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折柳及镇痛种种_阿司匹林传奇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阿司匹林传奇 > 灞桥折柳及镇痛种种
楠楠自语 阿司匹林传奇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4-20 17:04:12

灞桥折柳及镇痛种种

    这几晚下班一出办公室,都会突然打个寒颤,微冷披衣,这便是所谓料峭春寒吧,春天来了。

    路上落叶特别多,行道树飘飘扬扬,这不是春天了吗,却象仍要把旧年的悲伤带过来,被车碾碎了又飘起。南方的树整年都可以落叶,只是秋天的落叶更让人觉得理所当然。而今年的情况或许也有因果,报纸上说了,皆因旧冬寒冷叶子反坚挺,近期温度骤升植物出新芽,自然产生大量落叶。

    植物真是大自然神奇的所在。看书知道,万物生长原也有自己的哲学教义。从药理学角度来说,每种植物的药效,总蕴含在其生存环境中。于是乎,毒蛇出没之野,必有疗蛇毒之佳药,看过金庸小说的都略知一二。而氤氲潮湿土壤中生长的植物,则多可治发烧之疾,譬如柳树。

    记得小时,家门口种有棵柳树,每年春来之时,老人家会折几枝丢在洗澡水中,曰有辟邪之用。那时也乐呵呵信以为然。长大方知,老人家许多做法其实都蕴含着科学理由,只是他们更善于用民间容易接受的“乱力神怪”来阐述。

    柳枝入药,几乎和人类文明等长,苏美尔人泥板上的刻画,记载柳树叶治关节炎的故事。人类现存最古老的医学文献《埃伯斯纸草文稿》(the Ebers papyrus, 1550 B.C.),则记录了埃及人在公元前2000年便用它来止痛。

    这是经验科学吧,欣慰的是,我们总有些人不满于经验。在疟疾盛行的年代,秘鲁的金鸡纳树是唯一能治此顽疾的特效药,从这种奇怪树木提取出来的,便是后来有名的奎宁(Quinine)。所以,从南美运到欧洲的金鸡纳树皮比金子还珍贵,欧洲人急需找到替代品,于是,一个名叫斯通的英国传教士神奇地发现柳树皮有类似的功效;再过两百年,德国人在柳树皮上阴差阳错提取出水杨酸,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三大经典药之一的阿司匹林(aspirin)。呜呼,世界因此镇定,我常要感叹这种万能药的出现,是上帝在关键时刻让人清醒。

    相比西方的医学史,即便是神农试百药,在中医历史上,也很难找出令人跌宕起伏的故事。但人性有相通的历史,使得中西医早已打破了空间与传统的差异。在柳树皮还没有提取出水杨酸,水杨酸还没有添加乙酰而变成阿司匹林之前,聪明的古中国人便已明了其用途。

    这种信息传达最初来自多愁伤感的诗人、词人门,我一直探究为何“灞桥折柳”在古代离别时中有如此高的使用频率,除了言语图腾习惯外,从药用实践中也能得一二解析。所谓的离别折柳,为的是在诗情画意之后,当西出阳光无故人之时,口嚼柳枝眉叶,既当口香糖又有镇痛之用,聊托相思苦。这样的解释行得通吧,非常通。

    我一位极有柴的朋友很给力支持了我的说法,而且有科学的解释,他说,柳树皮含水杨酸可镇相思之痛,但在药典上,水杨酸对胃肠道反应也有很大副作用,因胃肠反应而茶饭不宁,又符合中医之“忧思伤脾”的说法,逻辑性极强。耶,100分,这实在太神奇了。

    所以,别小看身边的东西,别小看所有的联系,他们都可能成为伟大的发明。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灞桥折柳及镇痛种种”的回应

zhenzhen_jenny 2011-10-25 09:49:54

原来这么有意思,作者真有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