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格:Meme剥削寄主的限度(2012-05-28)_谜米机器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谜米机器 > 辉格:Meme剥削寄主的限度(2012-05-28)
whig 谜米机器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6-13 23:06:38

辉格:Meme剥削寄主的限度(2012-05-28)

http://headsalon.org/archives/3499.html

前几天读了Susan Blackmore的《谜米机器》,大失所望,先把我在豆瓣上的短评抄在这里:

【就本书所设定的任务而言,Blackmore的实力差得太远,理论功底、洞察力和假说构造能力都不行,思想也较刻板,对大脑和语言的解释纯属强拉硬扯,最致命的是,作为其理论核心的第8章,根本就逻辑不通。】

自从读过《自私的基因》之后,meme这个概念在我心头萦绕很久了,但一直感觉进展不大,没好意思写,只在《观念的进化》里提过一点,不过看过Blackmore的糟糕表现之后,我觉得还是写写吧。

没有分歧的是:有了meme之后,进化动力改变了,对人类性状与行为的解释不能再仅从基因利益出发,meme成了另一个独立利益本位;问题在于,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

对此,E.O.Wilson的主张是“狗绳理论”:尽管meme会让行为(或性状,下同)偏离基因利益,但这种偏离是有限度的,就像被主人牵着的狗,在行进时有一些自由度,其路线可以时而偏离主人的路线,但程度有限,偏离过度时会被狗绳拉回来。

Blackmore不同意狗绳理论(我也不同意),她认为基因和meme是两条独立的绳子,向不同方向共同牵引着进化进程,这是对的,但她在论证这一点时犯了个根本错误:认为meme的出现给基因带来全新的选择压力,即,meme选育出了那些能更有助于传播它们的那些基因;她并且用这一选择压力解释了人脑的扩大和语言的出现(她把这两个现象作为引出其核心理论的难题)。

我被这个说法(上面粗体字部分)震惊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把第八章反复读了几遍才确信自己没有理解错,在我看来,该说法就好比:流感病毒选育出了那些让个体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的基因;这直接颠倒了双方的选择与被选择关系,大脑为meme提供了生存和传播环境,因而是大脑在选择meme,正如寄主为病毒提供了生存和传播环境,因而是寄主在选择病毒,而非相反;如此显而易见的关系居然会弄反了,实在无语,况且,它构成了Blackmore的理论核心。

当然,meme的出现确实会给基因带来全新的选择压力,包括两方面:1)由于meme构成了语言和符号文化的基础,而后者又构成了人际交流和社会化生活的基础,因而处理meme的能力是在充斥着meme的环境中生存和取得成功的一项重要能力;2)由于meme利益可能背离基因利益,因而抵抗meme剥削的能力具有重大遗传价值(显然,这一点与Blackmore的观点恰好相反)。

实际上,考察meme与基因的关系,meme在多大限度上能够偏离基因利益,最好的类比就是病毒与寄主之间的关系;病毒得以感染寄主,是因为寄主身上存在与之相匹配的附着点(易感性),类似的,meme能被个人接受和传播,是因为这些个人的心理机制的某些特征使得他们容易接受它且乐于传播它。

假如meme是良性的,即它有利于接受和传播它的个体的生存繁衍,那么,它在传播自身的同时,也扩大了其生存基础,相反,假如meme利益与基因利益相悖,那么其传播的同时也在削弱着自身的存在基础,假如削弱的程度过于猛烈,那么最终双方就可能同归于尽,所以,meme若要维持其存在,对其寄主的剥削将有个限度,这个限度究竟在哪里,我考虑了如下几点:

1)最最不幸的情况是:A)寄主物种的某个不可或缺且遗传性的性状(C)导致了其对某个meme(M)的易感;B1)且性状C对变异的容忍度为零,任何变异都会让个体无法生存或无法繁殖,B2)或者性状C的全部可行变态(可行的意思是不至于让个体无法生存或繁殖)都会让个体对该meme易感;C)M是恶性的;这样,因为meme和基因一样没有远见,结果将是双方同归于尽;比如,M会让寄主独身禁欲,并劝告别人也这么做,而任何能正常发育成人并拥有生殖能力的人都无法抗拒该meme,最终人类灭绝了。

2)现在改变条件B,性状C存在多态性,其中只有部分变态对M易感,比如,M以歌曲形式表达,因而五音不全者感染不了,结果M0充分传播之后,会唱歌的个体被全部消灭,只剩下五音不全者,然后M灭绝了;

3)再改变条件B,性状C变异率很高,会以相当高的频率从五音不全的亲代中产生出会唱歌的子代,这样,虽然会唱歌的个体不断被感染和消灭,但幸存的五音不全者会为M源源不断的提供易感寄主,于是M不会灭绝;

4)现在改变条件A,性状C只是让个体以某个小概率(比如20%)对M易感,这样,只要物种生育率足够高,双方就都不会灭绝;

5)再以另一种方式改变条件A,性状C不完全是遗传性的,携带易感基因者只是比携带无感基因者有较高的概率发育成易感个体,这样,M对所施加的选择压力并非全部作用在易感基因之上,因而它的传播并不总是在清除自身的存在基础,与(3)类似,导致易感性的后天因素在源源不断为其提供易感寄主(尽管提供的机制不同),于是M也不会灭绝;

6)现在把(2)和(4)的改变结合起来:性状C的几种变态中,一部分对M无感,其余以概率P对M易感,同时,易感变态因其歌唱能力而在其他方面具有遗传优势,这样,他们对M的易感性可视为这种遗传优势的副产品,因而在均衡水平上,易感者的遗传优势与无感者相同,即歌唱优势恰好被易感劣势所抵消,这样,M和其易感基因就都不会灭绝;

……

还可以设想更多的可能条件,以及更复杂的条件组合,不过上面所列几条已足以说明Blackmore和Wilson都是错的,B的错误是弄反了选择与被选择关系,而W的错误是,基因狗绳并不能将meme的恶性作用限制在某种明确的限度内,meme对基因利益的背离虽然会受到各种限制,但具体的边界位置随上述多种条件而变,并不存在一个类似于狗与主人行进方向相一致的长期趋势。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辉格:Meme剥削寄主的限度(2012-05-28)”的回应

Anbe 2015-10-20 13:37:00

看了下,不是苏珊的理论有什么问题,是博主自己认知水准很逊。

以博主的心智,估计都无法认清是法律在制造不公这样简单的事实。

zake 2013-05-17 11:58:36

我觉得“悬崖效应”理论是个很不错的解释。

花有香 2013-05-16 23:45:05

这个,应该有自然选择方面的解释。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有讲到同性恋和禁欲的内容。

zake 2013-04-21 20:35:56

楼上,为嘛有一部分人会选择同性恋或者禁欲的宗教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花有香 2012-06-13 23:29:04

嗯狗乱走,不和遛狗者的方向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