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不能让您哭泣——《假如海洋空荡荡》有感_假如海洋空荡荡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假如海洋空荡荡 > 海洋,不能让您哭泣——《假如海洋空荡荡》有感
Blue 假如海洋空荡荡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7-11 15:07:22

海洋,不能让您哭泣——《假如海洋空荡荡》有感

       海洋,根据百度百科上的定义“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陆地面积只占29%,我们从小在课本上还是相关的渔业书籍上的介绍就一直在说海洋资源丰富,可以供我们不停的开采等等,然后随着陆地环境污染的严重,到底海洋污染是什么程度,相关的书籍是少之又少,我们唯一大概的音箱估计就是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对我们生存的陆地环境有很大影响,仅此而已。本书《假如海洋空荡荡》的作者就准从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角度出发,在引用大量的文献的前提下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作者是英国的卡鲁姆-罗伯茨教授,在本书中为引出人类活动对海洋的破坏而引用了大量的一手史实资料,例如在肆意掌中讲述斯特拉参加的白令远征中发现研究大海牛的过程中,就详细描述了探险队员为了食物而捕杀海獭,海獭从最开始的‘一群几十只甚至上百只到后面的数量快速减少’,这已经够严重的了,但是到后面仅仅为了海獭的毛皮而大肆捕杀,原文中是这样描述的:‘贪婪折磨着无聊的人们,他们开始大肆杀害他们的食物来源......数以百计的海獭被杀死,只为获取它们的毛皮,它们的残骸则留给狼群清除......’看到这里我觉得很震惊,如果翻译没有问题的话,那么‘残骸’这个词用在这里可以想象那场面多么的惨烈,而且不是为了生存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毛皮。而这一切在这趟远征中还只是开始,后来发现大海牛之后,队员经过一段时间发现大海牛肉质鲜美,然后厄运也来到了大海牛身上。当远征队回去之后,俄国人都知道了大海牛的存在,结果到了1768年最后一投大海牛也被杀,此后再也没人发现大海牛。估计我这样表述读者还是没有多大的感触,那么如果我将大海牛和现在的宠物猫狗进行比较的话可能大家印象就深刻了,作者在原文中引用了斯特拉的原话:“我没看出它们有很高的智慧......但它们确实超乎寻常地彼此相爱,......一头公大海牛连着两天来到岸上,凝望着已经死去的母大海牛......”现在一些关于猫狗对同伴不离不弃的微电影非常受人欢迎,那么大海牛这样的生物不也如此吗?结果仅仅因为肉质鲜美,因为人类就要落到一个灭绝的命运.......这一切是为什么?

       上文讲述的还仅仅只是开始,本书十一时间为脉络来进行系统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文明的进步,人们捕捞海洋动物的技术也越来越先进,越来越规模化,这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本书对这一进程进行了详细的叙述,由于人类没有节制的滥捕滥杀,海洋的生物多样性遭到了严重破坏。例如在第十五章“国王鳕的衰亡”中探讨鳕鱼族群的衰亡历程中就可以发现想要保证鳕鱼的种群数量不减少,还需要保证其生态链不发生破坏,遗憾的是当地的渔民没有发现,而且政府在这其中扮演的政策制定者的目光也很短视。

       这本书不仅仅适合相关的专业学者研究使用,也适合政府公共政策制定者阅读,以史为鉴。那么我们普通大众可以不用看了吗?不是的,我们也应该看,我们整天喊着口号要环保要保护动物什么的,出发点无非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或精神需要出发,我们应该认真的看一看本书,要知道除了猫狗还有许许多多我们不知道的海洋物种已经灭绝或正处于灭绝的边缘。海洋,作为大地的母亲,不能在让您哭泣,不然最后多于我们人类自身就不是哭泣那么简单了。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