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使用设计——阅读中的启发_筑巢引凤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互联网 > 筑巢引凤 > 持续使用设计——阅读中的启发
OurDearAmy 筑巢引凤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12-15 23:12:50

持续使用设计——阅读中的启发

    要让用户规律地使用你的软件,你需要提供适当的激励,并在用户界面引导实现这些激励。

    ——《筑巢引凤:高黏度社会化网站设计秘诀》

在Joshua Porter的这本《筑巢引凤:高黏度社会化网站设计秘诀》(邝宇恒 译)中说,创建支持和鼓励用户使用/参与的核心动机的界面,是让用户持续使用产品的关键。他用了一整个章节详细阐明了那些动机,并提供了对应的web设计案例。

我觉得非常有启发,特在此做个笔记。(啊,这个记录和分享的动机就在作者描述中)

用户的特征虽然千差万别,但是使用社会化产品的核心动机不外乎以下这些:

        * 身份表达:人们使用社会化软件管理他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身份形象。
        * 彰显个性:人们使用社会化软件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认为他们提供的东西是独特而有价值的。
        * 互惠心理:人们会因希望回报别人,或希望得到他人的回报而参与使用。
        * 声誉:人们希望通过使用软件参与互动,塑造声誉,增强与他人的关系。
        * 成就感:人们希望有效完成任务,并期望正面效果。
        * 掌控感:人们希望控制其个人信息的展现与分享。
        * 拥有感:人们会参与使用,是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能拥有自己的在线内容。
        * 群体归属感:人们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分享相同的价值和活动。
        * 娱乐:参与使用本身就很有趣!

上面这些其实一定也不陌生,我只想挑一些让我联想比较多的说说自己的感想。



彰显个性

在这个部分,作者并不只是强调了社会化产品要在设计上突出用户个体的不同个性(如豆瓣上的个人主页,首页展现的是你个人关注的信息动态,豆瓣猜会根据你的已读做个性化推荐),还提及一点,让我联想到不只是在设计上激励,还要在运营上激励,那就是:

    要不时提醒用户,表现服务对他们个性的认同。

我的理解是,对用户个性的认同,一方面是对某个用户群体的共性特征的认同,比如豆瓣早期用户的文艺气息、新浪微博的名人氛围(或者有的人认为是精英氛围),运营上会推动这种气息和氛围;另一方面,是对单个用户的个性认同,这主要是用户运营,社会化社区的运营团队能主动地认可用户在社区展现出来的喜好和观点等等。

对我个人来说,无论是当初在友商社区,还是在腾讯微博,不能否则,我是受到强大的激励的。比如在友商,我是多么感恩萧秋水带领下的运营团队从一开始对我的认可,从我没有什么贡献,到我有一点点贡献的时候,他们都是无比的认可和鼓励;比如在腾讯微博,其实当我从twitter转移到腾讯微博的时候,也只是稀少的几个人际关系转移,放下朋友本身的交互激励,腾讯微博产品团队(比如@pack, 李方等人)在一开始就给予我认可——与我交流、给予祝福等等,那些都是无比温暖的,有时候人们想要的并不多。



利用互惠心理

作者说,互惠心理常常运用在需要对物品进行评价或平凡的网站——根据互惠“规则”,人们会有小小的责任感,也要去发表一条评论。

过去我并未意识到,“期望他人的回报”而参与使用也是一种互惠心理。但我想除了那“小小的责任感”(当然不否认有的人责任感确实比较强,比如敢于对购买的商品评差评),应该还是需要跟声誉机制结合起来的,比如淘宝买家和卖家的互评,应该就是这种互惠心理的运用。当你给别人好评时,你也是期望别人给你好评的。

在产品设计方面,作者强调要通过能提醒用户互惠规则的文案来强化用户的这种心理,并且通过及时通知收到的评论这个功能来鼓励用户参与评论。



掌控感

我对掌控感的理解是,首先这个产品要很快让我明白它可以帮助我实现什么,它很容易使用,各种功能自定义化强(一切功能的使用都由我来决定,比如隐私设置,个人主页个性化设置等等)。



总结

其实以上那么多那么多,归根到底,何尝不是要让用户对你的产品产生感情呢?

设计也罢,运营也罢,产品,应该是有灵魂的,那个灵魂,最好是让用户一见钟情,至少要日久生情。
本文地址: http://www.ourdearamy.com/2010/12/15/social-design/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持续使用设计——阅读中的启发”的回应

施毅 2011-11-26 09:34:00

很好的从用户使用心理的角度来设计优化产品,有时间的话很想也拜读一下这本书,OurDearAmy的推荐都相当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