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本烧脑之作_黑洞简史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黑洞简史 > 好一本烧脑之作
草原上的咩咩羊 黑洞简史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10-29 19:10:16

好一本烧脑之作

我小时候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件事:拿着两块磁铁,负极相对,我用最大的力想要把它俩捏咕到一块去。结果嘛,正如你所知,当然是失败了。(PS,没想到海哥也做过这样的事情)然而在我脑洞里依然有这样的场景,比如说,我用更大的力呢?(如果我有这样的力量的话),再比如说碾碎了这两块磁铁呢?到底能不能将它们捏咕到一起嘛!

有些事情总会有可能的嘛,或许你做不到,但是如果有人做到了呢?

这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总有些力量是你想象不到的,问题在于,这个力量到达临界点之后要去向哪个方向?当我阅读《黑洞简史》的时候,小时候的这个脑洞再现,或许之于我,一个物理学的稀烂自然课也学的不算是优秀的小白来说,用磁铁来想象黑洞,更容易理解。

如果力量大至超越了磁的极限,可以将正负极相斥的力抵消,并最终碾碎磁铁,将所有的物质捏咕到一起,形成稳定的物质的话,宇宙中叫它中子星,然而,如果力量继续,要将已经捏咕到一起的磁铁无限地捏进一个几乎不存在的极小的物体里,就会发生坍塌,然后就形成了黑洞。不过,脑洞又来了,黑洞的未来是什么?显然,这对于目前人类的已知而言,只是一个不错的问题。或许,当我们知道了黑洞的未来的那天,物理学就又进入了一片全新的领域,颠覆的领域,just like黑洞被发现。霍金的理论或许指向了黑洞的未来,但是黑洞存在的明证2016年才被发现,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黑洞给我的启示,即便超越了临近点,事物依然会存在。宇宙中万象,其实是恒定的,不会多一分不会少一分。当物质被无限收紧,一座月球瞬间就会变为一座城池时,其实它的质量并没有丢失。物质会转换,但是一切都不会消失。当我着眼于自己的生活时,想到的,也许,人类世界也未曾丢失什么,只是一切已经已不同的形式转化了。有知与无知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昨天是发现未知的天才,也许明天就是固步自封阻止进步、探索的老学究。不过我始终认为爱丁顿并非是因为自己作为一个学界权威而傲慢无知,而是在他科学的认知范围之内,并没有这样的概念。作为一名科学家,物理学家,他认为,最科学、客观的态度就是审慎地反对,“这种荒唐的行为”的发出者并不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类(但是天体也未必不具备主观能动性,反正它们在宇宙中的时间太久,万一成精了呢)。自然规律是人定的,人类才是刚愎自用的,而宇宙根本不会理会什么“规律”,该坍塌就坍塌了,就算大家并不喜闻乐见奇点,到底还是不能阻止它就在那里。

这是一次很奇妙的阅读体验,读前三章的时候,对我而言,它毫无疑问是烧脑之作。里面的概念对我这种对于物《生活大爆炸》的物理梗都看不懂的小白来说实在是读的太困难,但是后面真是越来越好看,越来越有趣,越来越想要了解的更多。作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玛西亚•芭楚莎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让物理小白,对物理学敬而言之的人迷上物理学,迷上神秘莫测,未知来龙也不知去脉但是就是那么迷人的黑洞。玛西亚•芭楚莎在2006年曾经获得过美国物理学会颁发的杰曼特奖,此奖旨在表彰她在“在物理学的文化、艺术和人文维度做出的杰出贡献”,实至名归。毕竟,物理学、天文学、数学等理工学科对于普罗大众来说,的确不如文学、艺术、绘画更容易接近,物理学家穷其一生研究的东西,或许在一个普通人眼里会觉得useless。没错,了解黑洞,并不能让我们吃的更好,穿的更暖,但是如果这是一件令自己愉悦的事情,就应该去做。

当你知道了浩渺的宇宙中有那么多未解之谜,有那么多神奇的超越了人类认知的存在,当你仰望力量,向往力量,却知晓力量超越了边界就会迅速坍缩……多么神奇而美丽,因为未知而更让人心驰神往。所以说,当物理学家有很多乐趣,我们是不会了解的,我们了解的就是知道了物理学家的生活,会有很多乐趣,当然,知道点他们毕生研究的知识的皮毛,就更有乐趣。

看过这本书,作为一个大爆炸的追剧粉,再看肯定不一样了。当然,目前还有没有觉悟去看《时间简史》,什么时候,《时间简史》也能像《黑洞简史》一样妙趣横生,在涉足吧。近些年,“黑洞”是热词,好多电影、电视剧集都涉及,最广为人知的应该是《星际穿越》了吧,我认为,玛西亚•芭楚莎的书可以让你更容易理解那些你觉得烧脑的“星际”探索影视。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