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不能靠嘴_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互联网 > 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 > 颠覆不能靠嘴
几画 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8-19 10:08:57

颠覆不能靠嘴

1
对大多数普通读者来说,郎咸平最大的贡献是作为了一个启蒙者,将很多社会经济上的观念与现象用通俗简单的方式给大家讲清楚。这种“浅显”形式是很多专家或者媒体人没有或不屑的。

他书中谈到很多新经济下的社会现象以及供需。这种结论是需要大量数据分析,而这种调研分析需要一个团队来共同完成。我想说的是,可贵在于,他和他身后的团队没成为“新闻”式的喉舌。

首先,读他的书肯定不会造成社会经济市场的扭曲和扭曲后映现的人性趋于暴利的短视。其次,他历来惯用的时政分析能让你知道,是政府无所作为或“有作为”造成资本市场的扭曲,以及资本市场的扭曲后造成GDP爬升的表象。

更有趣的是,他的书给人的诱惑在于,看别人在现有规则下打擦边球,进灰色地带,发现并攫取新市场经济下的最大利润。

在作者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中,罗斯柴尔德家族兴衰依靠的就是信息。战争前线真实的第一手信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我们阅读这类书籍,最直接可以拿来用的也是信息。这是一种谈资。普通人的谈资。仅此而已。在这里,我们始终是改革路上的绊脚石。因为,我们是既得利益集团的一员。

我们差的不是钱,不是技术,不是信心,而是文化。

2
这本书共二十章,前十五章都是写“互联网+一切”。这让我想起每天上班路上商贩叫卖的“大饼+一切”。它们异曲同工,不是为吃而吃,而是都在为活下去,不能死而狼吞虎咽。

无奈,笔者不懂“互联网+一切”,只能聊聊这本书最后五章关于制造业的话题。
身为德企一线搬砖工,感觉公司犯“傻”的事巨多。比如,公司要把厂区其中一块面积大概不到十亩的草坪扩建为轻钢厂房。施工至今两个多月,依然处于打桩(打桩:指把桩打进地里,使建筑物基础坚固。)阶段。建这厂房,花40万聘请了位监理。这一块地,断断续续打入混凝土预制空腔圆管桩约600根(中途管桩直径等不达标原因退回多次)。初步估算,截止交付验收,预算总费用约800万左右。

对于浸淫我国多年的一线搬砖工,我等实在觉得公司管理员任性。德企独资傻啦吧唧在异国做这种基建,难道有阴谋?

近两年,国内好多在各自领域打拼几十年的成功民营企业,声势浩大地表明要在新领域吃螃蟹——他们要造汽车。

作为一线搬砖工,不得不说中国制造业生产技术以及产品稳定性相比十年前好多了。但也仅仅止于“好多了”(军工不了解)。

试着整理复述一下几年前业内一线员工对中国制造业的看法:
当我和厂里的师傅们在为使数控机床提高一级精度而不分白夜进行调试、翻译德文资料时;当我在没有假期和加班费,满身油垢,满手是伤的操作失败无数次后;当我第一次加工出精度达到图纸要求的0.0001毫米时,我兴奋了一阵子。但紧接着又失落了。因为那台数控机床是德国的。数控计算机系统编程部分是德国的。加工软件是德国的。就连加工产品用的刀具、钻头,都是日本的。除了厂房,没有一样工具是中国制造。然而,我要加工一件精度为0. 0001毫米的零件,所需工具的精度要比加工出来的产品精度高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几百倍!

大概十年前,学校的大厅里播放新闻。当电视播放日本大学生制造了一个机器人拿到德国与德国大学生的机器人比试时,我们机械系的学生都傻了眼。那个机器人没有外壳,但是可以双脚保持平衡自我行走。学这行的同学一眼就看出它身上布满的控制器、马达、线路。更甚的是机器人不靠任何帮助可以自行翻跟头、90度鞠躬、双脚蹦跳前进……别的系的同学笑着说,“真好玩,太可爱了”。

制造业不是学会用国外的ug软件拉出来个汽车,动态模拟模拟,做做有限元,三维转二维,打印机突突出一叠图纸就开庆功宴了。更可怜的是一整套PRO/E正版软件要将近8000万元,而你只会用盗版,还得汉化。

3
的确如作者所说,中国是世界的工厂,但是中国的制造业只是处于U的底部,也就是最初级阶段。我们的制造业没有自己的产业链。我们劳动最多,利润最低。这是中国制造业的悲哀,也裹夹着千千万制造业一线员工的悲哀。

我们差的不是钱,不是技术,不是信心,而是文化。这空泛又显得虚头巴脑的“文化”,是信心,是技术,是钱……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