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精美的书。我指的是包装。内衬全是铜版纸,170页,24开本,价格自然不便宜,38元。
这是一个书痴对书店的感受。她每一次旅行,原本都是为了去看风景,结果都泡在当地的书店了。书店就成了她的风景。
钟芳玲是一个台湾人,念了十年的哲学,写博士论文的时候,才发现爱谷登堡胜过亚里士多德,于是转而从事与书相关的行业。谷登堡何人?那是欧洲雕版印刷的先驱,谷登堡圣经现在已经是无价之宝了,《后天》里,一帮人在纽约图书馆里撕书烤火,一个家伙手里拿着谷登堡圣经下不了手,说什么留着它,文明仍有曙光。
文明的曙光是否来源于这一本破书?其实谁也不大相信。但是书的确给了我们很多快乐。不只钟芳玲,书店在许多人眼里都是一道极美丽的风景。
我读高中是在一个蛮偏僻的小县城,城里有一个新华书店,书并不很多,但是也足够吸引我们这些穷学生。一到休息日,我们就步行三公里去那里蹭书看,那里的营业员也没有通常国营职工的死脸,只要不坐在书架上,对我们是不大管的。我很喜欢那家书店。一些年后,我再回到那里去看,书店的门面已经压到极可怜的一块了,其余的部分,都变成了鞋店服装店。于是就想,现在的学生也许再也体会不到那种乐趣了。
钟芳玲所描写的那些书店,指的不是大型的超级书店,而是一些很有历史的地标书店,这些书店,已经不仅仅卖书之所,它们和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催生了一些伟大的作品和伟大的思想者。还有一些书店,是很富个性特色的主题书店,其本身每每都是一个奇妙的故事。
只是,这种风景,随着超级书店鳄鱼般的吞食,很多都举步维艰了。钟女士笔下的风景,也渐渐要变成逝去的风景。这也终究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
对我的遗憾是,书里所有的书店,都在欧美。隔了这几不可逾越的距离,书店亲切的味道也变得稀薄,那些本应精彩的故事,因此也淡了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