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盛宴_时间的形状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时间的形状 > 思维的盛宴
Bob 时间的形状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2-07 11:02:05

思维的盛宴

开始阅读《时间的形状》,是在离开上海的动车上。在《伽利略与牛顿的世界》(第二章)里,理解两位物理大师的所提的原理并不算难。只消比对飞驰而过的高铁,立马就有了“参照系”,“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牛顿的绝对运动观”便也不难理解。更何况,初高中阶段对它们已有学习。所不同的是,彼时学习是一种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只记得公式,却难知其味,不明白这些原理背后的有趣故事。

回上海的快车上,则在阅读书中的《广义相对论的宇宙》(第五章)、《时空那点事》(第七章)。躺在哐当节奏规律的卧铺上,思维却像被置入一个实验场,眼前的世界好像突然变了,时空扭曲了。时间旅行、星际旅行与贸易,扑面而来,直抵梦境。

整体而言,这是本压根没有什么架子的相对论科普入门书——更准确的说,是一本史话。它一改大多传统科普作品的冷面形象,将知识形象化,富于故事性,按层次深入展开。当然,作者自谦非科学人士,仅为“自然科学狂人”,对这本耗时42天的作品的看法是“带点科学知识的饭后闲书”。它并非只“博得读者一笑而已”,而是将原本对相对论敬而远之的人们,拉入一个精绝奇妙的物理世界里。从此之后,时空不再是“身外之物”,我的阅读与关注视野将会扩大。就个人而言,我要感谢作者的这本“闲书”。

这是本既谦虚又骄傲的书。前言首段里,“我可以保证,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这本书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科学知识普及类图书,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可以用来当作茶余饭后休闲翻阅的书,就像阅读一本有意思的小说。”说它骄傲,是因为作者傲娇的既可爱又有气势。恰如后记所言:

“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之一是,在我老得快要死掉的时候,收到几张全世界知名的科学家的信或者卡片或者电子邮件什么的任何东西,上面说:年轻的时候曾经看过您写的一本好像是科普类的书,虽然名字和内容现在都已经想不起来了,但当年我看完以后就毅然投身物理学了,以至于有今天这样的一点点小成就,非常感谢您,祝您老一路走好。如果真有这样的一天,我想我会带着非常满意的神情上路……”

这段话很让人感动!

作者大约并非为了出版一本书而着手写作“相对论史话”,而是希望用好看的语言,将艰深的理论相对简洁清晰地呈现给读者。因此,整本书倒也闪现着网络帖子的特点,具有很好的片段性与承继性,懂得制造玄机,吊起读者胃口,又肥瘦皆宜,满足你的阅读快感。

作者颇像一位耐心温和的说书者,他不急不徐地讲解相对论。口气是平和亲近的,喜欢将历史融入场景,不时地设计些虚拟对话,激活或还原那些激动人心的场面。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发现,成为一场古今穿越的对话;牛顿的绝对运动观,化为一堂只有两名学生的物理课。

这本书,既让人有阅读网络热贴般的快意,也考验你的思维。建议诸位,找个完整的时间,将第四章《爱因斯坦和狭义相对论》一口气读掉。只有这样,你的思维才不掉队,也更能享受爱因斯坦思维实验的乐趣与惊异。这就是思维的盛宴!让脑袋大胆一些,狂放一点,将诸种观念放置于爱因斯坦的思维实验场,乐趣就慢慢闪现出来。当你好像又那么一丝明白狭义相对论时,略微懂一丁点时间会膨胀、空间会收缩时,这趟惊奇之旅也才刚刚开始。

相对论,无疑是本书的核心。谈论它,绕不开光。光“引导着懵懂的人类拨开草丛,沿着蜿蜒的小溪进入一个幽暗的洞穴,穿出洞穴,然后一切豁然开朗,桃花源就在眼前”。光正是开启这段旅程的绝妙介质。也正是光,启迪着爱因斯坦,终致狭义与广义相对论的发现。

由狭义相对论到广义相对论,尽管只是“文字上的一小步,却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一大步”。这一步,爱因斯坦整整跨了10年。自此开端,时间与空间模糊起来,时空变得可以弯曲,引力也不是力了,黑洞终于出现了……

相对论、时空观、黑洞、E=MC2等等,原本只是耳闻知晓的科学名词,能说出口,却不知其味。“平常之所以感受不到物理学的神奇,那是因为没有人告诉你普通物理学现象背后隐藏的秘密。”作者的此种判断我倒认同。想起填鸭式的中学物理教育,在一串串挂着国外人名的公式里颠三倒四地计算,却压根体会不了其中的妙处。非常伤感!

第六章《红色革命》是篇小说,但“所有故事以及历史背景均取材于真实材料”,旨在展现爱因斯坦、相对论与中国发生的交集,详解相对论是如何从一个科学理论变成了文革政治斗争工具的。我且武断的以为,这是在向刘慈欣的《三体》致敬——两者的叙述均依托于文革背景。更何况,作者说自己是标准的“磁铁——刘慈欣的粉丝”,并认为《三体》这部神作是“人类历史上,倒目前为止,从东方到西方最棒的科幻小说”。

顺着作者的思维,你走上了这宇宙间最奇绝的大冒险。你的思维受到挑战,你的观念将被刷新。“潮起潮落,斗转星移,这些平常司空见惯的大自然现象会突然在你眼里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意义。” 合上这本书,再看窗外的世界,天上的飞机,行走的人们,云里的太阳,一切好像都变了。

对了,提醒诸位别错过物理学上最著名的一张照片(P77)。那是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合影。那张黑白照片,是“物理学全明星梦之队合影、科学史上最珍贵照片、地球上三分之一最具智慧的大脑合影”。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思维的盛宴”的回应

科普斯坦 2012-02-07 14:23:46

哈,既然这样,才给个4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