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作平的书我度过历史的B面和历史的耻部,不过那毕竟是历史么,读来和游记散文类的东西感觉完全是两样的。所以翻完开头几页彩照,我就开始郑重其事的读后面的文字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里禁不住很难过,,主要是因为,按照微博上啊QQ上各种门户网站上那些个心灵鸡汤的帖子,唉,姑娘啊,你得在25岁之前出去走一走,不用扳指头我哦都知道今年是自个第二回过本命年了,除了6岁去过一趟上海,我连安徽的边边儿都没出过,上大学的时候还大言不惭的声称要去看帕农神庙和爱琴海,捂脸。多想出去走走看看,结果总是只能窝在家里边读别人的游记便啃着手指头羡慕嫉妒恨。
聂作平的这本书并非一时一地的纪行,而是徐霞客式的多年成果合集。所以读的时候,很正常的感觉出文风上的,叙述方式上的差异。有的大大咧咧,有的就细声细气,一大老爷们写的东西,也赏花观月,挺有趣的。有的时候,作者专门为了某一个观察把自己途径过的很多地方类似的东西逐一道来,比如盐,聂作平就把自个游览过的地方里井盐海盐凡所知都写上去,读着大开眼界,一样腌制东西(我记得以前有个专用词叫做“醯醢”,就是醋和酱之类的玩意,跟我们现在不大一样了),蔬菜和肉类还要永恒不同的盐;都是腌制蔬菜,白菜和青菜用的盐也不同;同样是提炼海盐,也分成煮海水(听着像沙门岛张生煮海哈)的和淋盐土块的,这个有趣。类似的掌故多了去了,再如谈及冬虫夏草,还有专家出场,烧制古砖,造皮纸,看着这些老的东西,老的技艺因为时代的需要要么濒临失传,要么被迫改变古旧的程序与方法,就一边慨叹,一边亟亟的往下读,唯恐丢了一个两个。说起锡林郭勒的小肥羊时,我这吃货竟然忙不及咽口水,只想着风吹草低见牛羊要变不吹就见黄鼠狼了,忧心忡忡,唉
其实读这本游记的时候,我最倾心的还是看作者舒缓的写他眼中当地人的生活,比如成都人那种极其吻合都江堰的气质的生活态度,作者也引述了其他城市的人评价成都的话“小富即安”之类的,我与作者的态度是相似的,外人何必整天说成都不思进取。现成的笑话都有两个,富人问穷人为什么在海滩上晒太阳以及夫妇两白手起家买了海景别墅最后让家里的保姆整日抱着名犬坐在落地窗前喝咖啡看海。人在看不清自己最适合什么的时候总是觉得别人都不努力不上进的。万尺绫罗也只有一副身板,何苦呢?记得有位作家在女儿结婚时送了一副对联,我至今还记得那两句: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
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
自己的生活想做主做不了,以及总想给别人的生活做主,这都是最讨厌的生活态度,尽管我不喜欢鹿野苑,但是我想去成都过,唉,又被游记作者把魂勾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