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风云录》读后感_高铁风云录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高铁风云录 > 《高铁风云录》读后感
下雨天不穿雨鞋 高铁风云录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11-19 17:11:46

《高铁风云录》读后感

    铁路的发展史是一部近代工业革命史;高铁的发展史代表中国经济发展史,也是中国创新力的代表史,读此书可以了解铁路的发展历史,并侧面反映中国近代历史。没有晦涩难懂的语言,只是朴实描述,更容易让各个年龄段的朋友阅读。
就我个人而言,本书的高潮在于:
    1)中国高铁三国杀。高铁的发展从某种角度证明突破了“引进-落后-再引进-落后”的怪圈。如何设计游戏规则,让所有人都按游戏规则走,形成对自己有利的局面。高铁三国杀堪称博弈论的现实演绎,难怪此案例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经典案例。不符合规则的西门子最后招标就出局了,但第二次招标对西门子又拉,这一打一拉成功引进西门子在高铁成熟技术。
    2)2011年7月23日的动车事故的原因,当时动车事故发生我没多久就做动车了,现在看来之前的选择是对的,因为是信号系统出现故障,而不是动车的速度原因,况且高铁的整体降速是发生在动车事故之前,另外高铁近几年来的发展也就是最好的证明。王石的两句话的对比正好反映了人们对动车或高铁的接受程度。
我们很多人都有民族情节,对日本很多都恨之入骨,但是日本在很多方面确实做得比我们好,比如日本引以为傲的高铁新干线。中国对日本最好的反击就是在现实竞争中超越日本。目前全球高铁竞争进入白热化,说白了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金融贷款、基建、施工、设计、装配、售后、培训等一条龙,投入巨大,没有国家的支持很难竞争。印尼高铁意外中标、墨西哥高铁被玩坏了,现在还有英国高铁、马来西亚及新加坡高铁、泰国高铁及重头戏美国高铁,高铁背后是“谍影重重”,最后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后面还有很长的硬仗要打。
    中国高铁经历了能不能建,到什么时候建,最后选用什么时候建,最后还是选用高铁,如京沪高铁运营3年即盈利,历史证明之前决策的道路的正确性。另外谈个题外话,对刘志军我们要客观评价,其犯罪事实清楚,但我们不能磨灭其在中国高铁发挥的重要作用,其一他确定了高铁的发展轨道,排除了磁悬浮列车的技术,其二高铁在他任上进行招标,并引进和逐步成熟的。
    本书也给了一些中国自主化创新的轨迹,首先要有技术储备,再来要进行系统化分模块化的技术公关,最后形成自己标准体系和技术。本书举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里面有高铁相关的十大联合攻关课题,据统计参与此次行动计划的科研人员共计68名院士、500多名教授和其他工程科研人员万余人,参研单位计有25家重点高校、11家科研院所、5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本书还举了一个例子,CRH380A的头型如何设计出来?从20个头型中初选10个头型这个过程,“采用了2836个核的计算机群,1个院士、8个博士生导师、25个博士研究生和南车四方的设计骨干在4个月的时间内共进行超过300个工况的空气动力学仿真分析。”
    高铁的历史发展如日本新干线的建设也是波折不断,中国高铁的发展过程同样证明了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经得住历史的考验,才能引领行业或国家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期待,中国高铁的进一步腾飞!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