消费观的:“对广告无感,为喜欢买单”。我想这句话还是比较贴切地表达了当下的社会潮流的。
网红要红,就要符合当下的环境威力法则。
最近有一个不作死不会死的网红,对的,我说的就是北京野生动物园差点被老虎咬死的那女的。
为什么这个事情变成了网络热门话题?明明现在有超多事情可以关心的,比如土耳其政变;希拉里还能不能当总统了;德国恐怖袭击事件……说点国内的抗洪救灾、投资八亿公路烂尾……
因为,我们的社会总存在这样一些不起眼的信息点,但这些点是群体效应的引爆点。
知乎上有人点评说:“在教育傻X方面我不如老虎 我只会在网上哔哔”。“动物园也有错,没有禁止智障入园。”
说白了,这起事件引发的全民大吐槽是大家对长久以来不守规则肆意妄为行为的集体大爆发。同时,人是群体性动物,一旦影响漩涡形成,不关注都不行。你朋友圈如果同时有三个朋友都在转发或者评论一件事情,难道你一点好奇都没有?不想点进去看一下?
好吧,害死老妈自己又差点被老虎吃掉的网红不当也罢。
大概来说说普遍意义上的网红想红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来符合环境威力法则呢?这里仅作举例,不过分阐释。
情怀。符合大众口味,并用情怀来包装。想想当下的情怀有哪些呢?可以参考《奇葩说》的诸多讨论话题。
虚拟与现实的链接。不管是文字网红还是视频网红还是直播网红,都需要具有高高在上的神秘感加亲切邻家的现实感。这个可以自行体会。
社会认同或反对。没有人关注的网红怎么可能红?
奖励。奖励关注你的人,奖励粉丝。
流行潮同正在发生的条件、时间、地点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芙蓉姐姐和凤姐放在现在的环境中未必会火,而周云蓬早个十年也未必不火。实际上,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或多或少地决定着我们的内心状态。
尽管有时我们不想承认,我们对此并不完全了解。就像我有一段时间很喜欢汪国真(九十年代的网红,如果那时候有网络的话),觉得他的诗歌简直是指引人生道路的明灯,但是现在回过头去再看,已经完全不对我的胃口了。
在解读papi酱的成功时,很多人都分析了她的美貌、才华(就像自我评价“一个集美好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而低估了具体情形和环境因素。
同样的,当下网红遍地,网络直播蔚然成风,是不是也是无聊中追寻有趣的时风使然呢?
就像马尔科姆所说,世界并不是我们一厢情愿认为的我们直觉中的世界,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引爆点》这本书比较主观化,但是不管怎样,他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看世界的角度,同时,我们可以慢慢地相信人们可以在特定力量的驱使下,骤然改变自己的行为和观念的。而如果把资源集中在引爆点上,换个视角看这个似乎雷打不动,无法改变的世界,只要找对了一个点,轻轻一触,这个世界必然能够动起来。
有的时候,我们正在改变的开始,而浑然不觉世界已完全不同。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网红不是你想当,想当就能当”的回应

舒翰夜带刀 2016-08-02 16:53:58

嗯 撬动点引爆点还是须得很多的准备计划 和纯粹的运气不一样 现在商业是互动 玩 买的是个喜欢 好吧 三个字 脑残粉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