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胃指点迷津的美食与文字_吃透法兰西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旅行 > 吃透法兰西 > 为胃指点迷津的美食与文字
塞纳的河 吃透法兰西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10-04 10:10:03

为胃指点迷津的美食与文字

就在不久前的9月21日,《2017年上海米其林指南》正式发布,上海成为了世界上第29个迎来米其林星级的城市。在《上海指南》榜上有名的粤菜和法餐将本帮菜几乎挤出星级列表,上海美食家及本土“吃货”不禁质疑起他们的评判标准。

《愿上帝保佑法兰西厨子》一书中,英国作家彼得•梅尔就记下了他去设在巴黎的《米其林指南》办公室,一探掌握评判标准的神秘视察员的经历。他了解到指南视察员必须要具备的素质——严谨的工作态度,正如法国人对待美食的严肃:从食物到用餐环境,必须一丝不苟。自从年轻时被一次地道的法餐打开味蕾后,在探究法国人的饮食文化这件事上,梅尔一直兴趣盎然。

按照梅尔自己在书中的说法,《愿上帝保佑法兰西厨子》是一本“专门描述和吃喝有关的节日和集会”的随笔集,有的食材有点古怪,包括松露、牛蛙、蜗牛、蓝脚鸡、干酪、血肠、葡萄酒等,每逢一个以食材为名而庆祝的节日,他就去走访一个小镇,品尝当地特色美食,美其名曰“职业需要”,实则是梅尔自己对于美食的渴望在作祟吧,此行既可以满足口腹之欲,又可以将各种见闻以幽默、风趣的笔调记录下来,为同样喜爱美食的读者指点迷津,既是美食之旅,也是风土人情之游。

法国的浪漫与悠闲,在彼得•梅尔笔下显得尤为亲近可人。本身是移居法国的英国人,所以他对法国美食的新鲜感与没有去过法国的读者几乎是对等的,总会带着好奇心去观察当地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物,正是那种发现新大陆似的新奇感,赋予了这些文字别有生趣的样貌。为了获取所到之处第一手的信息,梅尔总是以傻傻的外国人自居,热情又好客的法国人就会施展他们的教育强迫症,打开话匣子,原汁原味的信息自然唾手可得,他的机智狡黠找到了用武之地。

各地的新鲜食材当然还是要靠法兰西厨子的妙手才能变成一道大餐,他们熟悉每种食材的特性,会根据时令调整餐厅的菜单,在最大程度上照顾好食客的胃。每每品尝到令人惊叹的美食,彼得•梅尔总是不禁要感恩厨子,而且还饶有兴致地研究这些餐厅经久不衰的经营之道,例如位于圣特鲁培海岸的55餐厅,至今已有四十五年的历史了,“海滩旁的餐厅供应的食物必须做到新鲜、随意、不复杂”,以应付大量的客流,最大程度回归自然就是成功的秘诀。

由于地理位置的便利,法国向来是一方物产富饶之地,人们可取材的食物种类众多,他们热衷于举办各种节日来感谢上天的眷顾,例如里什朗什的“松露礼拜”,维泰勒为青蛙、布雷斯为鸡举办的庆祝活动,利瓦罗干酪节、马蒂尼泉的蜗牛节等。人们乐此不疲地将自己对食物的热情投入到活动的组织与参与中去。与其他国家相比,法国人对待食物的态度很严肃,将“吃”与爱情并列置于生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星期日午餐就是最好的例子,受这个传统影响,连顽皮好动的小孩子都可以不吵不闹地坐上两个小时。但到了美食、美酒和音乐相伴的时刻,法国人又是极其随意的,可以不在乎着装、不在乎吃相,全部心思都专注于食物本身,从梅尔的朋友雷吉斯、萨德勒身上就可见一斑,我们会被这两位谈到“吃”时神采飞扬的快乐所感染。

《愿上帝保佑法兰西厨子》比《米其林指南》更能为胃指点迷津,彼得•梅尔的文字与法国美食一样可口,他笔下的食材都是有品格的:高贵而威严的海鲈鱼,奇怪而无害的蜗牛、安宁的牛等等,他像理解一个老朋友那样去感受食材的特质,融入到法国人优雅、精致、随意的生活方式中。看着这些文字,我们和他一样,会为品酒节上被吐掉浪费的葡萄酒可惜,也会担心法国人的肠胃与肝脏在美食的强攻下将如何安放,可以根据末章《最后一道菜》,去法国各处自己寻找答案哦。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