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报纸的访谈_In买life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策划 > In买life > 给自己报纸的访谈
周周 In买life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8-01-06 15:01:00

给自己报纸的访谈

被书写的
时尚就是逛呀逛

新京报:很多人都看过黄伟文的那本《Y》,也是写时装评论的,有人说这本书很像他的,这本书和他有关系吗?
周周:有。我在后记里写过,这本书很多时尚观点都来自于黄伟文的影响,很感谢他。但是不一样的是,我希望我书写的是用文字见证无数以往只见诸于纸上的品牌是怎样急速降落在我们这块拼命变化的土地上的,并用最当下与本土的思维方式评说它们。它们打着深深地时代的印记和属于我的印记,确切地说《in 买 life》是一种体验,而不是评论。以前总是有人教导我们说“热爱生活”,可生活是什么呢?太抽象了,我希望大家从“in 买 life”里发现,热爱生活对于周周就是“解闷有很多种,最喜欢就是逛呀逛。”

新京报:在书里面,你描述了一种很愉悦的生活,那是你自己真实的生活吗?
周周:是呀。当然也没有“日日高潮,夜夜笙歌”,生活中还是自己找乐儿吧。
  
新京报:你希望通过这本书传递给读者一些什么样子的信息和理念呢?
周周:时尚是一种权力,人人都可以享有的权力,而不是很少数有钱人的特权。再就是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东西。

被低估的
创意市集给年轻设计师一个出口

新京报:2007年,创意市集不再一个陌生的词语,每当大假来临,年轻人除了音乐节玩耍去书市买书去逛创意市集溜达也成了一个新节目,年底,创意市集上成熟的品牌在金融街的展示,意味着越来越多人的已经注意到这股新生力量。

周周:它的蓬勃发展远比某个中国设计师登陆米兰做了一场秀更有意义,因为它给了很多年轻的设计师一个“出口”,但怎样与工业结合,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京报:在这些中国年轻的设计师里,你偏好perk的缔造者窝窝和早,去逛这样的小店子和在名牌店购物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周周:事实上,对还没有成名的设计师会有美好的憧憬,光顾这些设计师店铺并不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它在考验你的嗅觉,判断力,包容心甚至忍耐力。去设计师工作室淘宝还有一件更隐秘的乐趣,就是今天的她/他也许就是明天的Miuccia Prada/Karl Lagerfeld。所以,关于现在这些设计师,我能想到的最得意的事,不是你陪着我慢慢变老,而是你帮我改过裤脚……

要提防的
被淹没的北京气质

新京报: 2007年夏天的时候,四合院门口老头老太太都穿着印着2008字样的大背心在树下乘凉,看着让人伤心,你说,到了2008年,外国人来了北京,看这老老少少整齐划一的打扮的多失望啊。
周周:这就是所谓的“人景合一”的道理吧。每个城市都会因为不同的历史文化而散发出不同的气质,东京日常里规整光鲜,所以连最颓废的Punk Look,穿起来都会让人觉得很有教养;伦敦整个城市向混进洗衣机里洗了一遍,各种颜色都暧昧难分,;而香港呢,也没有电影里那么花巧俏丽,人人都很匆忙劳碌,所以一定是实用先行,以至于一切古灵惊怪都发育得不健全……那么北京呢?其实北京最难穿。因为北京太大了,,大到你还没来得及踮起脚尖,就被淹没了。淹没,在北京是一种大趋势。在这样的布景之下,你怎么穿都不会像是个Supermodel,你穿什么都只会在自己身上生效,绝对无法改变周围大环境。所以就是人是人,景是景,这才是北京地道的style。

新京报:能说几个关于北京的时尚名词吗?
周周: A货,动批(动物园批发市场的简称),西单范儿。我觉得A货是很多人,包括我的时尚启蒙老师。动批和西单都是可以代表北京的时尚名词,我相信早晚有一天它们会和涩谷与原宿作为东京的时尚地标一样成为北京的时尚地标。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给自己报纸的访谈”的回应

三三三三 2008-06-13 20:25:47

我觉得西单范还分西单明珠范和华威范等等,都不一样。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