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叩问_我走了很远的路,才找到家门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旅行 > 我走了很远的路,才找到家门 > 灵魂的叩问
信实的精灵 我走了很远的路,才找到家门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1-21 16:01:35

灵魂的叩问

灵魂的叩问-评《我走了很远的路,才找到家门》

                        文/信实的精灵

        在闫红老师的《十年心事梦中人》中,有这么一段话,“佛家有因果这一说。快乐,正是痛苦的因;痛苦,则是快乐的果。他在拥有时多么快乐,就会在失去时多么痛苦,因此,没有比他更害怕失去的人了 。”

        同样的道理活生生印证在钟宇的书《心理大师》中的男主人公沈非的身上,他从小一路顺风顺水,工作、爱情和家庭都蓬勃向上,可是妻子文戈的猝然自杀身亡,让他所有的心理防线都岿然倒塌。原来,他外在的一切坚强和快乐都是不堪一击的,他的快乐是建立在他后来无穷无尽的痛苦之上的。正因为前面他超乎于常人的快乐,才有后来的痛彻心扉甚至于精神分裂般的痛苦。

         本书作者余莹也是,在她二十六岁时,她参加过“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大堡礁岛屿看护员”全球竞选。在大堡礁上,她觉得三十岁之前应该做一些让自己感到骄傲的事,于是她辞去工作,开始了一趟采访梦想的环球旅行。在这趟环球之旅中,她采访了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人的梦想摆在她的面前,她以为照着别人的梦想可以寻到自己内心的梦想,无奈,她想错了。她开始陷入写作的瓶颈,她厌烦生活中的目前状态,她就像是一个年轻人渴望时刻活在让自己觉得新奇和刺激的生活中一样,她期待着每天都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人群来排解自己的孤独,所以她踏上陌生的土地印度,她以为这样她就会快乐。岂不知,灵魂的救赎从来不是外在的形式。

        叔本华说,人在各种欲望不得满足时处于痛苦的一端,得到满足时便处于无聊的一端。人的一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固然,作为一个人,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这是规律。即使余莹现在貌似找到了自己回家的门,可是,若干年后,她大龄,她未婚,她面对着来自于世界上纷纷扰扰的事情,她依然找不到自己内心的平衡,她现在所找到的这一点点心灵的平静仅仅是自欺欺人罢了。

        曾经接触到一些基督徒的朋友们,她们自认为笃信上帝将是她们人生最大的救赎,她们虔诚阅读圣经,虔诚祷告,寻求上帝的一个个旨意在自己身上的成就方式,也相信上帝必然帮助她们走好前面的人生道路。可是,三十年过去了,她们依然没有自己的结婚对象,她们愤然离开教会。这就是人这个矛盾体的存在,不要妄想着外在的宗教方式可以帮助自己寻求内心的平静。余莹这本书算是以一本稚嫩的笔记的形式记录自己找到的自己现阶段人生可以愿意为之平静的生活方式而已。其他人模仿不来,正如她开篇文章《尼尔玛堂 步步惊心》中提到的一样,即使你身处瑜伽圣地,你的内心也终究是平静不下来的,只能是做到面诚心不诚罢了。

        叔本华还说过,“好比是投给一个乞丐的施舍一样,维持他活过今天,却把他的痛苦拖延到明天……只要我们的意识中还充满意志,只要我们还沉溺于种种欲望以及随之而来的不断地希望和畏惧之中,我们就绝不会得到永久的幸福和安宁。”换句话说,世界上那么多的哲学家都弄不明白人生的三大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死后将要到哪里去?”、“我们人生活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以至于最后抑郁而终,或者直接了结自己的生命,区区小女子又何敢在生命刚开始不到三分之一的时光里面就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找到了灵魂的归宿,找到了回家的门。

        这是一本旅行、游记和随笔的结合体,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余莹,她挣扎着快乐,也挣扎着痛苦。她年纪尚小,写作此书时,应该是31岁的年龄,对于一个女人,年过三十岁之后更容易焦虑,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身边的30岁以上未婚的女孩子们无外乎分为这么几种:有几分姿色,性格又比较随和,频繁更换男朋友以期找到生活中的安全感;外貌平平,一直有心仪的对象人家却不鸟自己一眼,一直偏执地等待着一个人;不断地相亲,试图找到人生看对眼的那一半。其实很多时候在她眼中生活可能就是随心所欲,然而她忘记了,生活更需要用心经营。现在的生活方式等她五年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看,或许会觉得过于幼稚。

        有些人天生不服输,总想着与生命抗争。余莹作为80后旅行作家,中国即客代表人物,环球梦想收集者,也曾任马艳丽高级时装定制中心策划总监,2009年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大堡礁看护员”全球前50位候选人,中国大陆唯一入围女性。2011年她全职开始“梦想在路上”环球采访,采访了挪威公主、波兰财政部长、励志演讲家尼克•胡哲等。她也曾出版畅销书《出发,和每个人谈一次梦想》,可是,为什么她依然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呢?那是因为在最开始的时候一切都错了,宗教并不能帮助她找到人生的真谛,仅仅是帮助她以一种逃离世界的方式暂时躲避起来而已。

        她自己也写道,当年的环球之旅采访使得她感到“我被梦想的光辉照得满面发光,感到人生已经走在一条通达的路上。”可是,接下来,她就在死死追问,“只要有梦想,就一定快乐吗?只要实现梦想,就能幸福一生吗?”

       所有人都在说“你要坚守梦想”,所有书都在写“如何实现梦想”;但没有一个人、一本书告诉我们,“梦想实现之后,如何获得长久的幸福与快乐?”

       余莹告诉我们,应该降下咆哮的自大吧,用整个生命去完成这一场修行。可是,世界那么大,人心更大,人心的欲望沟壑永远是填补不满的。这本书仅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现阶段的短暂问题,人生真正的平和宁静是自己的修养问题,别人和外力是帮不了忙的。

        “旅行者要在每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来到自己门前;人要在外面的世界四处流浪,才能最终到达自己内心的殿堂。”这是泰戈尔的一句诗,也送给这位80后旅行作家余莹,她仅仅是在这趟印度之旅和探寻瑜伽的真义时找到自己内心的真实声音,可是世界是浮躁的,她这种生活方式终究还是要跟人打交道。期待着她可以继续一边深入自己的内心,平衡外在的梦想与内在的光明之间的联系,最终认出真正的自己。


PS:作品虽有限,但均为原创。如需转载或者另作他用,请豆邮或664591856@qq.com联系本人。谢谢您的尊重~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