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_师从弗洛伊德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通信 > 师从弗洛伊德 > [读书笔记]
Santa 紫霞仙子 师从弗洛伊德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5-29 21:05:15

[读书笔记]

<酒和同性恋>
p49:和陶斯克一起讨论了酒徒的特征:同性恋、不手淫、野蛮、对待妇女暴躁易怒,特点和下面一类人很像:自爱、自恋、不忠诚、性欲很淡,只不过前者会引起酒精效应,而后者在这一方面很正常。对这个问题人们可以这样来看,酒精可以提高个人自信,可以战胜阻力、消除沮丧感。……酒徒所表现出来的同性恋倾向是否和真正的同性恋有些差别,他与其说是对女性身体不感兴趣,毋宁说是为了想要找寻对自身的兴趣并在同类身上获得对自己的自信感。……弗洛伊德:“我认为,神经症和歇斯底里的区别不应该从本能生命上而用从心理状态上去寻找。”
<讨论之夜:巫术和宗教>
p51:我认为宗教思想的本质是,在宗教中的人们能够达到自身和外部力量的统一。只要人类的意识使他与外部世界产生距离,人类就必须这样做;而动物则和外部世界仍处于本能的统一状态。……从本质上讲,二者都是一种创造性、自信心的迸发,至于它所导致的凭空虚构才能给人类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提供庇佑和支撑。
<讲座之九:儿童的谎言二则>p53:体罚和温柔的性(扭打)的混淆
<女人的文明问题>
p54:女人会将自己全部的文明力量投注在上面,是这一过程“文明”起来,以期使自己的全部冲动都能得以吸收。
<讨论之夜:法兰西矿工>
p55:根据“大地母亲”(在这里毫发无损地接受了死者)原初的真正内涵,埋葬可以理解为返回青春。
<讲座之十:神经症患者,健康的人>
p56:弗洛伊德在周三的讨论中提到了“野蛮人”,他们的原始状态似乎和他们的性本能没有收到压抑有关,就像有些青少年在过了青春期之后,由于早期性欲的旺盛和丰盈,其思维活动性就会锐减。……通过隐晦的罪恶感来抵制纵情享受,力求权衡自然和文明两个方面。只不过健康的发展中,文明不应该做为自然的对立面而出现,而是二者应该达到和谐统一。
<性和自我>
p58:就像所有创造过程一样,在性的范围内,快乐和痛苦相互更迭;无性生活和性冷谈的人们通过对痛苦感觉较为迟钝,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同时也无法享受到神秘的慰藉。就像所有对立物一样,快乐和痛苦原本就是统一的,对于这一点,自恋的人有着最为切实的体验。同样当痛苦过于强烈时,就只能是一次包含了痛苦的情感发作,而不再是一种灾难了;当幸福发展到极致,人们便也无法享受幸福了。正如歌德所说:“神给予他的宠儿一切/一切都是无限/所有的快乐,无限/所有的痛苦,无限。”
自我本能可以否定痛苦,但是当自我本能无法发挥其效能时,性本能就会显现,把痛苦转化为肉欲,把死亡囊括于爱欲的范围。因此,每一个过于强烈的高潮点,包括最没有兴致的高潮点都会对性产生影响。幸福对自我本能只能产生较短时间的作用,然后就变得和痛苦相似了。
<拜访弗洛伊德,自恋的猫,心理分析的馈赠>
p63:弗洛伊德和猫的不平等关系
p64:或许,不论是幸福还是痛苦,只有当它们从我们的潜意识中升腾出来,变成我们的体验时,我们才能感到它们竟然如此之强烈。……就人类的情感生命来说,曾经的虚构——天堂和地狱——作为永恒的真实被保存在潜意识之中。
<讲座之十二:儿童的梦>
p67:天性—文明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单个人的自由解放只会导致他的人格走向分裂,只有在所有人都获得自由的条件下,自由才可以发挥其作用。
<童年,自我和世界>
p69:人们反复讨论的一个主题,即对父母之间的同房关系的初次认识对一个人的童年具有重大意义。
p71:所谓憎恨,即指从团聚中清醒过来对不能继续再爱的一种失望心情。
p71:只有当人类不去解释,而是去爱、去找回人类自身的时候,才会进行人格化和肯定。
p71:同时,世界也不情愿地变成了早期的、无条件的真实,我们将其作为一切建构的基础。由于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就像对其他对象的认识一样,也需要从外向内,因此,当世界一直蔓延到人类自身的身体时,我们就会同样在这个分割的链条上发现自己,并发出疑问:人类是从哪个点开始产生的,又是在何处被作为“灵魂”和“精神”被吸收进来的……
《关于自慰的讨论》:男人和女人
p75:女性自身才知道究竟怎样才算做“相互依偎”,比如互相在对方身体上能够获得安宁,或者只是纯粹的相拥而眠。两人之间是能够互相刺激对方引起兴奋,还是在相互存在中感觉到和平宁静,这是两种极为不同的爱人关系。在第一种情况中,性欲对自我生命和白天社会效益构成了威胁,而在第二种情况下,性爱之夜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并激励每个人以双倍的精力投入到白天的工作中。一个从未体验过这种宁静和谐、从未感觉到自己精力百倍的男人,要么轻视女性,要么对女性理想化,关键在于究竟他的自我本能占据上风,还是性本能占上风。这样的男人精神上空虚贫瘠、了无生趣,性生活乏味而粗暴,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只有男人才可能是个荒淫无度的禁欲者。而对于女性来说,性是精神的表达,精神容纳性的成分,二者相辅相成;因此只有当女性被剥夺了其女性特征时,她才会演变成上面的状态。
<讲座之十三:双性人,神经症和性欲,梦的解析>
p77:弗洛伊德:反向的性别因素永远隐藏在潜意识之中
<拜访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和哲学>
p78:弗洛伊德对纯粹哲学的抵触。他认为,人们必须从根本上和那种想要找到事物之间的最终统一的想法作斗争。其一,这种想法来自于神、人同形同性论的根源和习惯;其二,它对科学积极研究具有阻碍或者扰乱作用。他说,他从来都没有那种一劳永逸的要求。接着,我们谈到了生命中伴随着经验的增加,即使在有利的命运下也会逐渐产生的沉重和忧郁,谈到了渐渐稀少的欢欣。那么在渐渐稀少的统一要求和欢欣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呢?弗洛伊德承认,统一的力量最终产生于自怜——但是按照他自己的猜测,人类生活的勇气也从那里产生。
p79:在经历了青少年对哲学和艺术的狂热之后,戛然放弃不仅仅意味着疲劳无力,更会由于在科学或者实践中的过分投入而造成某种眩晕。这是一种由于听天由命而产生的对自身的一种压抑形式。
<和陶斯克在一起,童年经历>
p82:E女士童年时过生日得到了一个漂亮的木偶,她很喜欢,但她当时唯一的行为是把这些木偶扎起来放置一边,不再注意它们。她把它们扔在一个黑洞洞的房间里的一个大箱子后面。然后又开始悲伤后悔起来,渴望幸福——而在当时,她还不知道如何安置幸福。
<讨论之夜:自恋>
p83:弗洛伊德:只有当自恋对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时,它才表现出病理的症候;这一点和同性恋相似,同性恋在一般情况下也只会起到充盈自我的作用。
弗洛伊德:为什么艺术家都处于自恋状态、,发展未受阻碍,原因在于,艺术创作需要自恋、需要在思想上具有幼儿自恋式的无限权威。
p84:弗洛伊德:就像对女性的爱一样,他永远在追求新的对象,以使整个世界和自己成为一体;因此,他也强烈的渴望被爱,如果得不到对方的爱,就会变得愤世嫉俗。
p84:对于自恋的人来说,他对性伴侣的感谢并非由于对方的爱,而是因为他感觉自己有能力教给对方怎样去爱。然而正是这种诚挚的感谢,才能比爱本身还能持续更长久一些。在自恋的人身上,自私的爱和无私的爱同时纠结在一起,二者是同一的。
p86:自恋的三个方面含义:第一个含义指爱上了镜子中的自己(只有在神经症的驱使下显出这种症候时,才算是悲伤的——如传说中的那样);第二种自恋其实有点名不副实,因为自恋形体并不来自于镜子的反射,而是来自于自身,由自己臆造出来的——从精神分析学的象征角度来讲,“水中的影子”。现在有了第三个内涵,指发现式的对象为自身的自恋,自我认同者。
<陶斯克讲座:强迫性神经症,空缺的意义>
p87:“礼仪”是“恐怖”的前奏。
所有的魔术和誓言都产生于在模仿或者虚构自然法则的过程中对生命威胁所感到的恐惧,自然法则和人类意志联系在一起。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控制世界的能力逐渐呈现借些话递增的趋势,而一些看起来难以把握的东西,倘若存在于外部世界中,则被认为是有趣的现象,倘若出现在某个人的精神中,则会被认为天才。而与之相反,对于过去的人们来说,他们对世界的印象仍处于混沌状态,所有的拯救内容和类似上帝的形象都必须一种立体的、固定的形式来展现;在这个混沌状态中,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变迁紧紧捆绑在一起。在过去所有的艺术和宗教形式中,礼仪都被看做是一种寻求庇佑、统一和整合的礼仪。原罪代表着世界进程的断裂,而不是像我们今天所认为的那样(带有一定的感伤情绪),罪恶是外部生命进程的某些行为状态。
p88:我们的几个有限的感官不仅受到客观世界的局限,同时必须借助于空缺来完成对世界的构建,就像孩子搭积木时要把一个一个的积木交错搭在一起。
<讨论之夜:精神分析和发展学说>
p91:创造性的人将会从深渊底处对每一个时刻进行再创造。
<陈词滥调,男人和女人>
p92:所谓陈词滥调,并不是因为它缺乏精神内容,而是因为它缺乏生命力。
p93:女人是幸福的动物。她就像神经症那样倒退到自恋的状态……从根本上来讲,神经症患者想要变成女性的愿望其实就是一种追求健康的愿望表达,并且是一种追求幸福的愿望。因为,只有那样,性欲才不会意味着放弃自我的界限,才不是一种分裂,而仍然属于个性的家园。
注:莎乐美《关于女性特征》:女性通过她的成熟达到自我控制、自我保留,她被终极发展排除在外。事实上,女性的特殊品德就在这里,它们从性别角度属于否定的品德。当女性的自我意识在人类成就方面和男性进行竞争时,她们正是从这些品德中获得解放式的休整。^^在我看来,我们与其把这些称为美德和成就,还不如称其为幸福。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