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航海时代到星际旅行时代_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 > 从大航海时代到星际旅行时代
UntilYouCome 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11-19 15:11:38

从大航海时代到星际旅行时代

多少年来,我们的祖祖辈辈都习惯于生活在地球这样熟悉的环境,看看我们的四周,即使是荒郊野外、人迹罕至的地方,也不至于让我们有多么陌生。但火星,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了,我们之中的大部分人或许根本不知道那里是什么样子,也或许根本不关心那里是否会是我们未来的家园,因此我们都习惯于地球、依赖于地球,人类的惯性让我们认为这就是永恒的家园。

可是总有些“不安分”的人,他们的眼光绝不停留在眼前的事物,他们的视线会超越现实的束缚而延伸到未来数百甚至数千年之后的世界。当今的时代,我们都知道这个人是埃隆马斯克或者杰夫贝索斯,但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火箭之父”冯布劳恩就在其《火星计划》中详细阐述了移民并开发火星的方案,在我们现在看来这似乎都像是本科幻小说,更不要说那个年代,过于超前的眼光换来的可能只会是冷嘲热讽,每个时代都是这样。这本书绝对是一本严谨的科学著作,内含精确的科学计算与技术图纸,可以说是火星探索的第一本具有科学指导性的作品,不过它的作用并未在当时发挥作用,美国宇航局也在“阿波罗计划”之后错失了登录火星的良机,之后也对此计划兴趣大减,变得越来越保守。

这给了私人企业机会,Orbital公司就是第一个尝试进行进行私人火箭、卫星研发的公司,而之后的“SpaceX”、“Blue Origin”等一系列公司的兴起开启了私人太空开发竞赛。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火箭、航天飞船等航天器的问题,“SpaceX”的“猎鹰9号”以及其“天龙号”宇宙飞船,目前可以说是最有希望在登陆火星计划中使用的航天器以及推进器,其技术水平几乎已经超越了美国宇航局。除了航天器的问题之外,更棘手的问题当属人类在火星的生存问题,空气、温度、辐射等一系列问题,目前看来都是段时间很难解决的难题,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宇航员在漫长旅行中的心理问题,登陆火星等一系列计划的成本问题,毕竟一切都要符合商业逻辑,成本过高而没有回报的项目是没有人愿意去完成的,即使这关于人类未来的生存。

本书对火星上的几个生存要素也做了分析,给出了一些已经有的解决方案。比如说氧气的问题,火星的空气不但稀薄,而且大部分成分是二氧化碳,不过幸运的是火星上的氧元素很多,可以通过化学的手法将其氧元素释放,采用点解或其他设置进行氧气制造(不过缺乏电力);另外,也可以通过大量的植物进行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并释放氧气。而水的问题,相对简单一些,火星上确实有大量水,不过是以固态的形式存在于风化层或者地下,这就需要热量来将其转化为液态水,似乎也是缺乏转化的能量。食物的问题或许在最初需要依靠地球的补给,在火星自给自足的难度很大,况且要消耗大量的其他能量,在最初的环境中未免得不偿失。总之这是一个漫长的改造火星的过程,想将火星的环境改造成像地球一样的适宜人类生存的气候条件,似乎难度太大了。

除此之外,另一种思路就是改造人类,在如今基因工程发展迅速的条件下,将人类的基本需求改造也是一种移民火星的可行方式。或许在未来,人类能够抵挡宇宙辐射,就如今天适应太阳光一样,人类也不必呼吸以氧气、氮气为主的空气,而是可以适应二氧化碳的空气,对温度的要求也没有现在这么高,极端气温下也是可以正常生存的。改造火星与改造人类,或许这两种方法在未来会结合起来,并且最终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火星的环境被改造了一大半,而人类也逐渐可以适应这种环境。

未来的星际时代会不会是大航海时代的一次轮回呢?300多年前的大洋探索之路,带给了欧洲人新的大陆、财富以及权力,这让我想起了刚读过的《丝绸之路》,以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为代表的航海家们,将财富与权力逐渐集中到了欧洲,也让欧洲成为了世界中心。当时的背景是欧亚大陆被奥斯曼帝国封锁,西欧南欧的国家纷纷开始从海上寻求另一条通道,其原本想找到另一条通往亚洲的航路,却意外的发现了美洲,开启了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与非洲的殖民,以及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似乎对于未来的火星登陆计划也与此相似,人们对于地球在未来的前景感到不安,迫切寻找下一个家园,于是开启了星际的探索之路,300年前对大西洋的未知恐惧,与今天对宇宙、对火星的感觉几乎一摸一样,人类在不断征服着星辰与大海,开辟更多的家园。鉴于大航海时代也同时开启了对财富的搜刮、对原著民的残暴统治,我们在面对未来的火星、甚至宇宙探索时,一定要未雨绸缪,严加防范人类的贪念与邪念,切勿将“需要”变成了“贪婪”,若将人类的黑暗一面扩散至整个宇宙,那么必将迎来一次巨大的毁灭。

关于星际探索,我首先想到的是小时玩的游戏《星际争霸》,黑暗的地图中探索敌军,在星球(不知道是什么星)灰暗的土地上建造着自己的帝国,三大种族的设定是否也预示着未来对人类的改造?在小学时代的我们被这样充满科技感的游戏所吸引,而如今仅仅十余年就让这种对星际探索的梦想照进现实,对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的我来说,既感到熟悉,同时也感到了一种落寞,身在航空航天学校,且专业为飞行器设计,却只能为在国内的就业感到悲观,从而转去做互联网产品经理,不知是体制还是自己没有这种情怀,对这个领域的苍白感觉,以及与国外各种环境的差距,让人觉得没有希望。我也只能在《星际穿越》、《火星救援》等电影中看到自己所学专业的一些痕迹,而无法继续做点儿什么。不能说国内没有马斯克一样的人物,而是说整个国内的环境导致了人们无法专心聚焦于未来,规则与现实蒙蔽了很多人的眼界,一个过度追逐“风口”的市场让人们仅仅追求短期的红利,善于炒作善于投机的人们,将多少世人眼中的“异类”以及他们的才华扼杀在摇篮。我不能说我们和硅谷的差距是多少,或许从数据表象、从新闻媒体来看,似乎已经很接近了,但是短期做出的漂亮数据以及利用人口红利产生的价值,是掩盖不了大环境以及意识的差距。

大航海时代的引领者是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后来的荷兰、英国,而未来的星际探索时代,真的希望不只是一个国家去引领,不过目前看来的确只有美国有这个实力以及技术积累去做点事情了。

本人简书首页,欢迎喜欢写东西的小伙伴互粉:http://www.jianshu.com/users/8c2fdbc41512/latest_articles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