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部宇宙探索进化史_黑洞简史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黑洞简史 > 好一部宇宙探索进化史
喵了个咪 黑洞简史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9-27 09:09:28

好一部宇宙探索进化史


庄子曾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用当代哲学的观点来看,庄子的言论富有哲理地论证了物质的运动性,充分地说明了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仔细琢磨,这不但适用于物质,更适用于认知。人类的对未知事物的认知,更是随着时代和物质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这一点,在科学界特别是天文学界更为明显。

黑洞,这一神秘的天体,或者说名词,对于人类而言既新鲜又古老。新鲜是指我们对黑洞的认识,不过短短数十年,相对于宇宙亿万年的历史,连弹指一挥间都算不上;古老是指黑洞的存在的历史,根据当前的认知,黑洞在宇宙诞生之时就已经存在,只是隐秘在宇宙的阴影里,让人类不得而知。黑洞的发现与探索,正是体现了人类对世界认知逐渐探索的过程。美国作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玛西亚•芭楚莎撰写的《黑洞简史》,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引人入胜的文字,向我们讲述了人类的这一认知过程,向我们展示了黑洞那神秘的“吸引力”。

黑洞发现史就是科学理论的进化史。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到爱因斯坦相对论;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宇宙学说;从电子、质子到中子,再到宇宙空间粒子、弦理论;从重力、引力,到恒星坍塌,引力波;从恒星、白矮星,到新星、超新星,再到宇宙黑洞......无不印证了人类对自然科学理论的研究、探索和完善的历程。新锐的科学家,也有可能成为新科技的绊脚石,牛顿、爱丁顿等伟大科学家在新科技面前,都成了理论的保守者。特别是爱丁顿被普遍引用的那句成为笑柄的宣言:必定会有一条自然定律来阻止恒星的这种荒唐行为。

对于黑洞的理解,人类也是从无知到有知,再到探索和研究。《黑洞简史》介绍,黑洞是一种处于运动状态的天体,是由恒星死亡后导致无限制的引力坍塌向内聚爆而形成的。在黑洞,任何东西,包括物质、信号甚至光线,都无法逃逸,被其强大的引力所吸引,时空也在这里消失成为无底洞。强大的压力已经完全超越了电子的简并压,并不断地“吃掉”任何离它过近的恒星或气体,保持增长状态。它是一切天体的噩梦,也是宇宙中最有效的质能转化体。

既有生,必有死,黑洞亦然。虽然黑洞处于“食物链”顶端,但是由于它质能吞噬一定距离内的物质,一千万年到一亿年的时间后,由于没有“食物”来源,加上部分粒子的逃逸,再经过数万万亿年之后,黑洞就会蒸发完毕。当黑洞的质量变成一座山而体积被压缩到一个质子大小的黑洞,就会在散发掉其最后质量那一时刻,变成爆发而出的短暂而壮观的伽马射线。正如老子所言:“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黑洞的理论现在仍然处于验证、完善阶段。能够直接证明黑洞存在的证据就是引力波。如果探测到源自黑洞的引力波,黑洞理论将会获得最终证实。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引力被认为是时空弯曲的一种效应。这种弯曲时因为质量的存在而导致。通常而言,在一个给定的体积内,包含的质量越大,那么在这个体积边界处所导致的时空曲率越大。当一个有质量的物体在时空当中运动的时候,曲率变化反应了这些物体的位置变化。在某些特定环境之下,加速物体能够对这个曲率产生变化,并且能够以波的形式向外以光速传播。这种传播现象被称之为引力波。幸运的是,2016年2月11日,LIGO科学合作组织和Virgo合作团队宣布他们首次探测到了来自于双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号。2016年6月16日凌晨,LIGO又探测到了一个引力波信号。

因此,《黑洞简史》又可以得到进一步补充完善。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好一部宇宙探索进化史”的回应

牌子 2017-02-24 10:13:16

不用验证,这个世界上所有我们能看到、感觉到的事物和物体,都包含生老病死的过程,都会消失。小到一滴水,一个想法,大到一个思想体系,整个宇宙。这就是这个世界的道,或者换句话说也一样,这就是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

顾海 2016-09-27 13:25:23

理论物理学家都是科幻小说作者~

艾银 2016-09-27 10:03:20

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