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演化与终极问题_重返人类演化现场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重返人类演化现场 > 人类演化与终极问题
锡兵在途中 重返人类演化现场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10-01 23:10:40

人类演化与终极问题

终极问题,就是“我们是谁?从哪儿来?将到哪儿去?”这些,一般是由哲学家来思考的。而哲学家呢,真就生生在脑海中从无到有编造出一套故事,再说服他的听众去了。不过看了本书,我倒觉得由科学家们(具体说,就是古人类学家、脑科学家、语言学家等等)来思考着和解释这些问题可能更好,至少是更容易让我理解。

科学家不凭空做事,他们总是要挖掘些事实,再尝试从事实出发编造最合理的故事。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的事实(抑或推测)是大脚趾、大拇指、咽喉和泪腺何时变成现有的样子,故事就是它们因何及如何令人生而为人。

脚趾的演化允许我们直立行走,拇指的演化允许我们使用工具,相关意义皆非寻常。但书中我最喜欢的是关于语言演化的推断。目前的发现倾向于认为,咽喉的演化虽然是令语言产生的临门一脚,但在此之前,另一项更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已经在脑部产生,这就是可抽离具体事务的描述性思考方式。基于这种机能,史前人类观察某些事情(比如打磨石器)时和回想这件事情时会打开同样的脑洞。换言之,对人类而言,见山是山,不见山,依然能想象得出同一座山。这种能力令信息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而存在,也成为人类积累和处理复杂知识的基础。既然抽象出来的概念已然在脑海里存在,人类很快就发现了方法,把它再映射到其他的外部事物上,以便进一步的传播和沟通。在咽部演化之前,映射对象可能就是手势。书中关于尼加拉瓜手语诞生的惊人故事,就描述了一门语言的诞生。当然,发声语言在传播性上的优势又非手语可比,虽然没有咽部化石能存留以说明语言诞生的具体时间,但那应该就在人类最后一次走出非洲的前夜。我们能够打败脑容量更大的尼安德特人而统治世界,凭得大概就是这项犀利的工具。

不过,为何人类会演化出用故事描述眼前所见的习惯呢?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由于脑部的处理能力发展跟不上信息采集能力的增长,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适应方式。通过处理事物的描述而非事物的具体特征,我们不但避免了信息过载,还顺便建立了全局观。人类大脑里最早的迷因,大概也是这时候诞生的吧。辗转至今,讲故事贯穿了人类绝大多数的思考,任何一本书,任何一种宗教或理论,首先都是一个故事,我们正是在一次次的故事里重构和体验着我们每个人独有的世界。

除了语言,作者还探究了其他两种沟通方式,哭和笑。简单地说,由于这两种方式都不符合语言的特征,它们的诞生也应该早于语言,都属于非描述性的表达和沟通方式。哭通过释放泪水来恢复体内化学物质以及心情的平衡,而笑不但同样可以改善内分泌,还能够通过发声引起同伴的共情。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关于‘人之所为人’的故事”的一个小小故事。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