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gway最终幻想_创新的艺术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UCD > 创新的艺术 > Segway最终幻想
人造天堂 创新的艺术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8-07-31 23:07:12

Segway最终幻想

http://bizchedan.blogbus.com/logs/47197197.html

朋友的公司正在做Segway载体广告的项目。据查,这种有趣的产品学名叫“自动平衡人类运输机”。通俗地讲,是一辆两轮电动车,站上踏板,扶住操纵杆,重心前倾就前进,后仰就后退,站直就停住。我正热烈期待去她那玩,同时作为商业观察员,对其经营也颇感兴趣。

Segway问世已有六年,始终叫好不叫座。太贵不说,单价5000美元,4万人民币,在国内能买辆不赖的小车了。续航里程也有限,新款i2和x2型分别能跑约38.6和 20 公里。有位好事者乔希•考德威尔(Josh Caldwell)驾Segway环游美国,每晚要充15块电池。一辆吉普车跟拍他的行为艺术,顺便运电池。

根据经验,解决这些技术问题只是时间问题,最大的挑战在应用和市场定位。多种中文命名就反映了这种困境。“自动平衡”是技术独到之处,除此之外比其它“人类运输”方式有什么不可替代的优势?<商业周刊>中文版称之为踏板车,自行车也叫脚踏车,同样无污染却便宜地多。网站中国艺术设计联盟的文章干脆叫两轮汽车,四轮汽车有污染却运力大地多,电动四轮汽车也正在开发和普及。

公司高层也有分歧。发明者和现任董事长迪恩•卡门(Dean Kamen)原本希望提供城市交通和污染解决方案,风险投资人约翰•多尔(John Doerr)曾预言所有城市将围绕Segway重新设计。但两年前多尔请来的CEO詹姆斯•诺德(James Norrod)就务实地多,“如果人们想要,我就应该给他们四个轮子。”

不能简单地责怪诺德目光短浅,经理人的作用就是消除不确定性,平衡短期和长期收益。但这种战略短期收益也很可疑。四个轮子不是如果,是已经,人们想要Segway给点新意。放弃“自动平衡”的技术优势和眼球经济,又没有传统汽车巨头财大气粗、驾轻就熟,竞争力何在?

关于创新,历来有两个误区。工科背景的创业者总会沉迷于技术的先进性,而忽视市场的适用性。一位同行讲他见过很多中国人致力于开发英文手写输入,有天居然碰到一个老外在开发中文手写输入,问他为什么不去开发英文,回答,最简便的英文输入是用26个键而不是手写。

另一些创业者则倾向于将新技术嵌入成熟的商业模式,锦上添花而已,不能充分地发挥其潜力。网景被微软用免费捆绑操作系统的浏览器打垮了。后来人们目睹雅虎的成功,就想到当初如果网景放弃做一家超越微软的软件公司的念头,转营门户网站,也许就不会失败。

这两种误区在国内都更为严重。有多方面原因:多年计划经济没有市场意识,缺乏成熟的经理人和投资人,更不用说技术和商业的通才。管理水平有限,技术和市场部门难以协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重经验轻逻辑。体制的惰性太大,鲁迅先生说,在中国就是搬动一张桌子也要流血。

言归正传,诺德发问:“它还能用在什么地方?”答案是军事或工业用无人驾驶工具或配备Segway计算机和电动机,平稳翻越障碍的多人驾驶工具。前者已推出高尔夫球车专用型,还向警察、亚马逊、迪斯尼和联邦快递等机构卖出一些,这些机构的员工处于运动状态、并且深入群众,有利于推销Segway。

但机构的需求有限,锦上添花而已。更重要地是,机构市场和个人市场路数总是不同,既然是“个人交通工具”,早晚要面对消费者。PC商用和消费、OEM和DIY,手机零售和运营商采购,坦克和履带拖拉机,都在技术上相通,但商业模式大相径庭。参考多人自行车的市场份额,多人Segway也没多少想象空间。

有不少粉丝打过电话,但直到2005年3月,亚马逊上才有订购。除了上述的价格和电池问题,公司方面称使用前需要指导才能保证安全,而网上销售没法面对面指导。这个问题暴露出Segway困境的根源,四轮汽车驾驶更复杂和危险,但有专业的驾校和警察叔叔,厂商只需操心产品质量。

卡门和多尔的失望,诺德的妥协也是同样的原因:伟大的产品,不仅仅源于产品本身,更有赖于围绕这个产品构建的系统。技术创新之后还要有应用和制度的创新。卡门“想要解决的别人却不认为是问题”,光站上踏板改变重心解决不了问题。这不是Segway的失败,而是四轮汽车太成功了。

四轮汽车能普及,首先归功于福特发明的流水线,单车成本从728降到12.5人工小时,“汽车价格每下降1美元,就多争取1000名顾客”。其次汽车数量增加,带动石油、修配、零售、物流、交通等产业的发展,最终塑造了现代城市,如此丰富多彩、井井有条又骄奢淫逸、混乱不堪,反过来又促进汽车的销售。

高管们并非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历史和现实,成功游说华盛顿和各州立法机构允许Segway使用人行道,欧美国家大都没有专用的自行车道。但可能还是锦上添花。而且带来新的风险,Segway重约80磅,时速约12.5英里,撞到人估计比自行车严重。

我还突发奇想,大型超市可以把它当作代步和购物车,发给那些购物狂女人,既能放松踩着高跟鞋的纤细脚掌,更能解救无数男性同胞苦力。但超市也是整合的系统,可能要拓宽过道,是否会减少营收。特别要升高货架,在零售专家眼里,平视和斜视价值悬殊。我认识的超市经理相信都不敢做这种尝试。

四轮汽车系统百弊从生,但短期内还难以废弃。也许可以指望石油资源枯竭比预计地更快,海湾爆发大规模冲突,各国签订更严格的环保条约,核聚变成功商用,提供无穷的廉价能源等等。当代经理人需要国际政治和技术视野,但管理应建立在可控的基础上。卡门哀叹:“生命对于渐进主义者来说实在太短暂。”

事在人为。如果我是卡门,会像很多IT创业者那样,继续担任CEO。Segway在多尔家乡盖了7.7万平方英尺的工厂,地点和面积都很奇怪。搬到中国,应该能把价格降低很多。中国还有家造电池很在行的公司比亚迪,虽然王传福也在造四轮汽车,但不妨请他吃饭聊聊。更重要地是,这里适合建梦想之城。

中国汽车化程度和城建造价都比欧美低,还有专用的自行车道。Segway迄今三轮融资圈到1.362亿美元。如果把这些钱砸在中国南方某县或镇,建厂建城,公路楼房商店统统基于Segway重新设计,无疑是个疯狂的计划,也可能不够,据朋友Boris的专业估算,大约能平地起10万人的社区。但总是个机会,让实践检验解决方案,卡门不再哀叹,以后的城市规划者多一种选择。

2007.1.31
本文授权<21世纪经济报道>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Segway最终幻想”的回应

人造天堂 2013-04-21 14:33:33

ls说的是,这也属于产业生态

robin1123 2013-04-21 14:28:28

四轮汽车,不仅仅是四个轮子,也不仅仅是 驾校与警察叔叔。。。
还有一大好处:就业机会。

每售出一台车,就会带来多少个维修就业岗位、多少个相关产业的兴旺(例如苹果手机为一些贴膜厂、外壳厂带来的生机!)

Glacier 2010-03-09 10:02:10

这本书可以买到新书了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783961

人造天堂 2009-08-23 14:21:51

没看过好汤演的这部电影,不过应该适合机场用的。
  
就是这个东东http://hiphotos.baidu.com/%BF%C2%CB%B9%BF%A4_%D7%AF%D4%B0/pic/item/60b09e83b12939b3f603a690.jpg

eastar 2009-08-22 20:39:26

哦,是不是那个 tom 汉克斯演的机场的那个电影上,开的那个啊啊。好像北京奥运时候也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