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代价_网络至死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互联网 > 网络至死 > 网络的代价
夕岸 网络至死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9-04 16:09:31

网络的代价

“我们可能会淹死,我们的灵魂可能一败涂地,我们可能没有屈服于邪恶的诡计,而惨败在不可阻挡的小调、信号和小文章上。”——施尔玛赫引自丹尼尔•丹尼特

人脑面对信息爆炸束手无策已经成为技术垄断时代的经典画面。技术悲观主义的论调,加上专栏作家的嘴皮子,要建立一个批判的姿态何其容易。谷歌就是那个屹立不倒的稻草人,任由我们投去恶毒的话语箭簇:搜索引擎分散注意力,影响记忆力,扼杀创造力,使人头脑简单,沦为信息囚徒。
所以我对于《网络至死》的第一印象其实不太好。好在通读全书,发现除了哗众取宠的中译名和夸大其词的封面介绍外,文字间还是有些实际内容的。
作者不仅从自身的用户体验谈起,也适当地穿插了不少科研成果。薄薄180页的内容,并不缺少数据和必要的图表作支撑。你可以看到作者引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一些流行的认识进行了批驳。比如25岁以下的人并非都是Geek:青少年中,只有55%能在网页上寻找、下载并正确安装软件,这比成年人低了10%,技术达人大约只占年轻人的5%。比如人类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比动物高级,人在寻找信息时采用的策略与动物觅食是一致的,行为方式则较动物更加迟钝。比如谷歌非但不会使人变笨,反而可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因为使用Google时,我们大脑的活跃区域比平常阅读的时候要多得多。
所以,正如作者一开始就承认,我们不能简单地得出结论说,是谷歌或者互联网让我们变笨了。“这一切都无关智力,无关智力不足,无关智力下降,无关变蠢。”是“信息爆炸所带来的颠覆性的认知改变”,让我们在网络矩阵里产生了短暂的眩晕。
施尔玛赫提醒人们,需要关注的并非人脑生物学意义上的退化,而是多任务处理的趋势。网络把人的时间切割成了薯片,“注意力使得我们越来越多地丢失了自己”。作者的担忧,比列文森在《新新媒介》中努力沿袭尊师麦克卢汉的“完全浸淫”理论更有说服力。当我们从事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中途被打断,则需要大约25分钟才能重新回到被打断前的状态,而据《纽约时报》的统计,在这个过程中,约40%的人会忘记回去处理之前的事务。正如前段时间流行的一个段子,说原以为玩微博是打发碎片化的时间,结果发现微博把完整的时间都打碎了。作者在书的后半部分有一段精妙的总结:“为了制造一个工具,人们首先要有一个想法。但更常见的情况是,人们拿着一个工具首先会想是不是也可以用来改变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此时,主体与客体,人类与工具间的关系产生了奇妙的错置。
文化学者伊利莎白•古费在《回潮》的结语中说:“我们被拖向过去,因为我们关于未来的憧憬尚未成形。”这句话对于网络时代,大概是很好的总结,在不确定的洋流中,怀旧成了理性的选择。当我们大谈特谈笼统的媒介素养时,是不是也该拥有具体的“网络素养”:通过筛选、分类、定制、屏蔽、清理,有序管理在线身份、信息、时间,避免自己的生活被各种外力撕扯成一张破网,避免我们在模糊的认知里溃逃向过去。
看得出作者并没有野心构筑一个自洽的体系来解释网络的掠夺本质和人类的可能未来,28篇小短文,质量有高有低,从不同的方面描绘了信息对人的影响。整本书可以看做一篇超长的导读,每篇文章都暗含着无数的外链,链向系统的实证研究。不过可惜的是,作者并未在文后附上参考文献,抬高了延伸阅读的门槛。
总的来说,《网络至死》充其量是本较为严谨的随笔集,如果受不了漫谈式的文风,大可不必劳神阅读此书。尼尔森和皮尤中心的互联网报告,显然更对学术腔与数据控们的口味。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网络的代价”的回应

ビビエモン 2012-05-08 13:42:14

致死啥的是套用《娱乐致死》的书名,想沾点光吧。应该不是原作者书名的本意。

ShalomGideon 2012-04-05 21:53:56

额 ,确实“龙门书局”,当年的参考书真的买了不少。。
lol

豆古 2012-02-14 11:20:32

跟土豆一样,我也是看到“龙门书局”,当年的参考书买了好几本

夕岸 2011-09-04 20:21:17

看了陈同学我常感叹语文太差,高中白读~

小敏吃掉小敏 2011-09-04 19:36:55

很好,五星好评

土豆 2011-09-04 18:25:25

恩,要减少刷豆瓣和其他的次数,专心学习。

夕岸 2011-09-04 17:19:00

你也瞅得太快了:)

土豆 2011-09-04 17:08:31

学习累了就上来瞅瞅

夕岸 2011-09-04 17:03:08

土豆我怎么感觉你一直在线上趴着?!

夕岸 2011-09-04 17:02:35

就是啊,书名太让人受不了了。内容没这么不理性。

土豆 2011-09-04 16:58:59

对龙门书局最深的印象是那一捆一捆的试题册参考书,不过这本书的书名好危言耸听啊,作者以Payback为书名是想说网络对人的影响吧,不至于死吧。。也许这样会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