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的领悟_波西米亚楼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旅行 > 波西米亚楼 > 关于写作的领悟
MOMO/一棵开花的树 波西米亚楼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11-04 18:11:52

关于写作的领悟

在图书馆里拿着严歌苓的《波西米亚楼》和东野圭吾的一篇小说纠结了半天,大致翻阅了一下,因为《波西米亚楼》里有涉及严歌苓写作灵感来源方面的文章,于是选择了严歌苓的《波西米亚楼》。

从我开始追严歌苓的小说开始,我就对这个作家丰富的想象力怀有深深的敬意,同时也非常好奇。从《扶桑》、《少女小渔》、《白蛇》到《一个女人的史诗》《小姨多鹤》、《金陵十三衩》。。。。。。不论是故事背景还是人物刻画又或者是写作手法,每读一篇都给我异样的感觉,她的创作就像一眼永不枯涸的的泉源,阳光下五彩斑斓地令人晕眩。

我很想知道她的创作秘诀是什么?或者这本《波西米亚楼》能给我稍许释惑。

细读中,感受点滴的启发。

对于创作之源,她说“小说的原形有时晓得就象种子和酵母,最后靠作家的想象力,书写风格发酵去完成他最后的问世版本。”而发酵的方式应该更多地来源于“直接和间接地生活体验”。她说她从小就喜欢讲故事,讲述时也并非遵循原著,往往是把自己咀嚼过的文字以自己的情感理解方式添油加醋地重新组装后转述,其实,那就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大凡故事性强的作家都会擅长编故事,记得看《走出非洲》时,作为作家的女主角凯伦就经常即兴讲故事,同样的记忆还有《英国病人》里的凯瑟琳。

对于创作中各种人物与环境的刻画技巧,她说“性关系在我的理解中时常更为广义,更为形而上。有时我甚至认为,行包含的一对对立统一体,能够解释宇宙间的所有堆成或对立、和谐或矛盾的关系。。。。。。”“人与畜之间,人与荒野之间都有类似相互吸引,相互折磨,相互钟情和敌视的关系。”对于这些关系的处理过程,也就是形成一篇文章吸引读者读下去的地方吧。比如《扶桑》里中国古老含蓄的文化传统和美国的西方式开放;夹杂的却是扶桑从事的肉体开放和克里斯精神的隐忍,仿佛矛盾地错了位,也就一再让人困惑纠结地等待结局。另外,“境为心造”也给与她很大的启发,她所写的环境“往往都是人物内心的外化。”

关于创作的热情,是因为她自己的“写作瘾”。“假如说生命有度,把心与身的存在状态从低到高排列成度数,那么“瘾”就是一种超乎正常的生命度。写作之于我,也是一种秘密的过瘾。”“背对世界,把所有杂念排除,把精神凝聚到白热程度,把所有的敏感都唤起来,使感觉丰满到极致。于是乎一些意外的词汇、句子在纸上出来了,它们组成了人物细节、行为,再往前逼自己一步,再越过一点儿不适,就达到了那种极端的舒适,因为自由了,为所欲为了。要说活着,这时的我是活到了淋漓尽致。我试着不写,可是不行,就像没醒透似的。一连多日不写,就是一连多日半打盹儿地过活,新陈代谢都不对了。” “对我来说,生命一天不达到那个浓度、烈度,没有到达那个敏感度、兴奋点,那一天就活得窝囊。 ”对于这种近乎自虐似的写作热情才是让所有创作源源不断的根本。我时常也会有灵光一闪的时候,我时常也能编织场景把人物置于其间歌舞一番,但我缺乏坐下来把一切置之度外仅囚于其间的勇气。会在写过一段之后就感觉累和枯燥,要不虎头蛇尾草草收场,要不干脆就永远束之高阁。我可以很快写首诗,花半天写一篇文章,却一直写不了一个长一点的故事。

也许,我也会在某次静思之后把我酝酿已久的某个故事述于笔端,在这之前,会需要更长时间来磨练自己的勇气,沉淀自己的思想。

《波西米亚楼》可以分成两部分来读,我所参阅的是不含非洲札记的部分。非洲札记,很多人喜欢拿来跟三毛的文做比较。我觉得根本没有比较性,角度不一,根本取舍也就不同。她是站在非洲边上高姿态地看,三毛则是低姿态地融入其中。看读者想感受那种状态而已。

总之,作为严歌苓的小说爱好者,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关于写作的领悟”的回应

地下铁 2015-12-07 14:49:22

现在就看。迫不及待。

檀香印 2013-12-08 23:41:24

她的短篇远比长篇让我喜欢。

喜欢是一种病 2013-03-12 18:23:43

我也喜欢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