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旦的国从未离开,上帝的也是_氮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互联网 > > 撒旦的国从未离开,上帝的也是
夏言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3-19 19:03:53

撒旦的国从未离开,上帝的也是

       原以为是一本小说,像《攻壳机动队》,用冰冷犀利的文字构建一场网络中的对决,在炫目的追逐和反追逐中,展现人类从未改变的贪婪、愚蠢和偏执——臃肿的政府,浮夸的媒体,贪婪的企业家,以及人云亦云的蒙昧民众。

      然而这是篇“纪实文学”——用数据和案例,纪录我们正在其中的所谓现实。这现实没有小说那么炫目,但也与我们所熟悉的“现实”不同,它不是白日的“日常”,而是藏在夜幕下的勾当:毒品、性、诈骗、暴力……照理说,人类的犯罪史应该和人类的文明史一样长(毕竟在文明规定何为“善”的同时也就规定了何为“恶”),但现实的经验是,文明制裁犯罪的脚步似乎永远落后一拍。就像书中描绘的发生在“第五大道”的“阳光行动”一样:缉毒警察趴在草丛里盼着窃听器里传来巨额毒品交易的片言只语,而四位西装革履的大毒枭只消掏出手机在桌上食指轻点就完成了全部的信息交流,然后优雅地起身离开,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也不留下任何犯罪证据。

      显然,作者想提醒我们,在我们这些“好公民”享受信息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另外一些人也享受到了这种便利,甚至比我们干得更棒。

      我同意本书作者的一个意见,即电脑屏幕的隔绝给我们带来了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这使我们较面对面的沟通更容易放松警惕;但我不同意他的另一个意见,即互联网改变了世界,它把罪恶变成了隐身的“氮气”(这也该是本书名的由来)。互联网什么都没有改变。在前互联网时代,罪犯的脸上也没有如老警匪片里那样写着“坏人”两个字,小偷未必缩头缩脑、蹑手蹑脚,强奸犯也未必目光猥琐、一脸坏笑。反过来说,在没有指纹、DNA配对技术的时代,在月黑风高的夜色中一身黑衣蒙面的“刺客”或“忍者”就是隐形的;在没有窃听器、监视器的时代,雨衣、手套配光头的入室盗窃犯也是隐形的;在没有互联网和即时通讯技术的时代,隔壁王叔叔敲敲门进来做的毒品交易或者别的也是隐形的:这些犯罪实践的高手从不比他们的当代同行差。

      犯罪手段在升级,刑侦手段在升级,民众或准受害者的警惕性也要升级。似乎有一种较普遍的倾向,认为社会的安保体系理所应当为其中的公民提供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如书中所举的例子:当Skype公司为了“世界正义”表示了一点点“合作”的意愿(也就是向某些组织提供指定Skype用户的聊天记录)的时候,最先表示极大反对的正是他意图保护的“好公民”——各国政要、跨国公司、著名人物以至于一般民众。归根结底,犯罪如同癌症一样,它所生存、繁殖、传播的环境和正常细胞是一样的。有一个很好的成语叫“投鼠忌器”,我想正好可以作为“除恶务尽”或者“宁肯错杀一百”的反义词。同样有另一句话叫:“正义,多少罪恶假你之名。”说到底,将维护社会安定的责任全部交托给政府力量,为此甚至不惜牺牲正常公民的部分权力,一方面是父权意识的自我满足(并且把自己累的半死),另一方面也是某种自身的懒惰。不能忘了,上帝的国和撒旦的国的战斗从以前就一直在每个人的身上进行着,而真正能为这场战争助力甚至决定的,正是人自己。虽然,撒旦的国从未离开,好在,上帝的国也一样。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