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账户
Notes里很多都是现象,得想想如何能利用这些现象才是。
避免不同来源、不同时间的收入分置于不同的心理账户。//都是钱嘛,等价的。
会把辛苦赚来的钱、靠运气赢来的钱和意外获得的钱,放入不同的心理账户中。
预估----他的这笔钱时放在什么账户里的?
辛苦赚来的钱很难吐出来呢~
人们对不同来源的收入往往会有不同的消费倾向和风险偏好。//赚的钱保守,赢的钱敢冒险。
大钱小花,小钱大花。
人们通常在得到一大笔收入的时候不愿意花钱,而在得到一闭比较小的收入时反而容易、倾向于把这笔钱花光。
!换位法
纠结于要不要以B元卖掉A时,换位:这个时候你愿意以B元购买A物吗?
自己买的东西换成他们买给自己的
买换成卖
弄丢A元的X物 换成 弄丢A元的Y物,两种情况下的做法是否一致?
你需要关心的只是物品本身可以带给你的实际效用和现在的价格,与它是否打折无关。
//拒绝无关参考价,当前的才是王道,管它以前值多少。实际效用值得你付出现在的价格,那你就果断吧。
沉没成本误区: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不仅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面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并且不可以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有所投入后往往不愿意停手。
只关注和自己观点一致的证据,而不关注也不收集和自己观点相抵触的证据,这种行为就是证实偏见,也就是总倾向于寻找和自己一致的意见和证据。
//同时收集正反观点,不单要证明正方观点,对于反方观点,你也要做最能证明其正确性的人。我拥有一种观点,如果我不能够比全世界最聪明、最有能力、最有资格反驳这个观点的人更能证否自己,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自设障碍,左右互搏。
证实检验和证伪检验都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少信息,一味地做证实检验只会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想法有道理。//!同时进行证实检验和证伪检验。证据间持续PK ///这个好玩,张弛。
适应性,无论好的坏的,相信你都能适应并渐渐习惯之。
三类难以适应的东西:1)极端的东西;2)人际间的比较;3)东西的不确定变化//恒定的噪音还好,一会轻一会重的噪音太让人蛋疼了,很难淡定。
!圣彼得堡悖论。
前景理论:
1)在得到的时候,正常的傻瓜和理性决策者一样,都是风险规避的。
2)在失去的时候,理性的决策者是风险规避的,而正常的傻瓜却是风险喜好的。
//A确定损失5000元,B一半机会损失10000,另一半可能是不遭受任何损失。大多数人会选择B。
3)理性决策者对得失的判断不受参照点的影响,而正常的傻瓜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照点决定。
1----3点结合:改变参照点,就能改变正常的傻瓜对得失的判断,从而改变他对风险的态度。
4)正常的傻瓜通常是损失规避的。
//同一样东西,人们失去它经历的痛苦要大于得到它所带来的快乐。
赋予效应:一旦拥有后再要放弃时就会感到这样东西的重要性,索取的价格要高于不拥有时购买它愿意支付的价格。
人们倾向于安于现状//①已有适应性;②已拥有的东西看得更重;③鸵鸟一样,期待着环境自然会变好。
边际效用递减:两块面包给人的满足没有第一块的两倍那么大。
以客户为中心,他关心的是什么?一味地谈你关心的东西解决不了问题,谁叼你啊。人家会觉得那是你的事情,管他屁事。只有谈到了他关心的东西,他才会竖起耳朵,双方才可能手拉手,一同想着解决问题,求得互利之道。
损失规避系数因不同的事物而不同,如果涉及到情感等方面的因素,损失规避系数就会大大上升,一旦涉及到健康和生命等问题,系数增大得更加。
受害者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如果受害者很近,是具象的,你知道他是谁,就会不太愿意去伤害他;如果受害者离你很远,是抽象的,你也不知道他是谁,就觉得伤害他也无所谓。/那些人都离你很远,你对于他们的同情就会减少。
锚定效应:
交易、谈判时候你要先开价,定个锚下来再说。妙就妙在对方即使明知你是瞎开价,最终他还是会被你所开的价格影响到。
谈判中争取到有利位置,遵循:
1)争取先开价;
2)开价越极端越好;
3)开价前先提醒对方所开之价是荒唐的。
中值回归:极端的事物随着时间推移都有往中值回归的趋势。
对越明显、越突出、越容易搜寻、越容易想象的东西印象越深刻,所以就以为它们的比例比较大。//谋杀和自杀,因为谋杀更常见于报刊、新闻,自然地认为谋杀的比例要高些。
在单独评估时往往会被那些容易评估但不是特别重要的特征所影响,从而作出失误之举,很多情况下难以一时评价的特征对人们来说更有价值。
在难以评估特征上优于对方时,争取与对方在相同地点销售。因为如果是被单独评估的话,消费者从容易评估方面就容易对对方产生好感,同一地点则有了比较,消费者更能判断出两种产品的优劣,事实上难以一时评价的特征对人们来说更有价值,放一起让他们在比较中发现更具价值的东西。
常理或许是对的,但不一定是最好的,大多数人的作为也是如此。
后视偏见:人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在事前就可以预测到,其实他们未必可以如自己想象的那样准确地做出预测,这就是后视偏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马后炮”。
后视偏见的坏处:
(1)、有后视偏见的人总在事情发生以后觉得自己当时的预测就是对的,因此他们难以从经验中学习。
(2)、后视偏见的存在让人们在事后总觉得自己早就可以预测事情的发生,因此难以用公平的眼光评价他人。如果你不幸有一个具有严重后视偏见的老板,每次当你做成一件事情的时候,他都会告诉你他早就知道这件事是可以成功的,因此不会 给你充分的肯定和奖励;相反,如果你告诉他一个失败的消息,他又马上会严厉地说他早就告诉过你这件事情不能做,紧随其后的就是对你严厉的惩罚。
(3)、后视偏见的领导会更多地以结果来衡量下属的表现。一个好的领导应该利用机制去监督和控制过程,并且要有能够看懂过程的能力和耐性。
有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可以使自己改变后视偏见。每当遇到重要的事情,在还不知道事情结果的时候,就把你对事情结果的预测写下来,还要写下你之所以如此预测的理由。一定要把你的预测写下来是因为在事情发生以后,你的记忆会欺骗 你,只想得起来那些与事情的结果相符合的证据,而把当时的预测写下来就可以在事后看看自己预测得到底准不准。这个方法不仅可以让你发现自己的预测未必都是对的,也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的预测比较准确,哪些方面的预测经常偏离事实。他建议我们如有兴趣,可以写下此刻自己对股票市场的预测,以检验我们 “后视偏见”的问题。
证实偏见:人们极其容易形成一个假设之后,四处寻找能够证实这个假设的信息, 而不是反驳这些理论的信息。我们应该进行交替的检验,一方面进行证实的检验;另一方面进行证伪的检验,故意从反方向求证,积极寻找反面证据。
既要结果,也要过程。任何结果都等于过程与随机因素、运气的和,其中过程是可控的,是可以通过改进而更加完善的,而随机因素和运气是我们不可控的。只根据结果进行奖励,不可取。//事实上运气还是可以改变的。http://www.douban.com/note/89076936/
幸福准则:
1)好事一起享受不如分开享受。//一起的话好像快感被平分了。
2)坏事分开忍受不如一起忍受。//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几个“失”结合起来所引起的效用递减会使各个坏消息加总起来的总效用最小。
3)大好事小坏事一起经历。
4)小好事大坏事分开经历。
5)好事晚说不如早说。
//快乐源于对快乐的期待,期待也是一种快乐。让他在期待中得到持久的心理满足,在他一遍又一遍地想象收到奖励或礼物的欢愉,你在他心中的作用也一遍又一遍地加强。
Notice:期待在等待中得到强化,若是你最后杀手锏不能让他得到很好满足的话,他恐怕会更失望呢,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当然了,若是你成了,他会狠狠记住你的。
Ps:咋感觉像是在说做爱呢~哈哈。做爱也差不多吧。
6)坏事早说不如晚说。
//早说了的话,中间的等待过程就是煎熬啊,鸭梨很大。
7)静止的好事不如变动的好事。
//55000元的年薪 不如 50000元年薪+不定期的奖金(总额大约5000元)。
8)变动的坏事不如静止的坏事。
//对于静止的东西,人们总是很容易适应的。所以宁愿要一个一直恒定噪音的空调,也难以忍受一个声音时响时轻的空调。
9)小奖不如不奖。
10)小罚不如不罚。
11)大中之小不如小中之大。
//便宜范畴内较贵的 优于 贵重范畴内便宜的。
你所要关注的,是这个礼物在它所属的类别/范畴里面是不是昂贵。
送礼最好送吃不掉、用不掉、送不掉也扔不掉的东西。
12)奖金公开的不如不公开的。
Notice:经济学的效用不等于心理的满足感。
送礼的目的不是收礼人得到最大的效用,而应该是为了使自己的地位在收礼人的心目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公司的激励也是如此。对方越高兴、越能记住越好。//1000元的现金奖励比不上一次高级餐厅的体验来得印象深刻。
送人们想买却舍不得买或者不好意思买的东西给他们。
承认吧,你没有想象中那么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