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对文傻也是有用的!_时间的形状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时间的形状 > 相对论对文傻也是有用的!
杨早 时间的形状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1-17 22:01:16

相对论对文傻也是有用的!

我承认《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这本书最初引起我的兴趣,是《后记》里的一句话:“这本书我不取一分钱版税,所有我该得的版税全部由出版社代为用作宣传推广费用,我非常乐意为所有的读者免费打工42天。”

据我的经验,这种情形一般出现,是在诗人出版诗集,或是给家里长辈整理遗著的状况下。然而看书名,似乎不太可能是诗集,爱因斯坦也没听说过跟一个在上海的中国人有何瓜葛。那么只有一种可能:作者迫切希望与任意读者分享他的知识或文字。能让一个写作者有此激情的因素,只有两个:智慧或美。

看完本书我才发现,我并不是作者心目中的最佳读者。他最希望感染的,无疑是那些有可能爱上物理,进而走上物理之路的大好青年。而我是已经被方舟子及其粉丝判断为“文傻”的文艺中年,据说我辈的存在还影响了中国社会进步(据中青报调查)……这种尴尬的状况无疑会影响我评论的有效性,更何况我确乎是一个科盲,我也不知道作者写的这些东西对不对……好在书名副题里有“史话”两个字,科学史也是史,说到史我总还是有点发言权的,虽然我也不是学历史的。
        
作为我已经被这本书感染的例证,请允许我模仿爱因斯坦的口吻说上几句:

一本书好不好,取决于它的参照物为何。比如许多外国留学生来中国研究中国文学,随便逮着作家就能吹得天花乱坠,因为他不熟悉整个中国文学的背景,尤其是现当代文学。用汉学界的行话来说,这个作家是不是个“大土豆”,了解整个谱系的人是很清楚的,就不敢说过头话。但如果只精读过这么一个作家,论文也只写这么一个作家,难免现代性呀都市性一通乱捧。乍一听觉得,哎呀,这么伟大的作家我们怎么都不了解。其实如果不是政治原因,哪有那么大的遗珠等着你去挖。

扯远了,再说一遍:一本书好不好,取决于它的参照物为何。参照物的选定,当然跟写作质量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跟主题有关,跟写法也有关。选定参照物不仅能帮你判定书的好坏,也能帮助你尽快进入该书的语境,让你读过一本本书勾连起来,而不是东一本西一本地乱放在脑子里的书架上。

作者自称是“磁粉”,那我们就把刘慈欣的《三体》列为第一个参照物。我仿佛听见作者在抱拳说“愧不敢当”,当然,在小说的想象力、叙事节奏以及结构能力方面,两者的确不可同日而语。我想指出的,只是有关相对论、多维空间、弦理论等物理学知识的演绎方面,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三体》将知识夹在叙事当中,更恢宏也更抓人,而《时间的形状》无疑更系统,知识的来源也描述得更完整。我愿意将《时间的形状》比拟为《三体》的某本“参考读物”,正如你一边读《哈利•波特》,一边去读《霍格沃茨,一段校史》或《神奇动物在哪里》一样。

第二个参照物是人见人爱的《生活大爆炸》。要知道《时间的形状》讲到的最后那个超弦理论,正是谢耳朵痴迷不已并发誓要凭此获得诺贝尔奖的那个东东。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当潘妮和莱纳德还在一起时,两人滚完床单后,潘妮饶有兴趣地问:“到底谢耳朵整天在干些什么?”可怜的莱纳德,书呆子不懂得敷衍无知的爱人,他就会认认真真地从——当然不是谢耳朵开口便是的古希腊——伟大的艾萨克•牛顿讲起,重点会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与他的同行们。不过你知道,滚完床单很累的,潘妮不久就睡着了。体贴的书呆情人多半会找一本普及读物放在他的高中女孩床头。唔,如果《时间的形状》有英译本,他真的可以考虑去亚马逊订购一本。

或许你永远也猜不到我列出的第三个参照物是什么。先来看一段狗腿文字:“笔法,却不是以往那些史书笔法。而是一种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字字都欲跃然而出的鲜灵笔法,在他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读来欲罢不能……”这段话可以用来夸《时间的形状》,大致不差。事实上,这段话是天涯网友给一个叫“当年明月”的人的颂歌。

就文字而言,我给《时间的形状》打分远远超过《明朝那些事儿》。且慢拍砖,这不是因为我自己也搞历史写作,同行相轻,而是基于我对历史与科学普及写作的不同认识。

我认为《明朝那些事儿》基本忠于史实,但在叙述中使用了过多的现代语词与现代概念,“那种简约化的对接,固然引人入胜,却也会示人歧途,让人忽略历史演变的细微处。而且我越来越相信,历史的本相,就在众多琐碎而杂乱的细节之中,一以贯之的历史,过度阐释的历史,虽然可惊可叹,但也予人靠不住的感觉”。这是我2007年一篇评论中的看法,现在我仍然坚持。

《时间的形状》文字非常活泼,有讲课,有破案,也有叙史(相对论在中国那一段),叙述中更是充满了对话体与小调侃,但这一切都是附着物,都不影响史实与推论的严谨:科学追求简洁而优美,历史则立足于人与事的复杂性,因此科学史的普及化写作,尽可以在叙述的花哨俏皮上出尽一切法宝,也不太会影响知识本身的严谨。

历史写作则不同,通俗化现实化一旦过头,跟历史本身的联接就岌岌可危,比如,当你把曹操比成CEO,读者也就直接将他想象成一个现代社会的CEO,问题是,现代职业经理人的政治、伦理、社会观念,都跟东汉差得天遥地远,用CEO思维去套魏武帝,除了亲切有趣,对于理解历史,坏处大于好处。

好了,三个参照物列完。我们大致可以判定《时间的形状》这本书的位置与属性了。

1、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而且是从常识出发,专业术语解释非常清楚,只要你喜欢《三体》或《生活大爆炸》,即使你是像我这样一个初高中物理都忘得七七八八的资深文傻,也能看得兴致盎然。

2、 虽然作者自谦说这甚至不是一本严谨的科普著作,只是一本茶余话后的闲书。但我觉得它的严谨性还是有所保障,至少书里的知识点都给了出处,不信你就去追查,查出漏洞来,咱们再一起扁作者。

3、 这是一本很必要的书。有谁不知道相对论呢?不过我们只是接受书本上给出的“常识”:相对论伟大,爱因斯坦因相对论而伟大。问题是何以伟大?我一直在研究1905年的中国精神生活。那一年的中国,我不敢说肯定没人,但知道这一年有一个叫爱因斯坦的瑞士青年连续发表了石破天惊的五篇论文者,肯定无限接近于零。可是知识一旦诞生,世界一旦混一,对接的速度非常之快,1922年,北大校长蔡元培不就打算邀请爱因斯坦来校演讲么?这位伟人不就影响了周培源与魏嗣銮两位中国青年么?一个世纪后,我想,让相对论的初步知识,成为中国社会高中学历以上者真正的“常识”,应该不算奢望。

最后我想说,对于我这样的文傻,相对论的常识也有触类旁通的意义。在2011年,我刚刚完成了一本讲辛亥的书。我写的所有人、事,基本都局限在从武昌起义到清帝逊位,那短短的120天中。对于其间的每个人来说,这段时间的意义并不一样。有人已经活在新的国里,有人还在旧国度里浮沉。这样去套相对论也许有些可笑,但对于一颗正在思考叙事与时间关系的大脑来说,谁说爱因斯坦就一定帮不上我这个文傻的忙呢?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相对论对文傻也是有用的!”的回应

首心 2014-11-12 17:40:45

同意6L。
而且拿科普写作手法和历史写作手法类比,本身就是错误。

I'm zz 2013-08-07 18:06:40

看完这本再去看 时间简史 发现没有那么抓狂了

沐微 2013-05-01 23:54:34

那三体和本书作类比,实在很奇怪。

Charity 2012-10-18 15:36:35

我也觉得夸得不好。
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深入浅出。作者能让我看明白相对论,真不容易。而且也相当地旁征博引,挺有文化底蕴的人。
它的思路非常清晰,让我的思考有了更深入和更广阔的空间。

小夫 2012-01-30 15:31:12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感觉这篇书评“没夸到点子上”。

小夫 2012-01-30 15:30:37

拿《三体》来和本书作对比感觉很别扭,这种比较在个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书评的结尾提到的相对论对楼主的影响也真像楼主说的“有些可笑”。
这本书是非常好的一本书,虽然我还没开始读下半部,不过应该不影响判断了,但是这本书对我来说的好并不是好在楼主所说的这些地方,它真的是我读过的讲解相对论最清晰也最负责的一本书,读完这本书我完全可以形成自己的一份简单的读书笔记,把相对论的知识脉络整理出来,虽然不能拿去教人,但至少可以供以后的我自己参考回忆了,也就是说,读完这本书真正让我对相对论在我的心中建立了一个知识体系。这一点真的要对作者说一声感谢。

叶卡 2012-01-18 16:16:07

to 内河:+1

内 河 2012-01-18 13:47:00

杨早老师我好爱你啊。

Jane99 2012-01-18 11:28:00

杨老师的评论太赞了!

科普斯坦 2012-01-18 11:06:58

感谢杨老师的分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