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
故事的起因与我高中时代的第一个语文老师有关。
她身材消瘦,长了一张差一点就成为美女的脸,散发着文艺女青年的气息。一次语文课,她提到了王小波,她说很多人甘心作王小波的“走狗”。那时的我读书不多,不清楚王小波是谁,但是从老师的话中我能得到两条信息。
1.王小波的粉丝对他很忠诚。
2.“走狗”不是个好词,喜欢王小波的人都有问题。
一
高中时代喜欢读贾平凹的散文,逢人必说。一次与Z君谈到此处,Z君说贾平凹写的小说是黄书,我很气愤,当时却并未反驳,因为我没有读过一本贾平凹的小说。我不能说,说了可能我和贾平凹都“万劫不复”,于是我牺牲了“贾平凹”。我不能冒这个险。
《黄金时代》可能是王小波最有名的作品,也是我读过的第二本他的书。W君有一次和我谈到这本《黄金时代》,他说以前他在图书馆借到过一本,上面有点黄的地方都被画上了线。我心里知道,“贾平凹”事件又要重演,不过这次我有准备,我读过这本《黄金时代》。我打心底里认为这不是一本黄书,但无法否认很多人把它当黄书看,就像村上春树的书一样。
我想到了一个判断一个人是否把此书当黄书看的方法,就是问他书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如果不关注书中故事,自然回答不出。可我低估了王小波的智慧,他的文字极为琐碎,一盘散沙,用不了多久我也记不得个中细节。于是我对看过《黄金时代》的人便有了一点戒心,我不敢说我看过《黄金时代》,我怕被问住。
二
我看过的王小波的第一部作品是他的散文集,当时是高中。那时候我已经知道喜欢王小波的人都是有问题的,不过我喜欢“有问题”,我觉得“有问题”很“酷”。多年后重新翻开这本书,发现大多数文章都被我打上了分数,基本都是B和C,对于当时的这种情况,我的解释是,我处于青春期,有点叛逆。王小波的散文写了很多“文革”时期的事情,适合愤青读。就像中国足球一样,你在中国什么都不可以谈论,唯独中国足球可以肆意谩骂,发泄心中不满。所以中国足球永远不会消失,王小波的文字也一样。我谢谢中国足球。读王小波的散文有时候让我想起当代的韩寒,不过韩寒长大了,不怎么说话了。
三
我看《黄金时代》尤其想到的词就是“无厘头”,一切都可以是如此的荒诞不经。我承认读《黄金时代》时,不只一次笑出了声音,不过我知道这种荒诞后面他有话要说,我还揣摩不好。而对于王小波的这种风格,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特立独行”,他就是要创造一个王小波体,成为一个死后仍然笑看这个世界的作家。想到此我不禁战栗和敬畏。
我想到了兰陵笑笑生,一部有悖伦理的《金瓶梅》就是要写尽人间沧桑。王小波与笑笑生一样,都是时代的独行侠。
四
读王小波的过程大概是这样: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于是我重新翻开了《黄金时代》,将画过的线一一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